白附子丸

BAI FU Z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肝經 20%
腎經 20%
脾經 20%
心經 20%
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白附子丸方中包含白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祛風止痙,化痰散結: 白附子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之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痙攣、痰多咳嗽等症,白附子能有效驅散寒邪,舒筋活絡,使痰液易於排出。

二、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白附子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天南星、半夏等配伍,可以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白附子可助天南星化痰止咳,與半夏相配可消痰散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附子丸中包含附子,主要是因為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的功效。

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塊根,性熱,味辛,歸心、腎、脾經。其藥性溫熱,能溫補陽氣,散寒止痛,對於陽虛氣衰、寒凝血瘀所致的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白附子丸中使用附子,旨在溫陽散寒,改善體質,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婦人經年崩漏不止,諸藥不效,脈濡微。

傳統服藥法


半夏(湯洗7遍,生薑汁制)3分, 天南星(炮)3分, 寒水石(煅)3分, 細辛(去葉土)3分, 白茯苓(去皮)3分, 白僵蠶(炒,去絲嘴)3分, 肉桂(去粗皮)3分, 白附子(炮)3分, 川各3分, 香白芷1分, 麝香1分(別研)。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後用溫熱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氣喘小兒驚巒腦炎慢性鼻炎病毒性腦膜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急性脊髓灰白質炎四肢抽搐暈眩打噴嚏頭痛多痰眼睛模糊流鼻涕白痰,白鼻涕牙齒緊閉口張不開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白附子丸, 出處:《濟陰綱目》卷三。 組成:白附子4兩,附子2兩,黃狗骨頭4兩(燒灰)。 主治:婦人經年崩漏不止,諸藥不效,脈濡微。

白附子丸,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六引《經效濟世方》。 組成:天南星(生)、天麻、半夏(湯洗7遍)、川烏頭(生,去皮臍)、白附子(生用)各等分。 主治:風虛痰盛,頭目昏眩。

白附子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白附子3錢,龍腦(研)1錢,麝香(研)1錢,蠍梢(微炒)7枚,天南星(炮)1兩,白僵蠶(微炒)1錢,凝水石(煅過,研)1兩半。 主治:腦風。鼻息不通,時流清涕,多嚏不已。

白附子丸, 出處:《聖惠》卷十九。 組成:白附子1兩(炮裂),白僵蠶1兩(微炒),膩粉1分,天南星3分(炮裂),白花蛇1兩(酒浸,炙微黃,去皮骨),防風1兩(去蘆頭),麻黃1兩(去根節),赤箭2兩,麝香1兩(細研),白朮半兩,羚羊角屑3分。 主治:風痙口噤,身體強直,迷悶不識人。

白附子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白附子1分(炮裂),白僵蠶1分(微炒),烏蛇3分(酒拌,炙令黃),牛黃1分(細研),乾蠍半兩(微炒),麝香1分(細研),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甜葶藶1分(隔紙炒令紫色),青黛半兩(細研),蟾酥半錢,蜣蜋1分(微炒,去翅足),天漿子21枚(內有物者)。 主治:小兒急驚風,手足抽掣。

白附子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 組成: 白附子丸(《聖惠》卷四十。)出處:《聖惠》卷四十。組成:白附子3分,白芷3分,杜若3分,赤石脂2兩,桃花2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甜瓜子1兩(微炒),牛膝1兩(土苗),雞糞白3分(微炒),白石脂2兩,遠志3分(去心),葳蕤3分。主治:令人面潔白媚好。 。 主治:令人面潔白媚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