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風湯
XU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幼新書》卷九引鄭癒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11.3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虛風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祛風止痙: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虛風症患者多伴有陽氣不足、寒邪內侵,附子可溫補陽氣,驅散寒邪,從而達到祛風止痙的效果。
- 助藥力,增強療效:附子入心、腎經,可溫通心陽、補腎壯陽,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增強治療效果。同時,附子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有助於患者恢復健康。
虛風湯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痙之效。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之功效。
虛風湯用於治療風痰內阻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等症,而天南星正能化解痰濁、驅散風邪,並緩解痙攣,達到治療目的。同時,天南星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療效,使藥力更為顯著。
虛風湯中包含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痙: 白附子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虛風湯用於治療風痰阻絡,氣血不足所致的肢體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白附子可驅散風邪,解除痙攣,使氣血流通,緩解症狀。
- 溫陽益氣: 虛風湯多用於氣虛血弱,風邪乘虛而入的情況。白附子能溫陽益氣,補益脾腎,有助於提升人體正氣,抵抗風邪侵襲,進一步改善虛弱體質,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虛風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主治:小兒慢驚風。
「慢驚風」為中醫兒科常見病證,多因小兒氣血未充、脾胃虛弱,或因急驚風失治轉歸,表現為手足搐搦、神昏嗜睡、面色青白、四肢不溫等「虛風內動」之象。此方針對「陽虛風動」之證,以溫陽化痰、熄風定驚為主要治法。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黑附子(炮,去皮臍)
- 性味:大辛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
- 功效: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
- 方解:此為君藥,針對小兒陽氣虛衰之本,溫補元陽以固根本。炮製後毒性減緩,專於溫養而非攻逐。
天南星(生,去皮)
- 性味:苦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
- 功效:燥濕化痰,祛風止痙。
- 方解:生南星毒性較強,善走竄開泄,能化頑痰、熄肝風,主治風痰壅盛之驚癇抽搐,為臣藥。
白附子(7個)
- 性味:辛甘溫,有毒。歸胃、肝經。
- 功效:祛風痰,逐寒濕,定驚搐。
- 方解:助天南星祛風化痰,尤善上行頭面,治風痰上擾之症,為佐藥。
蠍梢(全蠍尾端,1個)
- 性味:辛平,有毒。歸肝經。
- 功效:熄風止痙,通絡止痛。
- 方解:為使藥,引藥入肝經,直達風動之源,增強定驚之效。
2.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溫陽化痰,標本兼治:
以黑附子溫補下焦陽氣,固先天之本;天南星、白附子專攻風痰,治標之急。全方「溫陽以熄風,化痰以定驚」,符合慢驚風「本虛標實」之病機。毒藥峻劑,量小制毒:
方中附子、南星、白附子均為有毒之品,然用量謹慎(如附子僅用1個,白附子7個),且炮製減毒(附子炮用,南星去皮),配合蠍梢少量煎服,取其峻效而避其毒烈,適合小兒稚陰稚陽之體。煎服法之巧思:
「水一盞煎至六分」濃煎減量,適合小兒服用;「微熱服」避免冷藥傷陽,契合虛寒證治則。
3. 適用病機推論
此方適用於「脾腎陽虛,風痰內動」之慢驚風,常見於:
- 久病吐瀉後,陽氣耗傷,虛風夾痰上擾。
- 先天不足或誤治傷陽,致四肢厥冷、抽搐時發時止。
結論:虛風湯以溫陽化痰為核心,針對小兒慢驚風之虛寒本質,通過辛溫有毒藥物配伍,達到「以毒攻痰、以熱制風」之效,體現中醫「有病病受」的用藥思維。
傳統服藥法
黑附子(炮,去皮臍)1個,天南星(大者,生去皮)1個,白附子7個。
上為末。
每服半錢,水1盞,入蠍梢1個,同煎至6分,微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虛風湯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虛風湯, 出處:《幼幼新書》卷九引鄭癒方。 組成:黑附子(炮,去皮臍)1個,天南星(大者,生去皮)1個,白附子7個。 主治:小兒慢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