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耳附子方
SAI ER FU ZI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0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60.00)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脾經 33%
心經 33%
腎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塞耳附子方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陽散寒,通耳止痛: 附子性溫熱,入腎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對於因寒邪侵襲、腎陽不足所致的耳鳴、耳聾、耳痛等症,附子能溫暖腎陽,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達到通耳止痛的效果。
二、 配合藥性,增強療效: 附子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附子與川芎、白芷等藥物搭配,可以溫經散寒、活血止痛,更有效地治療耳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塞耳附子方】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耳聾,牙關急」。此方專治耳部氣機閉塞所致之聽力障礙,或風寒侵襲導致之牙關緊急不舒,其作用機理側重於溫通開竅。
從組成與製法分析:
- 附子:性大熱,通行十二經,具「峻補元陽,逐風寒濕」之效。生附子穿透力強,能「開關透絡」,直接作用於耳竅,破除寒凝氣滯。
- 醋漬:醋性酸收,能引藥入裏,緩和附子峻烈之性,並助其軟堅透滯。經漬泡後,附子更易滲透肌腠,發揮溫通作用。
- 納耳灸之:將附子尖部塞耳後施灸,透過灸熱與藥性雙重作用,使陽熱之氣直達耳竅,驅散寒邪、宣通閉塞,氣機得暢則耳聾自解。
治療原理邏輯:
- 「耳聾」因寒氣凝滯耳竅,經絡阻塞,陽氣不達所致。附子藉灸火之助,以熱引熱,溫化寒凝,開通耳部氣血。
- 「牙關急」屬風寒客於頰車筋脈,附子之辛熱能散外邪,醋漬後增強滲透,局部施治可舒筋緩急。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直達病所」特色,結合藥物與灸法,集中藥力於局部,針對寒性閉阻之證,屬「溫通開竅」之峻劑。
傳統服藥法
附子1枚(生,去皮)。
上以醋漬3兩宿,令潤透里,削一頭尖,納耳中,灸上二七壯,令氣透耳中。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塞耳附子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組成:附子1枚(生,去皮)。 主治:耳聾,牙關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