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心至寶丹
ZHEN XIN ZHI B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十(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8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鎮心至寶丹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在於天南星的性味辛溫,具有開竅豁痰、息風止痙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痰迷心竅、癲癇抽搐等症狀,天南星可以通過開竅豁痰,使痰濁散去,心神安寧,從而達到鎮心安神的效果。
此外,天南星還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邪入絡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天南星在鎮心至寶丹中起到開竅豁痰、鎮心安神、祛風止痛的多重作用,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鎮心至寶丹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止痛安神:白附子性溫,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止痛安神之效。對於寒邪內侵,心腎陽虛導致的心悸、失眠、胸痛等症狀,白附子可溫陽補虛,散寒止痛,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白附子與鎮心至寶丹中的其他藥物如龍眼肉、茯神、遠志等,共同發揮溫陽補氣、安神定志的作用。白附子的加入,可以加強藥物的溫陽散寒之效,提高藥效,更有效地治療心腎陽虛、心神不安等疾病。
鎮心至寶丹中加入雄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鎮驚安神: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鎮驚安神之功效。其能清熱解毒,驅除心火,並可鎮定神經,安神定志,有助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
- 祛除邪氣: 鎮心至寶丹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而這些症狀往往與心火亢盛、外邪侵擾有關。雄黃具有較強的殺蟲解毒作用,可有效祛除心火及外邪,從而達到安神鎮心的目的。
總而言之,雄黃在鎮心至寶丹中起著鎮驚安神、祛除邪氣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改善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等症狀。
鎮心至寶丹中加入全蠍,主要原因有二:
- 平肝熄風,鎮驚安神: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鎮驚安神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癲癇抽搐等症狀,全蠍能有效抑制肝陽上亢,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 通絡止痛,散瘀消腫: 全蠍還具有通絡止痛、散瘀消腫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全蠍能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緩解疼痛。
鎮心至寶丹方劑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平肝熄風,安神定志:白僵蠶味甘鹹,性寒,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安神定志之效。方劑中以白僵蠶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肝風內動所致的驚癇、失眠、心悸等症狀,達到鎮心安神之功效。
二、祛風化痰,通絡止痛:白僵蠶亦有祛風化痰、通絡止痛之功。對於因痰濁阻絡、氣血瘀滯所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白僵蠶可起到疏通經絡、化痰止痛的作用,配合方劑中的其他藥物,可使療效更顯著。
鎮心至寶丹中加入鬱金,主要原因有二: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鬱金性苦辛,微寒,歸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之效。心悸、失眠等症狀多因肝鬱氣滯,心神不安所致,鬱金可疏肝解鬱,使氣血運行通暢,心神安定。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鬱金亦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因氣血瘀滯所致的胸悶、心痛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可達到更好的療效。
鎮心至寶丹中加入冰片,主要考量其清熱開竅、醒神止痛的功效。
冰片性涼,味辛,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止痛消腫的功效。
方中以冰片配伍其他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藥,可加強其清熱開竅之效,有助於疏通心脈,醒神定志,從而達到鎮心安神、醒腦開竅的效果。
此外,冰片亦可消炎止痛,對於因心火熾盛、神志不安而引起的頭痛、失眠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鎮心至寶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經,能開竅醒神,芳香闢穢,對於心神不寧、昏迷不醒等症狀有顯著療效。鎮心至寶丹主要針對心悸、失眠、驚恐等症狀,麝香的開竅醒神之效能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活血通絡: 麝香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能改善心血循環,促進心臟功能恢復。對於因血瘀、氣滯導致的心悸、胸悶等症狀,麝香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
鎮心至寶丹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古代醫家認為,心主神志,心神不寧,常伴有心悸、失眠等症狀。硃砂可以鎮攝心神,使之安定,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 化解藥性: 鎮心至寶丹中多用辛熱之品,如桂枝、附子等,易於燥烈傷陰。硃砂性寒,可緩解方中燥熱之性,防止藥性過於強烈,損傷正氣。
因此,硃砂在鎮心至寶丹中的使用,既能起到鎮心安神的作用,又能起到化解藥性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鎮心至寶丹中含有輕粉,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心火熾盛、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瀉火定驚: 輕粉入心經,能瀉心火,定驚悸,對於心神不寧、驚恐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有效。
輕粉毒性較強,需慎用,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鎮心至寶丹中加入滑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滑石,可清泄心火,利濕化痰,緩解心煩不安、口渴心悸等症狀。
- 化痰開竅:滑石具有化痰開竅的作用,能有效消除痰液阻滯心竅,使心氣通暢,改善心悸、胸悶等症狀,進一步達到安神鎮心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鎮心至寶丹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主用於小兒驚風諸症,如:
- 驚風搐搦:痰熱閉竅引動肝風,肢體抽搐。
- 壯熱涎多:痰熱內蘊,兼見高熱、涎沫壅盛。
- 魚口鴉聲:痰阻氣道,呼吸不利,聲如鴉鳴。
- 眼睛直視:肝風上擾,目睛呆滯不轉。
其功效以「鎮心神、涼咽膈」為核心,既能清熱化痰、熄風定驚,兼暢通咽喉膈膜之氣機。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組方結構分析
熄風止痙
- 白僵蠶、乾蠍:蟲類藥走竄,善熄肝風、止抽搐。
- 天南星(煨)、白附子(炮):辛溫化痰,專祛經絡風痰,炮製後減毒性,增止痙之效。
清熱化痰開竅
- 鬱金:清心解鬱,活血痰並祛。
- 龍腦(冰片)、麝香:芳香走竄,開竅醒神,治痰蒙清竅之昏迷驚厥。
鎮心安神
- 辰砂、雄黃:重鎮安神,兼解毒辟穢(雄黃)。
- 金銀箔:古代用金屬重鎮,平肝潛陽。
清利痰熱
- 滑石末:甘寒清熱,利濕滑痰,使痰熱從下焦而解。
- 膩粉(輕粉):外用殺蟲,內服逐痰(毒性大,今已罕用)。
二、治療思路推演
此方以「痰熱生風」為病機關鍵,組合呈現:
- 祛痰為本:南星、白附祛風痰,滑石利濕痰,膩粉攻頑痰。
- 熄風為標:蟲類藥直攻風動,金箔、辰砂鎮肝息風。
- 開竅醒神:冰片、麝香引藥上行,助神識清明。
- 清熱協同:鬱金、滑石清熱,防痰熱再熾。
全方標本兼治,集中於化痰、熄風、開竅三者,體現中醫「治風先治痰,痰去風自滅」之法。
總結
鎮心至寶丹為典型小兒急驚風用方,針對痰熱夾風證候,組方攻補兼施,動靜結合,體現古代兒科對驚風「速祛痰熱、急止痙厥」的治療策略。其配伍邏輯嚴密,唯部分藥材(如膩粉、雄黃)需考量古今用法差異。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煨)半兩,白附子(炮)半兩,雄黃(研)半兩,乾蠍半兩,白僵蠶(去絲嘴,炒)1兩,鬱金1兩,龍腦(研)2錢5分,麝香(研)2錢5分,辰砂(研)1分,膩粉2錢,滑石末2兩。
常服鎮心神,涼咽膈。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皂莢子大,金、銀箔為衣。
每服1丸,食後、臨臥薄荷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鎮心至寶丹有毒,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鎮心至寶丹, 出處:《局方》卷十(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天南星(煨)半兩,白附子(炮)半兩,雄黃(研)半兩,乾蠍半兩,白僵蠶(去絲嘴,炒)1兩,鬱金1兩,龍腦(研)2錢5分,麝香(研)2錢5分,辰砂(研)1分,膩粉2錢,滑石末2兩。 主治:常服鎮心神,涼咽膈。主治:小兒驚風搐搦,壯熱涎多,魚口鴉聲,眼睛直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