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天麻丸

珍珠天麻丸

ZHEN ZHU TIAN M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8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胃經 15%
脾經 15%
肺經 11%
腎經 11%
大腸經 7%
膀胱經 7%
膽經 3%
心經 3%
小腸經 3%
肝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珍珠天麻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是因為其祛風止痙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珍珠、天麻等相輔相成,共同治療風痰阻絡、氣血凝滯所致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化痰散結、祛風止痙的功效。其善於化解痰濁,開竅醒神,與天麻、珍珠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改善腦部供血不足,消除痰濁阻滯,達到止眩暈、止頭痛的療效

珍珠天麻丸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天麻鎮靜安神,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具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的功效,能有效改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失眠多夢等症狀,對於因肝風內動引發的頭痛、眩暈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天麻與珍珠相輔相成: 珍珠具有安神定驚、清熱解毒的功效,與天麻的鎮靜安神、平肝熄風作用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更能有效改善因肝風內動、心神不寧引起的各種病症。

珍珠天麻丸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祛風止痙功效: 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除溼、止痙鎮痛的功效,與天麻、珍珠母等藥材協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
  2. 緩解寒性藥性: 珍珠母性寒,天麻性微寒,白附子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使藥效更平和,更利於患者服用。

珍珠天麻丸中添加輕粉,其主要原因在於輕粉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功效。

輕粉性寒,能清熱瀉火,對於因熱毒內蘊、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驚癇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而天麻則以平肝熄風、止痙定痛見長。

兩者配伍,取長補短,既可清熱解毒,又可平肝熄風,有助於治療熱性頭痛、眩暈、驚癇等症狀。

珍珠天麻丸為一味傳統中醫方劑,主要針對風濕痹痛、頭暈目眩等症狀,具有平肝息風、祛風止痛之效。其配方精妙,其中包含珍貴的天麻和珍珠,以及性質峻烈的巴豆。巴豆,味辛、性熱,有毒,歸肝、腎、大腸經,具有強烈的逐水消腫、破積導滯作用。在珍珠天麻丸中加入少量巴豆,目的在於增強藥物穿透力,促進藥效迅速達病所,並能加速排除體內瘀滯,達到通絡止痛的效果。然而,由於巴豆毒性較強,使用時需極度謹慎,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此方綜合多種藥材之長,相互制約,以期達到治療風濕痹痛的最佳效果。

珍珠天麻丸中加入蕪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息風止痙:蕪荑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止痙之效。天麻擅長平肝熄風,與蕪荑相輔相成,共同增強鎮靜安神、止痙的效果,尤其適用於風痰阻絡、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風、肢體麻木等症。
  2. 化痰開竅:蕪荑兼具化痰開竅之功,有助於清除痰濁,通利經絡,進一步提升天麻平肝息風、止痙的作用。對於風痰內阻、痰迷心竅所致的語言不利、神志不清等症,更能發揮良好的效果。

珍珠天麻丸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通絡止痛: 全蠍性溫,味辛鹹,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解痙定搐之效。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全蠍能起到疏通經絡、解除痙攣的作用,與珍珠、天麻等藥材共同發揮止痛、鎮靜的效果。
  2. 祛風止痙: 全蠍能驅除風邪,止痙攣,對於肝風內動、筋脈拘急所致的抽搐、痙攣等症狀,全蠍能起到安神定驚、緩解痙攣的作用,配合天麻、珍珠等藥材,共奏祛風止痙、鎮靜安神之功。

珍珠天麻丸中加入滑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滑石性滑,能利尿通淋,清熱解毒: 天麻丸主治眩暈頭痛,常因肝陽上亢、痰濁阻絡引起。滑石入膀胱經,能利水消腫,通利小便,將體內濕熱之氣排出,有助於解除痰濁對經絡的阻滯,改善眩暈頭痛的症狀。
  2. 滑石可輔助藥物更好地吸收: 滑石性滑,能潤腸通便,幫助藥物更好地在腸道中吸收和發揮作用,提高藥效。同時,滑石也能起到保護腸胃,防止藥物對胃腸造成損傷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珍珠天麻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急驚風」屬痰熱壅盛證,其主症特徵有三:

  1. 急驚風:以突然昏仆、四肢抽搐、牙關緊閉為表現,多因外邪引動內風或痰熱閉竅所致。
  2. 痰熱壅盛:痰濁與熱邪膠結,阻塞氣機,可見喉間痰鳴、面赤氣粗、舌苔黃膩。
  3. 吊腸鎖肚撮口:乃小兒特有危候,形容腹部脹硬如鼓(鎖肚)、口唇緊縮如撮(撮口),此因風痰阻塞腸道與肝風內動並見。

全方以「祛風化痰、瀉熱通腑」為核心,標本兼治,既開痰熱之閉塞,又瀉腸腑之壅滯。


組成藥物邏輯配伍與治療原理

1. 風痰同治,以息痙止搐

  • 天麻(君藥):平肝息風,為治驚風要藥,針對肝風內動之本。
  • 天南星(炮)、白附子(炮):辛溫燥烈,善祛經絡風痰,炮製後毒性減而化痰力存,共助天麻開痰閉。
  • 全蠍:蟲類搜風,通絡止痙,增強息風解痙之效。

2. 通腑瀉熱,導邪下行

  • 巴霜(巴豆霜):峻下冷積,僅用「一字」量(約0.3克),取其「斬關奪門」之力通腸道壅塞。
  • 膩粉(輕粉):辛寒沉降,通利二便,與巴霜協力瀉熱毒。
  • 滑石:清熱利濕,使邪熱從小便而解,制約巴霜之燥烈。

3. 佐使調和,兼顧標本

  • 蕪荑(炮炒):殺蟲消積,針對小兒易夾食積之體質,防蟲積助熱。
  • 薄荷湯送服:取其清輕宣散,助藥力上行頭目,兼疏風熱。

治療原理層次解析

  • 急則治標:以巴霜、膩粉急瀉壅塞,通腸腑以解「鎖肚」;全蠍、天麻速止痙搐。
  • 緩則治本:天南星、白附子滌痰開竅,斷風痰生成之源;滑石、蕪荑清利濕熱積滯。
  • 給邪出路:從二便分消痰熱,符合「六腑以通為用」之理,故方後註明「以通為度」。

此方體現「通下法」與「息風法」結合,為中醫「釜底抽薪」治法之典型,適用於痰熱閉阻、腑氣不通之急重證候,然須中病即止,不可過劑。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炮)1錢,天麻1錢,白附子(炮)1錢,膩粉半錢,巴霜1字,蕪荑(炮炒)1錢半,全蠍1錢半,滑石1錢半。上為末,水煮細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歲5丸,2歲10丸,隨大小加減,薄荷湯點茶送下。以通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急性脊髓灰白質炎四肢抽搐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珍珠天麻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 組成:天南星(炮)1錢,天麻1錢,白附子(炮)1錢,膩粉半錢,巴霜1字,蕪荑(炮炒)1錢半,全蠍1錢半,滑石1錢半。 主治:急驚風,痰熱壅盛,弔腸鎖肚撮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