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敗毒散

JIA WEI BAI D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七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肺經 19%
膀胱經 12%
腎經 9%
脾經 9%
膽經 7%
胃經 7%
心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胃經
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敗毒散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升清降濁: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清降濁之功效。敗毒散以清熱解毒爲主,但若患者兼有肝氣鬱結,則可致氣機阻滯,影響藥效發揮。柴胡的加入,可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有利於清熱解毒藥物的運行。
  2. 協同清熱解毒: 柴胡本身亦具有一定清熱解毒之效,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達到治療目的。

加味敗毒散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前胡性微寒,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宣肺止咳之效。加味敗毒散用於治療風熱犯肺,症見發熱、咳嗽、痰黃黏稠等,前胡可輔助清熱解表,宣散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
  2.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前胡兼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輔助其他藥物,共同消散熱毒,利咽消腫。加味敗毒散中,前胡可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改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加味敗毒散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肝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之效。方中加入羌活,可以加強散寒解表之功,緩解患者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2. 通絡止痛: 羌活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患者因風寒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

因此,加味敗毒散中加入羌活,可以有效提升其疏風解表、通絡止痛的作用,更好地治療外感風寒證。

加味敗毒散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通經絡:獨活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濕、通經絡之效。敗毒散本身以清熱解毒為主,但某些情況下,患者可能伴隨風濕痺痛、經絡阻滯等症狀。獨活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疏通經絡、解除痺痛之效,提升療效。
  2. 增強散寒解表作用:獨活亦具散寒解表之功,與敗毒散中其他解表藥物如柴胡、葛根等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疏散風邪,改善患者表寒症狀,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

加味敗毒散中加入防風,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癢的作用。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麻疹,而麻疹多由風熱之邪侵襲肺衛所致,出現發熱、咳嗽、流鼻涕、疹子等症狀。防風可疏散風熱,使疹子透發,並能止癢,減輕患者痛苦。
  2. 助藥力達表: 加味敗毒散中包含黃芩、連翹等清熱解毒藥,防風辛溫之性可引導藥力透達肌表,更有效地清熱解毒,促進疹子早日消退。

加味敗毒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散風熱,解表透疹: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之功,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麻疹初起等症。在加味敗毒散中,與其他清熱解毒、涼血消斑藥材配合,可有效緩解風熱邪毒入侵所致的皮膚紅腫、發熱等症狀。
  2. 解毒消腫,止癢止痛:荊芥亦具解毒消腫、止癢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在加味敗毒散中,與其他解毒消腫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皮膚病症,促進創口癒合。

加味敗毒散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可有效清解因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2. 芳香通竅,利咽開竅: 薄荷氣味芳香,具有通竅開鬱、利咽止痛的作用,可有效緩解風熱引起的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症狀,使患者呼吸通暢。

薄荷與加味敗毒散中其他藥材相配合,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疏風散熱、利咽止痛的功效,有效治療外感風熱證。

加味敗毒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肝理氣,消食化積:枳殼味苦酸,性微寒,歸脾、胃經。其主要功效爲疏肝理氣、消食化積,可緩解肝氣鬱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腹脹、胸悶、食慾不振等症狀。敗毒散本身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之症,而枳殼的加入可以更好地緩解熱毒所致的胃腸道症狀,例如食積、脹滿等。

二、行氣利水,助藥力達病所:枳殼具有行氣利水之功效,可促進藥物更好地運行至病所。敗毒散本身以清熱解毒爲主,而枳殼的加入可以促進藥物更好地到達病位,發揮更佳的療效。

加味敗毒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效。加味敗毒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邪毒壅肺,症見發熱、咳嗽、咽痛等。桔梗可宣通肺氣,利咽排毒,改善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狀。
  2. 引藥入肺:桔梗有引藥入肺的作用,可將其他藥材的藥力引導至肺經,提高藥物療效。加味敗毒散中多含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藥材,桔梗的加入有助於藥物更好的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加味敗毒散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基於其疏散風熱、行氣止痛的功效。

1. 疏散風熱: 川芎具有辛溫之性,可疏散表邪,清熱解毒,對於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行氣止痛: 川芎入肝經、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效果。對於因風熱鬱結於經絡,導致的頭痛、頭暈、肢體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加味敗毒散中加入川芎,可以加強其疏散風熱、行氣止痛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敗毒散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 天麻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功效,可輔助其他藥物清除體內毒素,並緩解因熱毒上擾引起的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2.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天麻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的清熱解毒、抗炎消腫效果,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總體而言,天麻的加入有助於加味敗毒散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功效,並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加味敗毒散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地骨皮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痛、瘡瘍等。
  2. 滋陰潤燥:地骨皮還能滋陰潤燥,緩解因陰虛火旺引起的燥熱、口乾、皮膚乾燥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解毒藥材配合,可使清熱解毒效果更佳,併兼具滋陰潤燥之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味敗毒散 」,主要成分是:柴胡,前胡,羌活,獨活,防風,荊芥,薄荷,枳殼,桔梗,川芎,天麻,地骨皮。主治功效是:小兒得了痘瘡,一開始會發熱。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柴胡能改善因風邪入侵人體而引起的氣血不暢、熱毒蘊結所致的症狀。可治療寒熱往來的半表半里之熱,寒熱往來熱象包括弛張熱與間歇熱。止咳化痰:柴胡具有較強的鎮咳作用。平肝息風:柴胡能疏散肝鬱之氣,改善肝氣橫逆所致之頭暈目眩,並能益氣清熱、調和血氣,緩解口苦口乾等症狀。補陽:柴胡能升陽舉陷,可治陽氣下陷之疾,如久瀉脫肛。清熱瀉火:柴胡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尤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為治療少陽證之要藥。疏肝解鬱: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它能清散外感風熱,退內傷陰虛之熱,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內傷陰虛引起的發熱、口乾、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狀。

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腰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產後瘀血等症狀。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前胡能清化熱痰,可用於治療痰熱壅盛的證狀,如:風熱頭痛、痰熱咳喘、嘔逆、胸膈滿悶等。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平肝息風可治療癲癇、驚風等症;祛風除濕可治眩暈、頭痛、麻痺等症;活絡止痛可緩解頭痛、偏頭痛等症狀;補血養肝適用於肝血不足等症;安神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等症,但不宜過量服用,孕婦、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慎用。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

傳統服藥法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枳殼(麩炒,去瓤)、 桔梗、 甘草(炙)、 人參、 茯苓、 川芎、 大黃(蒸)、 蒼朮(米泔浸)各等分。
皮膚瘙癢赤疹,加蟬蛻。
上銼散。
每服4大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薄荷1頭,煎7分,去滓熱服。
《外科理例》本方用法:分二劑,水一鐘,加生薑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小兒痘瘡初起發熱,症見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口渴、食欲不振、大便乾燥等。若出現高熱、煩躁不安、口乾舌燥、尿黃便赤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痤瘡扁桃腺炎肺炎腳氣病瘧疾小兒驚巒鼻塞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急性脊髓灰白質炎鼻息肉化膿性關節炎脖子頸項酸痛四肢抽搐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敗毒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五三引《海上方》。 組成:人參敗毒散1貼,斑蝥1個,枇杷葉10片。 主治:飲酒過度,面黑肚飽。

加味敗毒散, 出處:《回春》卷七。 組成:柴胡、前胡、羌活、獨活、防風、荊芥、薄荷、枳殼、桔梗、川芎、天麻、地骨皮。 主治:小兒痘瘡,初起發熱。

加味敗毒散, 出處:《窮鄉便方》。 組成:羌活1錢,獨活1錢,柴胡1錢,前胡1錢,枳實1錢,桔梗1錢,草果仁6分,檳榔6分,半夏6分,烏梅1個,甘草4分,薄荷4分,川芎8分。 主治:陽瘧,發自上晝。

加味敗毒散, 出處:《三因》卷三。 組成: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麸炒,去瓤)、桔梗、甘草(炙)、人參、茯苓、川芎、大黃(蒸)、蒼朮(米泔浸)各等分。 主治:三陽經腳氣流註,腳踝上焮熱赤腫,寒熱如瘧,自汗惡風,或無汗惡寒。

加味敗毒散, 出處:《夀世保元》卷八。 組成:羌活、獨活、前胡、柴胡、白茯苓(去皮)、人參、枳殼(去瓤,麸炒)、桔梗、天麻、全蠍、僵蠶、白附子、地骨皮、川芎、甘草。 主治:小兒急驚風,初起發熱,手足搐搦,眼上視;並一切感冒風寒,咳嗽鼻塞聲重,頭疼發熱,及痘疹欲搐發搐,並時行瘟疫。

加味敗毒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引《餘居士選奇方》。 組成:前胡(去蘆)1兩,柴胡(銀州者,去苗)1兩,人參1兩,甘草(冬服用炙,夏月不用)1兩,羌活1兩,獨活1兩,桔梗1兩,茯苓(去皮)1兩,枳殼(湯浸,去瓤,麸炒令香)1兩,川芎1兩,半夏(湯洗7次)、蒼朮(米泔浸炒)各等分。 主治:風氣上攻頭目,咽燥舌澀,心胸煩滿,痰涎不利,頭旋目眩;兼解傷寒陽證,腳氣,踝上赤腫疼痛,寒熱如瘧,自汗惡風,或無汗惡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