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應痧藥

靈應痧藥

LING YING SHA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5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脾經 18%
肝經 16%
胃經 13%
肺經 11%
膀胱經 5%
腎經 5%
膽經 2%
大腸經 2%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心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靈應痧藥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祛濕止痛: 蒼朮性溫,味辛苦,具有疏散風寒、燥濕化痰、止痛等功效。痧症多因風寒濕邪入侵,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蒼朮能有效祛除風寒濕邪,使氣血流通,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健脾利濕,消腫止痛: 蒼朮還能健脾利濕,促進水濕代謝,消除水腫。痧症常伴有局部腫脹疼痛,蒼朮能促進水腫消退,減輕疼痛。

靈應痧藥方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通經絡,止痛化瘀: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痧症引起的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狀,天麻可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2. 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痧症往往伴隨發熱、紅腫、瘙癢等症狀。天麻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功效,可緩解這些伴隨症狀,促進身體恢復。

總之,天麻在靈應痧藥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痧症的各種症狀,促進病患恢復健康。

靈應痧藥中包含丁香,主要是因為丁香具有以下功效:

  1. 行氣止痛: 丁香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對於痧症所致的氣滯血瘀、疼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溫胃止嘔: 丁香還具有溫胃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因寒邪入侵所致的胃寒、嘔吐等症狀。

因此,靈應痧藥中加入丁香,旨在發揮其行氣止痛、溫胃止嘔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痧症的目的。

靈應痧藥方劑中含有麻黃,主要是利用其發汗解表的功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

對於痧症而言,麻黃可以幫助散發體內寒邪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痧症引起的疼痛、發熱、惡寒等症狀。此外,麻黃還可以疏通經絡消除瘀滯,進一步改善痧症的症狀。

總而言之,靈應痧藥中加入麻黃,是為了充分發揮其發汗解表、疏通經絡的功效,有效治療痧症,達到快速止痛、改善體質的目的。

靈應痧藥中加入大黃,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之效,可清除體內積熱,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排出痧毒。
  2. 活血化瘀: 大黃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痧症所致的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大黃在靈應痧藥中扮演著清熱解毒、通便活血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痧症。

靈應痧藥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偏激的作用。靈應痧藥屬於解表發汗的方劑,可能含有較為辛溫的藥材,甘草的加入可以減緩藥性,避免過於燥烈,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傷。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等功效。在靈應痧藥中,甘草可以增強藥效,例如,可以加強解表發汗的功效,同時也能減輕藥物對腸胃的刺激,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靈應痧藥」中加入蟾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解毒消腫: 蟾酥具有解毒消腫之效,能有效化解痧症所致的皮疹、紅腫、疼痛等症狀。其毒性強,能迅速穿透肌膚,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但需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嚴禁自行服用。

2. 行氣活血: 蟾酥性寒,能活血化瘀,通經絡,對痧症引起的氣血瘀阻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靈應痧藥」的組成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不可一概而論。

靈應痧藥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消腫: 雄黃性溫,具有解毒消腫、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痧症引起的皮膚紅腫、疼痛,雄黃能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2. 驅邪辟穢: 古人認為痧症是由邪氣入侵所致,而雄黃具有驅邪辟穢的功效,能驅散體內邪氣,促進痧症消退。

因此,靈應痧藥中加入雄黃,旨在發揮其解毒消腫、驅邪辟穢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痧症的目的。

靈應痧藥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對於痧症引起的昏厥、神志不清等症狀,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2. 活血止痛: 麝香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痧症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靈應痧藥中加入麝香,不僅有助於緩解痧症的症狀,更能促進患者的康復。

靈應痧藥中包含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痧症引起的發熱、疼痛、紅腫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開竅醒神,疏通經絡: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疏通經絡的功效,可幫助患者恢復神志,緩解痧症導致的頭暈、昏厥等症狀。

總之,冰片在靈應痧藥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的作用,有助於快速緩解痧症的各種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靈應痧藥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痧症」相關急症,包括:

  1. 外感暑濕穢濁:如中暑昏厥、嘔吐洩瀉,多因暑邪夾濕穢之氣鬱阻中焦,氣機逆亂所致。
  2. 氣滯寒凝或熱閉:腹中絞痛、胸滿腹脹,反映氣血壅塞、升降失司,可能因寒邪凝滯或熱毒內閉引發。
  3. 穢毒內攻:昏厥、絞痛等急症,暗示邪毒驟然阻遏清竅與經絡,需速開竅醒神、逐邪外解。

此方屬「痧藥」範疇,古代用於穢濁時疫或急症,強調「通閉解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芳香開竅,醒神逐穢

  • 麝香、冰片:辛香走竄,開竅醒腦,直達病所,化解穢濁蒙蔽之昏厥。
  • 雄黃:辟穢解毒,針對濕熱毒邪,與麝香協同強化袪邪之力。

2. 解表透邪,調暢氣機

  • 麻黃、茅蒼朮
    • 麻黃發汗解表,宣通肺氣,開皮毛以散外邪(暑濕或寒邪)。
    • 蒼朮燥濕健脾,解表化濁,針對濕困中焦之嘔瀉脹滿。
  • 丁香:溫中降逆,止嘔止痛,緩解寒濕氣滯之腹痛嘔吐。

3. 瀉熱通腑,解毒導滯

  • 川軍(大黃):瀉火通便,攻逐積滯,導熱毒下行,解決熱閉或腑實之絞痛。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大黃峻瀉之性,兼能解毒。

4. 熄風定驚,辛溫通絡

  • 天麻:平肝熄風,防暑熱引動肝風抽搐。
  • 蟾酥:辛溫有毒,強心開竅、散結止痛,對痧症劇痛或神昏有速效。

5. 製法輔助藥效

  • 朱砂為衣:鎮心安神,兼防蟲防腐。
  • 水發蟾酥為丸:增強蟾酥藥性揮發,速效救急。

整體作用機理

此方以「開、瀉、透、化」為核心:

  • 開閉:麝香、冰片、蟾酥急開竅絡。
  • 瀉實:大黃通腑瀉熱,導邪下行。
  • 透邪:麻黃、蒼朮發散表邪,透達濕濁。
  • 化濁:雄黃、丁香化解穢毒,調和中焦。

適用於暑濕穢濁鬱閉、氣機驟滯之急症,透過多途徑疏瀉內外邪毒,恢復氣血暢通。然因其含蟾酥、雄黃等毒性成分,須嚴格掌握劑量與適應症。

傳統服藥法


茅蒼朮22兩,天麻25兩,丁香4兩2錢,麻黃27兩,川軍42兩,甘草24兩,蟾酥7兩,雄黃24兩,麝香2兩,冰片2兩。
共軋細面,水發蟾酥為丸,朱砂為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兒、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嘔吐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噁心反胃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靈應痧藥,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青島方)。 組成:茅蒼朮22兩,天麻25兩,丁香4兩2錢,麻黃27兩,川軍42兩,甘草24兩,蟾酥7兩,雄黃24兩,麝香2兩,冰片2兩。 主治:中暑昏厥,嘔吐泄瀉,腹中絞痛,胸滿腹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