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痛一號方

MIAN TONG YI HAO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肺經 20%
脾經 17%
心經 15%
心包經 5%
腎經 5%
胃經 5%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膽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心包經
腎經
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面痛一號方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效果。面部疼痛多由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川芎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 川芎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對於因熱毒入侵而導致的面部疼痛,也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面痛一號方中使用川芎,可有效地達到行氣止痛、清熱解毒的目的,是治療面部疼痛的常用藥材。

面痛一號方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平肝明目的功效。

面痛常因風熱上襲、肝火上炎所致,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並能平肝明目,清熱瀉火,故可用於治療面痛,尤其適合因風熱上襲、肝火上炎引起的頭痛、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狀。

面痛一號方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其 疏散風熱、止痛 的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肝經,具有 疏散風熱、透疹、止痛 的作用。面痛多因風寒、風熱、濕熱等邪氣侵襲經絡,阻滯氣血所致,而荊芥則能 驅散風邪,疏通經絡, 緩解面部疼痛,故面痛一號方中使用荊芥以 解表散風,止痛消腫,達到治療面痛的目的。

面痛一號方中使用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痛:半夏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止痛之效。面痛常因風寒濕邪入侵經絡,阻滯氣血而致。半夏能祛除濕邪,通利經絡,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降逆止嘔:半夏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面痛患者常伴有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可降胃氣,止嘔逆,緩解患者不適。

因此,面痛一號方中加入半夏,可有效治療面痛,並改善伴隨的頭暈、噁心等症狀。

面痛一號方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止痛止癢: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疏肝理氣、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面部疼痛常因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所致,陳皮能疏肝理氣,使氣血流通,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2.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材可能偏於寒涼,而陳皮性溫,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的作用,使藥效更佳。

面痛一號方中包含蟬蛻,其原因主要在於:

  1. 疏散風熱,止痛消腫: 蟬蛻性涼,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面部風熱所致的疼痛、紅腫。
  2. 通經活絡,止痛消腫: 蟬蛻具有通經活絡、止痛消腫的功效,可促進面部氣血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進而減輕面痛。

因此,蟬蛻在面痛一號方中扮演著疏散風熱、通經活絡,並止痛消腫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面部疼痛症狀。

面痛一號方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面痛多因熱毒、瘀血阻滯經絡所致,赤芍可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改善面部疼痛。
  2. 疏肝解鬱,緩解疼痛: 赤芍還具備疏肝解鬱之效。面部疼痛也可能與肝氣鬱結有關,赤芍疏肝理氣,可以緩解肝鬱引起的疼痛,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面部血液循環。

總而言之,赤芍在面痛一號方中發揮著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以及疏肝解鬱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面部疼痛症狀。

面痛一號方中包含牡丹皮,主要是利用其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針對面部疼痛的病症。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其清熱涼血的作用可以緩解因熱毒蘊結所致的面部紅腫、疼痛;活血止痛則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從而減輕疼痛。

此外,牡丹皮還能疏肝解鬱,對於因肝氣鬱結導致的面部疼痛也有一定的療效。因此,牡丹皮在面痛一號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緩解面部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狀。

面痛一號方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丹參味苦,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面部疼痛多因氣血瘀滯所致,丹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面部局部血液供應,減輕疼痛症狀。
  2. 清熱解毒:丹參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清除因炎症或感染引起的熱毒,緩解面部紅腫熱痛等症狀。對於由熱毒引起的疼痛,丹參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總之,丹參在面痛一號方中,既能活血化瘀緩解疼痛,又能清熱解毒消炎,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面痛的目的。

面痛一號方中使用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通絡止痛: 地龍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通絡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面痛多因肝經風熱、氣血瘀滯所致,地龍可疏通經絡,驅散風熱,化瘀止痛,從而緩解面部疼痛。
  2. 清熱解毒: 地龍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清除因外邪入侵或內火上炎導致的面部紅腫熱痛。

綜上,地龍在面痛一號方中,通過通絡止痛和清熱解毒的功效,共同作用於面部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面痛一號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養血止痛的功效。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面痛常由血瘀不通、經絡阻滯所致,當歸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面部氣血運行,緩解疼痛。此外,當歸還有養血滋潤之效,能滋養面部經絡,改善血虛所致的面色蒼白、疼痛等症狀。因此,當歸在面痛一號方中起著活血化瘀、養血止痛的重要作用,有助於緩解面部疼痛,促進面部氣血恢復。

面痛一號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面痛一號方中可能含有較為辛辣或苦寒的藥材,甘草的加入可以中和這些藥物的刺激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2. 增強藥效: 甘草本身具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物的療效。甘草還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面痛。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面痛一號方」

方劑組成:

  • 甘草
  • 半夏
  • 蟬蛻
  • 陳皮
  • 赤芍
  • 川芎
  • 丹參
  • 當歸
  • 地龍
  • 菊花
  • 荊芥
  • 牡丹皮

方劑功效:

  • 清熱解毒
  • 發汗解表
  • 祛風除濕
  • 活血化瘀
  • 止痛
  • 散風熱
  • 止咳化痰
  • 清熱瀉火
  • 活血化瘀
  • 破血消癥
  • 排膿
  • 滋陰

方劑適應症:

  • 風熱之邪挾帶著痰液阻滯在經絡之中,導致面部疼痛,面部發紅,眼睛充血,喜歡冷的東西,舌頭紅,苔黃,脈搏數快,或者伴有發熱,輕微怕冷怕風。

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2.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3. **蟬蛻:**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

  4.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5.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6.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7. **丹參:**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

  8.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9. **地龍:**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

  10.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

  11.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12.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總結:

中藥方劑「面痛一號方」為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方,具有清熱瀉火、化痰利濕、活血通絡、祛風止痛之功效。適用於風熱之邪挾帶著痰液阻滯在經絡之中,導致面部疼痛,面部發紅,眼睛充血,喜歡冷的東西,舌頭紅,苔黃,脈搏數快,或者伴有發熱,輕微怕冷怕風。

傳統服藥法


川芎、菊花、荊芥、半夏、陳皮、蟬蛻、赤芍、丹皮、丹參、地龍、當歸、甘草。
疏風散熱,滌痰活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疏風清熱、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風熱挾痰阻絡面痛。但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三叉神經痛結膜炎痲風 [漢生氏病]怕冷多痰眼睛紅痛怕吹到風

相同名稱方劑


面痛一號方, 出處:《中醫症狀鑑别診斷學》。 組成:川芎、菊花、荊芥、半夏、陳皮、蟬蛻、赤芍、丹皮、丹參、地龍、當歸、甘草。 主治:疏風散熱,滌痰活絡。主治:風熱挾痰阻絡面痛,面紅目赤,喜冷,舌紅苔黃,脈數,或伴有發熱,微惡風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