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蟬蛻膏方劑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止痙:蟬蛻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疏風散熱、止痙定驚的功效。對於因風熱邪毒或肝風內動引起的痙攣、抽搐、肢體麻木等症狀,蟬蛻能有效清熱解毒,平肝熄風,起到緩解和改善作用。
- 通絡止痛:蟬蛻還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蟬蛻能通經活絡,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蟬蛻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潤燥生肌: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潤燥生肌的功效。蟬蛻性涼,味甘,入肺、肝經,善於疏風止癢,清熱解毒。兩者合用,可以相輔相成,既能補血活血,又能清熱解毒,潤燥生肌,對於一些因血虛風燥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膚瘙癢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促進組織修復: 當歸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可以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蟬蛻則具有抗炎、止癢的作用,可以緩解皮膚炎症,減少瘙癢。兩者結合,可以協同作用,促進皮膚組織的修復,加速傷口癒合。
蟬蛻膏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止癢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癢止痛之效。蟬蛻膏主治風熱之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症,而防風可疏散風熱,緩解皮膚症狀,並可止癢止痛,與蟬蛻等藥物相輔相成,提高療效。
- 祛風解表,通竅止痛: 防風還具有祛風解表、通竅止痛之效。蟬蛻膏中常加入其他祛風解表的藥物,如薄荷、荊芥等,防風與之配合,可加強祛風解表作用,並通暢經絡,減輕疼痛。
蟬蛻膏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蟬蛻性寒涼,甘草性甘溫,二者配伍,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猛烈,損傷脾胃。
- 增強功效: 甘草味甘,可緩解蟬蛻的苦味,提高患者的服藥性。同時,甘草具有解毒、潤肺、止咳等功效,可增強蟬蛻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總而言之,甘草在蟬蛻膏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功效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有效。
蟬蛻膏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通經活絡: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熱、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蟬蛻性涼,善於清熱解毒,兩者配伍,可增強疏散風熱之力,並能有效緩解因風熱引起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 行氣止痛,促進癒合: 川芎的活血通絡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給,並能有效緩解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疼痛。蟬蛻具有消炎止痛、生肌的作用,兩者配合,可增強止痛消腫,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蟬蛻膏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熱,止癢消腫: 蟬蛻膏主要針對風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等。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癢消腫的作用,能與蟬蛻等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 通絡止痛,活血化瘀: 蟬蛻膏中亦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而荊芥亦具備此類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病竈的修復。
因此,荊芥的加入不僅有助於疏風散熱、止癢消腫,更能提升蟬蛻膏的通絡止痛、活血化瘀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蟬蛻膏中加入升麻,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熱: 蟬蛻性涼,善於疏散風熱,而升麻性微寒,亦能清熱解表,二者相輔相成,加強清熱解表之效,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
- 升陽舉陷: 升麻具有升陽舉陷之功,能益氣固表,用於治療外感症後氣虛乏力、汗出不止、體虛易感等症,而蟬蛻則能散風止癢,兩者協同作用,可提升機體抵抗力,防止疾病反覆發作。
蟬蛻膏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利用其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蟬蛻性寒,善於疏散風熱,但其單味使用易傷脾胃。陳皮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溫和中和蟬蛻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同時也能增強其疏散風熱的作用。
此外,陳皮的燥濕化痰作用,可以幫助蟬蛻更有效地清除痰熱,達到治療風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的效果。
蟬蛻膏中加入紫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紫草性寒,味甘,歸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可治療熱毒瘡瘍、皮膚瘙癢、燒傷燙傷等症。蟬蛻性涼,善於疏風止癢,與紫草合用,可加強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效果,治療風熱、濕熱引起的皮膚病。
- 活血化瘀,促進癒合: 紫草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蟬蛻則能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兩者結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供應,加速傷口癒合,促進皮膚再生。
蟬蛻膏方劑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歸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蟬蛻膏主治風熱痰火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而赤芍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從而輔助蟬蛻膏更好地發揮治療效果。
- 配伍增效: 蟬蛻膏中其他藥材如蟬蛻、生地等,多偏於清熱解毒,而赤芍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更好地促進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增強療效。同時,赤芍還能與其他藥材相互協調,更好地發揮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的作用,使方劑功效更加全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蟬蛻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蟬蛻膏主治「禦風邪,闢惡氣,透肌肉,發痘瘡」,其核心在於:
- 祛風解表:針對外感風邪或風熱初起,尤其小兒痘疹初發不暢,助邪氣外透。
- 解毒透疹:透過輕清升散之性,促進痘瘡、疹毒透發,避免邪氣內陷。
- 調和營衛:疏通肌表氣血,改善風邪襲表所致的皮膚瘙癢、疹出不勻等。
此方劑適用於風邪束表、痘疹初期或表氣不暢之證,屬「解表透疹」之劑。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蟬蛻
- 性味甘寒,輕揚透散,善祛風熱、利咽喉、透痘疹,為「發疹要藥」。
- 既能疏散表邪,又可清解內熱,針對風熱或疹毒內鬱。
臣藥:防風、荊芥穗、升麻
- 防風:辛甘微溫,祛風解表,勝濕止痛,助蟬蛻疏散外邪。
- 荊芥穗:辛散輕揚,偏於透表發汗,與防風協同增強解表之力。
- 升麻:升舉透發,既能解表散風,又善解毒透疹,助蟬蛻引邪外出。
佐藥:當歸、川芎
- 當歸養血活血,川芎行氣祛風,二者調和營血,避免風邪耗傷陰血,符合「治風先治血」之理。
- 尤其痘疹初期需氣血充足以托毒外透,此配伍確保透發而不傷正。
使藥:甘草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兼有解毒之效,緩和升散藥性之峻烈。
三、全方配伍特點
- 輕清升散為主:集中辛涼(蟬蛻)、辛溫(防風、荊芥)、升提(升麻)之品,共奏透表發汗、解鬱透疹之效。
- 兼顧氣血:當歸、川芎養血行血,避免純散耗傷陰血,契合小兒痘疹需「扶正托毒」之理。
- 蜂蜜為丸:潤燥緩和藥性,荊芥湯送服增強解表透邪之力,標本兼顧。
四、推論延伸應用
此方不僅限於痘疹,凡風邪襲表、肌腠鬱閉之證(如風疹瘙癢、蕁麻疹初期)亦可化裁使用,關鍵在於「透邪外達」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蟬蛻(去土)、當歸(湯洗,焙)、防風(去蘆頭)、甘草(炙)、川芎、荊芥穗、升麻各等分。御風邪,辟惡氣,透肌表,快瘡疹。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1兩作40丸。
每服1丸,煎荊芥湯化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風疹初起,身熱頭痛,無汗,皮膚不透時使用,若疹已透出,則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蟬蛻膏, 出處:《普濟方》卷四○三。 組成:蟬蛻(去土)、當歸、防風、甘草(炙)、川芎、荊芥穗、升麻、陳皮、紫草、赤芍藥各等分。 主治:禦風邪,闢惡氣,透肌肉,發痘瘡。
蟬蛻膏,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組成: 蟬蛻膏(《楊氏家藏方》卷十九。)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九。別名:蟬退膏組成:蟬蛻(去土)、當歸(湯洗,焙)、防風(去蘆頭)、甘草(炙)、川芎、荊芥穗、升麻各等分。主治:禦風邪,闢惡氣,透肌表,快瘡疹。 。 主治:禦風邪,闢惡氣,透肌表,快瘡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