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制白濁丸

秘制白濁丸

MI ZHI BAI ZHU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15%
肺經 12%
脾經 12%
肝經 11%
胃經 9%
腎經 9%
心經 8%
小腸經 8%
大腸經 6%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膀胱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小腸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祕製白濁丸」中加入海金沙,主要源於其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藥性。

海金沙入膀胱經,能利尿通淋,對於因濕熱下注、膀胱濕熱引起的濁尿、白濁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海金沙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解濕熱,有助於消除導致白濁的病因,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祕製白濁丸中添加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滑,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白濁常因濕熱下注膀胱所致,滑石可清熱利濕,將濕熱之邪排出體外,改善白濁症狀。
  2. 利尿通淋: 滑石能利尿通淋,促進尿液排出,有助於將膀胱中的病邪排出體外,減輕尿道阻塞,緩解白濁引起的尿頻、尿痛等症狀。

祕製白濁丸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白濁丸多為治療男科疾病的藥方,藥性可能較烈,加入甘草可減輕藥物的刺激性,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白濁丸的治療效果更顯著。

祕製白濁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白濁多因濕熱下注,或腎陰虛火上炎所致。大黃性寒,入肝、胃、大腸經,能清熱瀉火,使濕熱之邪得以降泄,並能涼血解毒,清除因濕熱所致的瘀滯。因此,在白濁丸中加入大黃,可有效改善白濁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

「祕製白濁丸」方劑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針對白濁症狀的病因進行調理。

車前子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有效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白濁症狀。同時,車前子亦具清熱解毒功效,可針對白濁症狀中伴隨的炎症反應進行消炎止痛,有助於恢復泌尿系統的健康狀態。因此,將車前子加入「祕製白濁丸」方劑,可有效地改善白濁症狀,並促進病患的康復。

「祕製白濁丸」中加入黃柏,乃因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白濁多因濕熱下注,或腎氣虛弱所致。黃柏苦寒,可清下焦濕熱,並能固腎止遺,故能有效改善白濁症狀。

具體而言,黃柏可清利濕熱,使下焦濕熱得以清除,從而減少白濁分泌;同時,其固腎作用能提升腎氣,減少遺精、滑精等症狀,有助於改善白濁問題。

「祕製白濁丸」方劑中加入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固腎澀精: 琥珀性味甘鹹平,入肝、腎經,具有固腎澀精之效。白濁多因腎虛精關不固所致,琥珀可以補腎固精,減少精液外泄,從根本上改善白濁症狀。
  2. 止帶止瀉: 琥珀亦有止帶止瀉之效,對於因腎虛引起的帶下病、遺精、滑精等症狀,琥珀能起到收斂固澀的作用。

「祕製白濁丸」方劑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通淋止痛: 川牛膝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利水消腫、通淋止痛的功效。白濁多因濕熱下注、膀胱氣化不利引起,川牛膝能利水通淋,將濕熱之邪排出體外,達到緩解白濁症狀的效果。
  2.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川牛膝還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有助於改善因血瘀阻滯導致的排尿不暢、疼痛等症狀。

因此,川牛膝在「祕製白濁丸」方劑中發揮著利水通淋、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白濁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秘製白濁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廣泛,針對「赤白濁」與「五淋」等泌尿系統疾患,其特點在於清熱利濕、通淋排濁,適應證包含:

  1. 泌尿感染與結石:如「熱淋」「石淋」,症見小便灼痛、淋瀝不盡,推測與濕熱蘊結膀胱相關。
  2. 性病相關症狀:如「花柳傳染致病」,反映古代對梅毒、淋病等引起尿道紅腫刺痛之應用。
  3. 慢性病變:強調「久患不癒」,可能用於反覆發作之慢性尿道炎或前列腺問題。
  4. 急症處理:如「小便不通」「痛如針刺」,具急救通滯之效,針對急性尿路阻塞或絞痛。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清熱利尿+通瘀解毒」為核心,分層次作用:

  1. 清泄濕熱

    • 海金沙、滑石:利尿通淋,專治淋證澀痛。滑石性滑利竅,協同海金沙增強尿道濕熱排出。
    • 黃柏、車前子:清下焦濕熱,黃柏苦寒燥濕,車前子利水而不傷陰,針對濕毒積滯。
  2. 活血通滯

    • 琥珀、牛膝:琥珀利水散瘀,鎮痛安神;牛膝引藥下行,活血通經,助緩解「尿管紅腫」之瘀熱。
  3. 瀉火解毒

    • 生大黃:瀉熱通腑,使濕熱從二便分消,尤其針對「熱毒積滯」之便秘或實熱症。
  4. 調和緩急

    • 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峻烈之性。
    • 雞蛋清:為丸可緩和藥性,或取其滋潤緩解黏膜刺激。

配伍特點

  • 攻邪為主:集中清熱、利尿、通瘀三法,適用於實證、熱證,尤其濕熱瘀阻下焦。
  • 標本兼治:短期緩解刺痛、淋濁,長期調理慢性濕熱積滯。
  • 藥性偏峻:大黃、黃柏等寒涼藥居多,需辨明體質虛實,古方可能用於體壯邪盛者。

總評
此方體現「通因通用」思路,以峻藥直折病勢,針對濕熱瘀毒交結之複雜淋濁證候,組方嚴謹,藥效集中於下焦,展現傳統中醫「清利濕熱以祛濁」的治療邏輯。

傳統服藥法


海金沙1兩,飛滑石1兩,生甘草1兩,生大黃1兩,車前子1兩,黃柏1兩,琥珀1錢,牛膝梢5錢。
上為末,雞蛋清五枚為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秘制白濁丸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膀胱炎肺結核前列腺炎排尿困難尿道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多痰睪丸疼痛腫脹尿中混挾精液小便疼痛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秘制白濁丸, 出處:《丁甘仁家傳珍方選》。 組成:海金沙1兩,飛滑石1兩,生甘草1兩,生大黃1兩,車前子1兩,黃柏1兩,琥珀1錢,牛膝梢5錢。 主治:赤、白二濁,久患不癒;或成淋症,爲氣淋、血淋、勞淋、石淋、熱淋五淋;或有濕毒熱毒積滯膀胱,以及小便不通,積惠而成;及因花柳傳染致病者,小便短少,尿管紅腫,痛如針刺,膀胱疝氣,白濁濁流不止,疳疔初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