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琥珀止淋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 瀉火通淋: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火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淋證多因濕熱蘊結膀胱所致,大黃可清熱瀉火,利濕通淋,有助於解除膀胱濕熱,緩解淋痛等症狀。
- 活血化瘀:大黃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對於淋證伴隨血瘀者,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況,有助於消除炎症,促進病竈修復。
綜上所述,大黃在琥珀止淋丸中發揮著清熱瀉火、利濕通淋、活血化瘀等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琥珀止淋丸中加入海金沙,主要基於其利尿通淋之功效。海金沙性寒,味甘苦,歸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淋、血淋、石淋、癃閉等泌尿系統疾病。
琥珀止淋丸主要用於治療淋證,其中包括熱淋、血淋、石淋等。海金沙的清熱利尿功效可以有效緩解泌尿系統炎症,並促進尿液排泄,有利於消除尿路阻塞,緩解淋證症狀。因此,海金沙在琥珀止淋丸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
琥珀止淋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方劑中多用辛溫燥烈之品,如琥珀、萆薢等,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能緩解藥物的燥烈之性,避免傷脾胃,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 增強藥效:甘草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作用,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止淋的效果。甘草與琥珀、萆薢等藥物合用,可更有效地清利濕熱,通淋止痛,達到治療淋證的目的。
琥珀止淋丸中含有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琥珀性味甘、鹹,平,入心、肝、腎經。具有安神定驚、利水通淋、止痛的功效。琥珀能 鎮靜安神,緩解因腎氣不足、膀胱失約導致的尿頻、尿急等症狀;其 利水通淋 的作用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緩解泌尿系統炎症引起的尿路感染。
- 琥珀性溫,可溫補腎陽,固攝膀胱。針對因腎陽虛導致的尿頻、遺尿、夜尿等症,琥珀可 溫陽固腎,改善膀胱收縮功能,緩解症狀。
因此,琥珀在琥珀止淋丸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既能 利水通淋,又能 安神定驚,是治療淋證的常用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琥珀止淋丸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琥珀止淋丸主要針對膀胱邪熱所致諸症,其傳統主治包括:
- 小便赤澀:尿色深黃或帶紅色,排出不暢
- 淋瀝渾濁:排尿時滴瀝不盡,尿液混濁不清
- 尿道刺痛:排尿時尿道有灼熱刺痛感 這些症狀共通病機為「膀胱濕熱」,熱邪蘊結下焦,影響膀胱氣化功能所致。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解析
大黃(4兩)
- 瀉下攻積,清熱瀉火
- 主攻「膀胱邪熱」之本,從二便分消熱邪
- 現代理解含蒽醌類成分能抗炎、利尿
海金沙(4兩)
- 清利濕熱,通淋止痛
- 針對「淋瀝渾濁」專藥,善消尿道砂石
- 含孢子具有吸附尿道異物作用
琥珀(4錢)
- 利尿通淋,活血散瘀
- 治「尿道刺痛」要藥,兼能鎮靜安神
- 樹脂成分可形成保護膜緩解刺激
甘草(2兩)
- 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 緩解平滑肌痙攣以減輕尿痛
- 與大黃配伍防苦寒傷胃
整體配伍邏輯
全方體現「清熱+利尿+止痛」三大法則:
- 君藥:大黃清瀉熱邪從根源解決
- 臣藥:海金沙加強利尿通淋效果
- 佐使:琥珀治標緩解疼痛,甘草調和
製劑特點
- 雞子清為賦形劑,取其清熱滋陰之性
- 滑石粉包衣加強清熱滲濕作用
- 丸劑劑型適合濕熱證需緩圖者
此方側重於「通利」而非補益,適用於實證型膀胱濕熱,通過多靶點作用(抗炎、利尿、解痙)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大黃4兩,海金沙4兩,甘草2兩,琥珀4錢。
清利膀胱,疏通尿道。
上為細末,用雞子清13個,加冷開水泛為小丸,每16兩用滑石細粉4兩為衣,闖亮。
每服2錢,溫開水送下,日服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 大黃有瀉下作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本方有通便作用,服用期間,如出現腹瀉,應及時停藥。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琥珀止淋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大黃4兩,海金沙4兩,甘草2兩,琥珀4錢。 主治:清利膀胱,疏通尿道。主治:膀胱邪熱,小便赤澀,淋瀝渾濁,尿道刺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