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痞丸
QI P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十二引《古今錄驗》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氣痞丸中包含烏頭,主要是利用其辛溫之性,散寒止痛,治療寒邪客肺所致的氣喘、胸悶、咳逆等症。烏頭性峻烈,擅長驅散寒邪,故能有效緩解寒邪引起的肺氣不利。但其毒性亦強,需在經驗豐富的醫師指導下,嚴格控制用量和炮製方法,避免毒副作用。
此外,氣痞丸中其他藥物,如川貝、杏仁等,能潤肺止咳、化痰平喘,配合烏頭的散寒止痛作用,共同達到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療效。
氣痞丸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氣痞丸中多用辛溫之品,如乾薑、半夏等,容易燥烈傷陰。甘草能緩和藥性,避免辛溫藥物過於燥熱,使藥力平和,更好地發揮療效。
2. 補氣益脾:甘草同時也具備補氣益脾的功效。氣痞丸主要針對氣滯、痰阻、脾胃虛弱等病症,而甘草能補益脾氣,化痰止咳,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體質,從而更好地治療氣痞之症。
氣痞丸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作用:
- 利水消腫: 葶藶子性寒,入肺、膀胱經,能利水消腫,化痰止咳。氣痞多因痰濁阻滯肺氣所致,葶藶子可有效清除痰液,改善肺氣鬱滯,達到止咳平喘之效。
- 潤腸通便: 葶藶子亦可潤腸通便,對於氣痞患者伴隨的便祕症狀,能起到緩解作用,幫助其排毒通便,改善整體症狀。
因此,氣痞丸中加入葶藶子,有助於利水消腫、化痰止咳、潤腸通便,改善氣痞症狀。
氣痞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瀉熱通便: 氣痞常伴有胸悶氣短、腹脹便祕等症狀,大黃性寒,善於瀉熱通便,可清除腸道積熱,改善便祕情況,從而緩解氣痞症狀。
- 行氣止痛: 大黃兼具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促進氣機運行,緩解胸悶氣短、脘腹脹痛等症狀,並有助於改善氣痞引起的疼痛不適。
氣痞丸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氣痞丸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氣短、心痛等症狀,川芎能疏通氣機,緩解胸痛不適,改善氣血循環。
- 清熱解毒: 川芎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氣痞丸中常配伍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材,如黃芩、梔子等,川芎的加入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更好地消解病邪,緩解患者的炎症反應。
氣痞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氣滯:白芍具有舒肝解鬱、養血柔肝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氣短、腹脹等症狀,與氣痞丸中其他藥材合用,可共同改善氣機不暢的病理狀態。
- 調和營衛:白芍入肝經,能滋養肝血,使氣血調和,營衛相濟,從而達到改善氣機運行,消除痞塊的目的。白芍的柔肝作用亦能避免其他藥材過於峻猛,保障方劑的安全性。
氣痞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行氣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陽行氣、止痛之效。氣痞丸主治寒邪客肺,氣機阻滯所致的胸悶氣短、咳嗽喘息、脘腹脹痛等症。桂枝溫陽散寒,可驅散寒邪,溫通氣血,有助於改善胸悶氣短、咳嗽喘息等症。
2. 扶正固本,調和營衛: 桂枝亦具有補益正氣、調和營衛的作用。氣痞丸常伴有氣虛、陽虛之象,桂枝溫補陽氣,可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進一步改善氣痞之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氣痞丸」是一種具有溫寒氣之功效的方劑,由烏頭、甘草、葶藶子、大黃、川芎、白芍、桂枝等藥材組成。該方劑具有溫中化濕、散寒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寒氣積結於體內、不通暢、圍繞著肚臍疼痛,肚子脹滿;還有風邪進入臟腑、憂慮發怒積累、用力不當,筋脈受傷、身體羸弱消瘦、不能吃東西等症狀。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溫中化痰、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舒筋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葶藶子的傳統功效包括止咳化痰、利水消腫、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其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胸悶、水腫、尿少、咽喉腫痛等症狀。葶藶子性寒,味辛、苦,入肺、腎經,具有瀉肺化痰、利水消腫、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總體而言,中藥方劑「氣痞丸」具有溫中化濕、散寒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寒氣積結於體內、不通暢、圍繞著肚臍疼痛,肚子脹滿;還有風邪進入臟腑、憂慮發怒積累、用力不當,筋脈受傷、身體羸弱消瘦、不能吃東西等症狀。該方劑由烏頭、甘草、葶藶子、大黃、川芎、白芍、桂枝等藥材組成,各味藥材相互作用,共同發揮溫中化濕、散寒止痛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烏頭2分(炮),甘草2分(炙),葶藶子2分(熬),大黃2分,芎藭2分,芍藥2分,甘皮2分(炙),(一方有通草無甘皮,又方有桂心無甘皮)。
強嗜食,益氣力。
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1日2次;不知,漸至5丸、7丸。
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小,不可久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氣痞丸, 出處:《外台》卷十二引《古今錄驗》。 組成:烏頭2分(炮),甘草2分(炙),葶藶子2分(熬),大黃2分,芎藭2分,芍藥2分,甘皮2分(炙),(一方有通草無甘皮,又方有桂心無甘皮)。 主治:強嗜食,益氣力。主治:寒氣痞積,聚結不通,繞臍切痛,腹中脹滿,胸逼滿;及風入臟,憂恚所積,用力不節,筋脈傷,羸瘦,不能食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