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湯

BAI XIAN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五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心經 15%
肺經 11%
肝經 11%
胃經 11%
腎經 8%
大腸經 3%
心包經 3%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膀胱經 2%
膽經 2%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白鮮皮湯中包含白鮮皮,主要原因有二:

  1. 主治濕熱:白鮮皮性寒涼,味苦,具有清熱燥濕、止癢殺蟲的功效。白鮮皮湯多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白鮮皮可清熱利濕,消腫止癢,達到治療目的。
  2. 針對病因:濕熱是許多皮膚病的病因,白鮮皮湯通過清熱燥濕,可以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效緩解皮膚病症狀,並預防復發。

白鮮皮湯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瀉火:白鮮皮性寒,善於清熱燥濕,但對於濕熱較重者,單用白鮮皮清熱力不足,需配合大黃苦寒泄熱,以增強清熱瀉火之力。

二、通腑泄熱:大黃苦寒,能瀉下通便,並可引導白鮮皮的藥力下行,直達濕熱蘊結之處,從而達到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的效果。

白鮮皮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白鮮皮性寒,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之功效,但其性較烈,容易傷陰。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療效的作用。加入甘草可以中和白鮮皮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傷陰,使藥性更平和,服用更安全。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的作用,可以輔助白鮮皮治療濕熱蘊結、皮膚瘙癢等病症,增強藥效。此外,甘草還能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產生協同效應,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鮮皮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白鮮皮的燥性: 白鮮皮性寒涼,善於清熱燥濕,但其性燥烈,易傷陰津。白芍味苦甘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解痙攣的作用,可緩解白鮮皮的燥性,避免其對機體造成過度刺激。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白鮮皮善於清熱燥濕、止癢殺蟲,而白芍則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解痙攣的作用。二者相配,既能發揮白鮮皮的清熱燥濕之效,又能減輕其燥性,同時白芍的養血柔肝之功,也能促進白鮮皮的藥力發揮,從而增強整體療效。

白鮮皮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 白鮮皮性寒,善於清熱燥濕,但容易傷脾胃。茯苓性平味甘,能健脾利濕,和白鮮皮配伍,既能增強清熱燥濕之功,又能保護脾胃,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
  2. 引藥入濕: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將白鮮皮的藥力引導至濕邪所在,增強藥效,使藥力更能發揮作用,達到治療濕熱症的效果。

總之,茯苓的加入,既能增強白鮮皮湯的療效,又能減輕其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白鮮皮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白鮮皮擅長清熱燥濕,止癢止痛,而細辛性溫,可溫經散寒,通利鼻竅。二者合用,既能發揮白鮮皮清熱除濕的功效,又能溫化寒濕,避免寒涼之性傷陽氣,達到溫陽散寒,清熱解毒的效果。
  2. 協調藥性,防止副作用: 白鮮皮性寒涼,過量使用容易導致脾胃虛寒。細辛溫陽散寒,可中和白鮮皮的寒涼之性,防止過度寒涼對身體造成負擔,使其藥性更加溫和。

白鮮皮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白鮮皮祛風止癢:白鮮皮性寒,善於清熱燥濕、止癢消腫,但對於寒性濕邪引起的瘙癢症,單用白鮮皮效果有限。桂枝性溫,可溫陽散寒,與白鮮皮相配,寒溫相濟,更能有效驅散寒濕,促進白鮮皮止癢消腫之效。
  2. 協調藥性,提高療效:白鮮皮性苦寒,單用易傷脾胃,桂枝性溫,可緩解白鮮皮的寒性,保護脾胃,使藥物更易吸收,提高療效。同時,桂枝還有舒筋活血之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白鮮皮藥力更順暢地到達病竈,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白鮮皮湯

白鮮皮湯,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少年患有客風,併發實症。

組成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白癬皮: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主治

  • 少年患有客風,併發實症。

用法

  • 將所有藥材加入水中煎煮,去渣取汁,分次服用。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和體虛者應慎用。
  • 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

總結

白鮮皮湯是一種中醫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少年患有客風,併發實症。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利水消腫、祛風除濕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白蘚皮、 茵陳蒿各等分。
水2鐘,煎服,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小兒外感風熱、內熱蘊結、飲食積滯、脾虛濕盛所致的腸道積熱、大便秘結、小便不利等症。若大便秘結較重,可加用芒硝、火麻仁等通便藥;若小便不利,可加用木通、車前子等利尿藥。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坐骨神經痛癲癇鼻塞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癤和癰皮膚癬菌病(手)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鼻息肉

相同名稱方劑


白鮮皮湯, 出處:《千金》卷五。 組成:白鮮皮1兩,大黃1兩,甘草1兩,芍藥18铢,茯苓18铢,細辛18铢,桂心18铢。 主治:少小客鬾挾實。

白鮮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組成:白鮮皮1兩,菊花1兩,石膏(研)1兩,荊芥穗1兩,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半兩,麻黃(去節)2兩。 主治:傷寒頭痛。

白鮮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八。 組成:白鮮皮1兩,桑根白皮(銼)1兩,玄參1兩,漏蘆(去蘆頭)1兩,升麻1兩,犀角屑半兩,敗醬3分。 主治:癰疽日月久遠,膿水不盡,心中煩悶。

白鮮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 組成:白鮮皮1分,人參1分,芍藥3分,芎藭3分,知母1兩,款冬花2兩,百合1兩,前胡(去蘆頭)1兩,茯神(去木)1兩半,防風(去叉)3兩,黃芩(去黑心)3分。 主治:肝虛中風,目眩,視物不明,筋肉抽掣。

白鮮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四。 組成:白鮮皮1分半,麻黃(去根節)半兩,白茯苓(去黑皮)3分,防風(去叉)1分半,獨活(去蘆頭)1分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1分半,當歸(銼,焙)1分半,芍藥1分半,桂(去粗皮)1分。 主治:風邪入臟,狂言妄語,精神錯亂,腰疼骨痛。

白鮮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 組成:白鮮皮1兩半,女萎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細辛(去苗葉)1兩半,升麻1兩半,蒼耳(炒)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五味子1兩半,菖蒲(九節者,去須節,米泔浸,切,焙)1兩半,蒺藜子(炒,去角)1兩半,黃耆(炙,銼)3兩。 主治:風腰腳不隨,四肢(疒帬)痹,口噤不語,手臂腳膝痿弱顫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