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湯

BAI XIAN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五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16%
心經 15%
肝經 9%
肺經 9%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腎經 4%
膀胱經 1%
膽經 0%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白鮮皮湯

白鮮皮湯,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少年患有客風,併發實症。

組成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白癬皮: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主治

  • 少年患有客風,併發實症。

用法

  • 將所有藥材加入水中煎煮,去渣取汁,分次服用。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和體虛者應慎用。
  • 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

總結

白鮮皮湯是一種中醫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少年患有客風,併發實症。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利水消腫、祛風除濕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白蘚皮、 茵陳蒿各等分。
水2鐘,煎服,日2次。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白鮮皮、大黃、甘草、白芍、茯苓、細辛、桂枝組成。白鮮皮清熱解毒,利濕通便;大黃瀉熱通便;甘草緩急和中;白芍養血柔肝;茯苓利水滲濕;細辛發汗解表;桂枝發汗解表,助大黃通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利濕通便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小兒外感風熱、內熱蘊結、飲食積滯、脾虛濕盛所致的腸道積熱、大便秘結、小便不利等症。若大便秘結較重,可加用芒硝、火麻仁等通便藥;若小便不利,可加用木通、車前子等利尿藥。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坐骨神經痛癲癇鼻塞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癤和癰皮膚癬菌病(手)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鼻息肉

相同名稱方劑


白鮮皮湯, 出處:《千金》卷五。 組成:白鮮皮1兩,大黃1兩,甘草1兩,芍藥18铢,茯苓18铢,細辛18铢,桂心18铢。 主治:少小客鬾挾實。

白鮮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組成:白鮮皮1兩,菊花1兩,石膏(研)1兩,荊芥穗1兩,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半兩,麻黃(去節)2兩。 主治:傷寒頭痛。

白鮮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八。 組成:白鮮皮1兩,桑根白皮(銼)1兩,玄參1兩,漏蘆(去蘆頭)1兩,升麻1兩,犀角屑半兩,敗醬3分。 主治:癰疽日月久遠,膿水不盡,心中煩悶。

白鮮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 組成:白鮮皮1分,人參1分,芍藥3分,芎藭3分,知母1兩,款冬花2兩,百合1兩,前胡(去蘆頭)1兩,茯神(去木)1兩半,防風(去叉)3兩,黃芩(去黑心)3分。 主治:肝虛中風,目眩,視物不明,筋肉抽掣。

白鮮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四。 組成:白鮮皮1分半,麻黃(去根節)半兩,白茯苓(去黑皮)3分,防風(去叉)1分半,獨活(去蘆頭)1分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1分半,當歸(銼,焙)1分半,芍藥1分半,桂(去粗皮)1分。 主治:風邪入臟,狂言妄語,精神錯亂,腰疼骨痛。

白鮮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 組成:白鮮皮1兩半,女萎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細辛(去苗葉)1兩半,升麻1兩半,蒼耳(炒)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五味子1兩半,菖蒲(九節者,去須節,米泔浸,切,焙)1兩半,蒺藜子(炒,去角)1兩半,黃耆(炙,銼)3兩。 主治:風腰腳不隨,四肢(疒帬)痹,口噤不語,手臂腳膝痿弱顫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