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洪氏大紅丸中加入天麻,主要考量其平肝熄風與祛風止痛的功效。
天麻味甘性平,歸肝經,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因肝風內動引起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同時,天麻還能鎮靜安神,有助於緩解因肝風內動引起的躁動不安、失眠多夢等。
因此,在洪氏大紅丸中加入天麻,有助於緩解肝風內動所致的各種症狀,並提高藥效。
洪氏大紅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解毒之功效。該方劑主治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生薑能溫中散寒,緩解胃寒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 調和藥性: 方劑中其他藥物如厚朴、枳殼等性寒,生薑可調和藥性,防止寒涼之品過於傷陽,避免藥物副作用。
洪氏大紅丸中加入天竹黃,主要是針對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天竹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涼血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
方劑中,天竹黃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滯,從而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同時,天竹黃亦可清熱解毒,有助於消除炎症反應,減輕病患痛苦。
洪氏大紅丸方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祛風濕止痛: 白附子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溫經散寒、祛風除濕之效。
- 化痰止咳: 白附子亦有化痰止咳之效,可配合方中其他藥物,針對痰濕阻滯肺氣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起到疏風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
白附子在洪氏大紅丸方中,發揮著溫經散寒、祛風除濕、化痰止咳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麻木、咳嗽、氣喘等症狀。
洪氏大紅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止痙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解毒散結、消腫止痛之效。其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痰濁凝滯、經絡阻滯所致的咳嗽、哮喘、抽搐、半身不遂等症狀,皆有一定療效。
在洪氏大紅丸中,天南星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以增強其祛風止痙的效果,同時也發揮其解毒散結、消腫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洪氏大紅丸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其毒性入肝經,能祛風、止痛、解毒的功效。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較強的鎮靜、止痛、抗炎作用,可治療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此外,全蠍還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蜂螫傷、疔瘡等。
在洪氏大紅丸中,全蠍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好地發揮其藥效,達到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消腫解毒的療效。
洪氏大紅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雄黃,主要是因為雄黃具有多種藥理作用,適合用於治療某些疾病。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砷化鉛,其性質具有解毒、消腫、殺菌的功效。在傳統醫學中,雄黃被廣泛應用於治療癬疾、皮膚病以及一些感染性疾病。
然而,雄黃的應用須謹慎,因為其含有的砷成分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對人體產生毒性作用。因此,在洪氏大紅丸的方劑中,雄黃的用量和使用方法必須嚴格控制,以確保其療效而減少副作用。此外,雄黃與其他成分的協同作用也能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使其在治療某些疾病時達到更好的效果。因此,雄黃的選用在洪氏大紅丸的組成中具有重要的療效意義。
洪氏大紅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該方劑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白朮能補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高機體對營養的吸收利用率,從而達到改善氣血不足的效果。
- 固護中焦: 中焦乃脾胃之所在,白朮能固護中焦,防止脾胃虛寒,改善消化功能,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提升療效。
洪氏大紅丸方劑中包含茯神,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寧心安神: 茯神性味甘平,入心經,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腦的功效。洪氏大紅丸主治心神不寧、失眠健忘等症狀,茯神可有效緩解心神不寧,提高睡眠品質。
- 益氣補脾: 茯神亦可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洪氏大紅丸中常加入其他補益藥材,茯神的加入可協同補脾益氣,提升藥效,使藥物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洪氏大紅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方中其他藥材性味較烈,甘草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保護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能解毒、抗炎、止咳,並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例如,甘草與黃芩搭配,能增強黃芩的清熱燥濕之效。
總之,甘草在洪氏大紅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洪氏大紅丸方劑中加入黃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對於氣虛外感,症狀如乏力、倦怠、易感冒者,黃耆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
- 促進傷口癒合:黃耆能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外科手術後或外傷患者,黃耆可以幫助傷口快速癒合,減少感染風險。
總而言之,黃耆在洪氏大紅丸中起到補氣固表、促進癒合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促進身體康復。
洪氏大紅丸方劑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為方中主藥之一。
- 清熱解毒:硃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與其他藥材配合,可起到清熱解毒、鎮心安神的作用。
然而,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或過量服用會導致中毒,因此需謹慎使用,並遵醫囑服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洪氏大紅丸 」,主要成分是: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天竹黃: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
白附子: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
全蠍: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
雄黃: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茯神: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硃砂: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
主治功效:
小兒病後體虛微熱:指兒童在患病後,身體虛弱,經常感到輕微發熱的症狀。
及慢脾等症:指兒童除了小兒病後體虛微熱的症狀外,還伴有慢性脾虛的症狀,如食慾不振、腹瀉、腹脹等。
洪氏大紅丸 是一種複方中藥方劑,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清熱解毒的功效,適用於小兒病後體虛微熱,以及慢性脾虛等症狀。其中,天麻、全蠍、白附子、天南星等成分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的功效,可以緩解小兒病後體虛微熱的症狀;白朮、茯神、甘草、黃耆等成分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改善慢性脾虛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天麻(薑水炒)3錢,薑蟲(薑水炒)3錢,竺黃3錢,白附(薑水炒)3錢,膽星(九套者佳)3錢,全蟲(水洗淨,去足,焙乾)3錢,明雄黃3錢,白朮(土炒)5錢,茯神(去皮者)5錢,志肉(去骨,甘草水炒)5錢,甘草5錢,黃耆(蜜炒)5錢,好辰砂2錢(為末,水飛過)。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金箔為衣,每丸重八分。
生薑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硃砂,有毒,不宜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洪氏大紅丸, 出處:《一盤珠》卷八。 組成:天麻(薑水炒)3錢,薑蟲(薑水炒)3錢,竺黃3錢,白附(薑水炒)3錢,膽星(九套者佳)3錢,全蟲(水洗淨,去足,焙乾)3錢,明雄黃3錢,白朮(土炒)5錢,茯神(去皮者)5錢,志肉(去骨,甘草水炒)5錢,甘草5錢,黃耆(蜜炒)5錢,好辰砂2錢(爲末,水飛過)。 主治:小兒病後體虛微熱,及慢脾等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