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中加入蒼朮,主要原因如下:
- 燥濕健脾: 黑熱病多伴隨脾胃濕熱,蒼朮性溫燥,善於燥濕健脾,可祛除脾胃濕熱,改善消化功能。
- 祛風除濕: 蒼朮亦有祛風除濕之效,可改善黑熱病引起的風濕痺痛等症狀。
蒼朮的應用,有助於改善黑熱病患者的脾胃功能,同時祛除病邪,促進恢復。
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扶正驅邪:黑熱病常伴有寒邪入侵,導致脾胃虛寒,氣血運行不暢。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可溫補脾腎,助氣血生化,以達到扶正驅邪的作用。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附子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蒼柏、黃連等相配伍,可增強其藥效,更好地消滅邪氣,恢復脾胃功能,達到治療黑熱病的目的。
「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化積: 山楂性酸甘,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黑熱病多伴隨脾胃積滯,影響消化吸收,山楂能幫助消解積滯,改善脾胃功能。
- 活血化瘀: 黑熱病常導致血瘀阻滯,影響血液循環,山楂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運行,改善病患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等症狀。
總而言之,山楂在「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中起到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黑熱病患者的脾胃功能和血液循環,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方中使用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黑熱病常伴有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導致疼痛、發熱等症狀。青皮可疏解肝氣鬱結,使氣血流通,從而緩解疼痛,退熱。
- 消食化積,健脾開胃: 青皮亦具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效。黑熱病患者常因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導致積食停滯。青皮能促進消化,化解積食,增進食慾,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疾病康復。
「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方劑中可能存在某些藥性偏寒或偏燥的藥材,甘草可平衡其藥性,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或損傷。
- 增強藥效,幫助藥物吸收: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並能幫助藥物更好地吸收。例如,甘草能增強黃芩、黃連等清熱解毒藥物的功效,同時也能促進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和利用。
方劑「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消食: 木瓜味甘性平,具健脾消食之效,可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有助於治療黑熱病所引起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 清熱解毒: 木瓜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幫助清除體內熱毒,緩解黑熱病所引起的發熱、口渴、便祕等症狀。
綜上所述,木瓜在「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中發揮健脾消食、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黑熱病的病症。
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中使用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驅風解表:獨活味辛性溫,具有驅風解表之功。黑熱病常伴有發熱、頭痛、惡寒等表證,獨活可以驅散風寒,解表散熱,緩解患者的初期症狀。
二、通經活絡:獨活兼具通經活絡之效。黑熱病病程發展中,可能出現關節疼痛、四肢麻木等症狀,獨活可以通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促進恢復。
總之,獨活在該方劑中發揮驅風解表、通經活絡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黑熱病初期症狀,促進疾病痊癒。
「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方劑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是針對其活血化瘀及引火下行之功效。
川牛膝性味苦寒,入肝、腎經,具有通經活絡、引血下行之效。黑熱病多因熱毒蘊結,導致血瘀氣滯,故川牛膝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病症。同時,川牛膝亦能引熱下行,將體內熱毒引導至下焦,達到清熱解毒之目的,配合其他藥物,共同奏效。
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中加入檳榔,主要是利用其消積化滯、殺蟲止癢的功效。
檳榔味苦、辛,性溫,入胃、大腸經,能消食導滯,對於因積食導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效果。同時,檳榔亦有殺蟲止癢之功,可驅除體內寄生蟲,並減輕皮膚瘙癢症狀。
因此,在治療黑熱病(瘧疾)時,加入檳榔有助於消食導滯,促進腸胃蠕動,加速藥物吸收,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方劑「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祛風止痛: 防己性寒,味苦,入膀胱、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功效。黑熱病多因暑熱濕毒內侵所致,而防己能清熱解毒,並能祛除風邪,緩解疼痛,有助於改善黑熱病症狀。
- 利水消腫,健脾化濕: 防己還具利水消腫、健脾化濕之效。黑熱病患者常伴有水腫、脾胃失調等症,防己能利水消腫,改善水腫狀況,並能健脾化濕,促進脾胃功能恢復,進而提升整體療效。
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中加入萆薢,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利水消腫: 萆薢性味甘淡微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黑熱病常伴隨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萆薢可利水通淋,緩解水腫,改善體內環境,有助於退熱消腫。
- 清熱解毒: 萆薢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解體內濕熱之邪,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控制病情發展,降低發病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名為「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主治「黑熱病(陰性)」伴隨「牙疳腐爛」及「兩腿浮腫青黑」,甚則「黑斑潰爛」。中醫古籍中,「黑熱病」屬瘴癘濕毒範疇,多因濕熱鬱久化毒,或寒濕凝滯經絡,導致氣血瘀阻、腐肉敗血。其陰性證型特徵為:
- 牙疳腐爛:濕毒上攻口腔,可能伴陰火(虛陽浮越)或寒濕鬱久化腐。
- 下肢青黑浮腫:寒濕下注,血瘀絡阻,甚則潰爛,與「青腿牙疳」(清代醫家記載的維生素缺乏症或壞血病表現)有相似之處。
此方針對「寒濕夾毒」之證,以溫化寒濕、解毒消疳、通絡消腫為核心。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溫陽燥濕
- 制蒼朮、大附子、煨黑薑:溫補脾腎陽氣,散寒燥濕。附子助陽化濕,黑薑溫中止血,蒼朮健脾燥濕,三藥共除寒濕根源。
- 去附子加黃連、石膏(牙疳甚時):轉為清熱解毒,佐治濕熱化火之牙疳腐爛。
清利濕熱
- 炙川柏、粉萆薢、漢防己:川柏清下焦濕熱,萆薢利濕濁,防己祛風濕、消水腫,協調濕熱與寒濕間的矛盾(寒熱並調)。
活血通絡
- 懷牛膝、炒獨活、宣木瓜:牛膝引藥下行、活血通經,獨活祛風濕止痹痛,木瓜舒筋活絡,改善下肢青黑腫痛。
- 加威靈仙、五加皮(青腿甚時):增強祛風濕、通經絡之效。
消積導滯
- 山楂肉、尖檳榔、炙雞金、小青皮:行氣化瘀、消食積,助脾胃運化濕濁,兼破氣活血以通絡。
解毒調和
- 黑大豆、粉甘草:黑大豆利水解毒,甘草調和諸藥,緩和附子、薑之燥烈。
三、配伍特點
- 溫清並用:以溫藥(附子、蒼朮)為主,佐清熱藥(黃柏、萆薢),適應寒濕夾熱的複雜病機。
- 標本兼治:溫陽治本(脾腎虛寒),活血消疳治標(牙疳、青腿)。
- 注重引經:牛膝、獨活引藥下行,針對下肢病變。
結論:此方通過溫陽化濕、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的多層次作用,處理黑熱病陰性證的寒濕瘀毒病理鏈,尤重下肢與口腔病變的局部與整體調控。
傳統服藥法
制蒼朮、大附子、山楂肉、煨黑薑、小青皮、粉甘草、宣木瓜、粉萆薢、炙川柏、炒獨活、懷牛膝、尖檳榔、炙雞金、黑大豆、漢防己。
如牙疳甚者,去附子,加黃連、石膏;如青腿甚者,再加威靈仙、五加皮。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新訂黑熱病蒼柏消疳飲, 出處:《黑熱病證治指南》。 組成:制蒼朮、大附子、山楂肉、煨黑薑、小青皮、粉甘草、宣木瓜、粉萆薢、炙川柏、炒獨活、懷牛膝、尖檳榔、炙雞金、黑大豆、漢防己。 主治:黑熱病(陰性)。牙疳腐爛,及兩腿浮腫青黑,甚則黑斑潰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