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丸

AN XI XI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20%
肺經 14%
肝經 12%
腎經 9%
心經 6%
三焦經 5%
膽經 4%
膀胱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安息香丸中包含安息香,主要源於其藥性與功效:

  1. 止咳化痰: 安息香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止咳、化痰止喘之效。對於寒痰、風寒咳嗽、喘息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2. 消腫止痛: 安息香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風濕疼痛等病症。

因此,安息香丸中加入安息香,可以發揮其溫肺止咳化痰、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喘息、跌打損傷等病症。

安息香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沉香性溫,入脾、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的功效。安息香丸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疼痛、心悸氣短等症,沉香可溫通氣血,驅寒止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2. 調和藥性: 安息香丸中含有多味藥材,其中部分藥材性寒,容易導致脾胃虛寒,沉香溫陽散寒,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使藥物更加平和,更利於人體吸收。

安息香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苦,歸脾、胃經,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並能燥濕健脾,對於脾胃虛弱、氣機不暢所導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安息香丸本身主治寒凝氣滯、胸腹疼痛,而木香的加入,既能增強行氣止痛的效果,又能幫助脾胃運化,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安息香丸中添加丁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丁香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能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入侵引起的腹痛、嘔吐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增強止痛、止嘔效果。

2. 行氣止痛,溫腎納氣:丁香亦能行氣止痛,溫腎納氣,對於寒邪凝滯、氣血阻滯所致的疼痛,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在安息香丸中,丁香可與安息香、乳香等藥物共同發揮溫經止痛、行氣活血的功效。

安息香丸中包含藿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化濕: 藿香性辛溫,具有解表散寒、化濕止嘔之效。安息香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等症,藿香能解表散寒,驅散外邪,同時化解濕濁,使痰液易於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芳香開竅: 藿香氣味芳香,能開竅醒神,改善因風寒阻遏所致的頭昏腦脹、鼻塞流涕等症狀,配合安息香丸中的其他藥材,達到通竅止痛的作用。

安息香丸中加入八角,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中止痛: 八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溫中散寒、止痛之效。安息香丸多用於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八角能溫暖脾胃,散寒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增強止痛效果。

2. 驅蟲止癢: 八角亦具驅蟲止癢功效,對於某些由蟲積所致的腹痛、腹瀉,以及皮膚瘙癢等症,八角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安息香丸中加入茴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安息香丸常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疼痛、胃寒嘔吐等,而茴香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緩解這些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茴香本身氣味芳香,可以協調其他藥材的藥性,起到引導藥物至病處的作用。同時,茴香也具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可以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增強安息香丸的整體療效。

安息香丸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平,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腹痛等症狀。安息香丸多用於治療咳嗽、哮喘、胸痛等呼吸道疾病,香附的加入可以輔助疏肝理氣,緩解因肝氣不舒導致的呼吸道症狀。
  2. 調和氣血,行氣止痛:香附除了疏肝解鬱外,還能調和氣血,行氣止痛。安息香丸中含有多種溫燥之品,香附的加入可以起到調節氣血,緩解藥物燥熱之弊,並促進藥效發揮。

總而言之,香附在安息香丸中起到疏肝解鬱、理氣止痛、調和氣血等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安息香丸方劑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止嘔: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脾胃、化濕濁、止嘔逆之效。安息香丸常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痰多等症,而脾胃虛寒、痰溼阻肺亦是常見病機。砂仁的溫脾止嘔作用可輔助安息香丸化解痰溼,緩解咳嗽、哮喘等症狀。
  2. 行氣止痛:砂仁還能行氣止痛,對於胸腹脹悶、疼痛等症亦有輔助治療作用。安息香丸中含有安息香等成分,可能引起胃腸不適,砂仁的行氣止痛作用可減緩此類副作用,提高患者服藥的舒適度。

安息香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毒性、解藥毒的作用。安息香丸中含有多種藥材,甘草可調和藥性,減緩藥物對人體的刺激和副作用,使藥效更溫和。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甘草可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例如,甘草與安息香搭配,可增強止咳化痰、宣肺止痛的效果。同時,甘草還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疲勞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促進疾病的康復。

主治功效


安息香丸,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安息香、沉香、木香、丁香、藿香、八角、茴香、香附、砂仁、甘草,具有小孩肚子痛,雙腿彎曲著哭泣的功效。

安息香: 安息香性溫、味甘,入心、脾、肺三經。具有開竅醒神,益氣活血,健脾益氣,清肺化痰等功效,可用於治療中風痰厥、驚癇昏迷、產後血暈等症。

沉香: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寒邪犯胃、嘔吐清水、胃寒久呃、虛喘證、寒凝氣滯之胸腹脹痛、以溫中止嘔、治寒凝氣滯之大腸閉不通、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咳嗽、哮喘、胸悶、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以及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之咳嗽短氣、腹脅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丁香: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它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

藿香: 藿香是一位中藥材,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它可以幫助驅除濕氣、祛除陰霾濕邪、助脾胃正氣、止嘔嘔吐、化濕和胃、止咳化痰、祛風除濕、解暑和胃、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能力、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等。

木香: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砂仁: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香附: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茴香: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肉桂(去粗皮)2兩半,訶子(炮,取皮)2兩,阿魏(細研,白麵少許搜和作餅子,炙令香熟)1分,茯苓1兩半,當歸1兩半(湯洗,切片,焙乾),乾薑1兩半(炮,去皮),肉豆蔻1兩半(去殼),川芎1兩半,丁香皮1兩半,縮砂仁1兩半,五味子1兩半(微炒),巴戟1兩半(去心,面炒),益智子1兩半(去皮),白豆蔻(去皮)1兩半,硇砂1兩半(酒半盞化,去砂,入蜜),香附(去毛)1兩半,茴香(微炒)1兩半,胡椒1兩,高良薑1兩,木香1兩,沈香1兩,乳香(別研)1兩,丁香1兩。
除安息香、硇砂外,為細末,用蜜30兩,入安息香、硇砂於蜜中煉熟,與上藥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1丸,細嚼,以溫酒送下;濃煎生薑湯下亦得,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安息香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過量服用可能會導致胃腸道不適、腹瀉等。因此,在服用安息香丸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並遵醫囑服用。

相關疾病


心絞痛坐骨神經痛胰臟炎癲癇瘧疾麻痺半身不遂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

相同名稱方劑


安息香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七。 組成:安息香1兩(研),補骨脂(炒)1兩,阿魏(研)2錢。 主治:久冷腹痛不止。

安息香丸, 出處:《本草綱目》卷三十四引《全幼心鑑》。 組成:安息香(酒蒸成膏)3錢,沉香3錢,木香3錢,丁香3錢,藿香3錢,八角3錢,茴香3錢,香附子5錢,縮砂仁5錢,炙甘草5錢。 主治:小兒肚痛,曲腳而啼。

安息香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三。 組成:安息香1兩,石菖蒲1兩,當歸1兩,桂心1兩,丁香1兩,朱砂1兩(細研,水飛),沒藥3分,川芎1兩,椒紅1兩(微炒),天麻1兩,烏蛇肉2兩(酒浸,炙微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牛膝1兩(去苗),天南星1兩(炮裂),乾蠍半兩(生用),防風3分(去蘆頭),麝香1分(細研),木香1兩。 主治:風冷,心腹四肢多疼,骨節時痛。

安息香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安息香3兩(銼細,以無灰酒1升浸1宿,以瓷碗中盛,重湯煮成膏),沉香1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胡桃瓤3兩(細研,入安息香膏內)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補骨脂2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巴戟1兩,丁香1兩,桂心1兩,牛膝1兩(去苗),雞舌香1兩。 主治:腎臟虛冷,臍腹多疼,腰腳沉重,肌體羸瘦,顔色萎黃,食少無力。

安息香丸, 出處:《雞峰》卷十五。 組成:安息香2兩,桃仁2兩,虎杖2兩,附子2兩,杜仲2兩,山茱萸2兩,吳茱萸2兩,柏子仁2兩,木香2兩,當歸2兩,玄胡索2兩,澤蘭1兩,艾葉1兩,乾薑1兩,牡丹皮1兩,黃耆1兩,桂1兩,蓯蓉1兩,厚朴1兩。 主治:血臟虛冷,面黃肌瘦,胸腹痞悶,心腹絞痛,嘔逆惡心,面色黑鼾,鬢發脫落,頭旅眼黑,經候不勻,腰腿疼痛,脅肋脹滿,不欲飲食,手足煩熱,肢節酸疼,或寒或熱,發歇無時。

安息香丸, 出處:《局方》卷三。 組成:肉桂(去粗皮)2兩半,訶子(炮,取皮)2兩,阿魏(細研,白面少許搜和作餅子,炙令香熟)1分,茯苓1兩半,當歸1兩半(湯洗,切片,焙乾),乾薑1兩半(炮,去皮),肉豆蔻1兩半(去殼),川芎1兩半,丁香皮1兩半,縮砂仁1兩半,五味子1兩半(微炒),巴戟1兩半(去心,面炒),益智子1兩半(去皮),白豆蔻(去皮)1兩半,硇砂1兩半(酒半盞化,去砂,入蜜),香附(去毛)1兩半,茴香(微炒)1兩半,胡椒1兩,高良薑1兩,木香1兩,沉香1兩,乳香(别研)1兩,丁香1兩。 主治:一切冷氣,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脅肋膨脹,心下堅痞,腹中虛鳴,噦逆惡心,噫氣吞酸,胃中冷逆,嘔吐不止,宿飲不消,胸膈刺痛,時吐清水,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