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心滋腎湯
QING XIN ZI SH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正印》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56)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清心滋腎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滋陰潤燥: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調經止痛之功效。清心滋腎湯主要針對心腎陰虛、血虛津虧所致的症狀,而當歸的補血養血作用,可改善心血不足、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同時滋陰潤燥,可緩解口乾舌燥、咽乾脣裂等症狀。
- 活血化瘀,改善血循環:當歸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心腎陰虛導致的氣血循環不暢,進而改善心悸、胸悶、頭暈等症狀。此外,當歸還能改善腎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更好地發揮滋陰補腎的作用。
總而言之,當歸在清心滋腎湯中起著補血養血、滋陰潤燥、活血化瘀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心腎陰虛的功效。
清心滋腎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柔肝: 白芍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方中腎陰不足,心火亢盛,可使用白芍滋陰降火,緩解心煩失眠、口乾舌燥等症狀,同時兼顧肝腎陰虛所致的肝氣鬱結,起到舒肝解鬱的作用。
- 調和脾胃: 白芍能緩解脾胃不和,促進消化吸收。清心滋腎湯中,心腎陰虛常伴隨脾胃虛弱,白芍可以健脾益氣,使藥效更易於吸收,達到更好的療效。
清心滋腎湯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橘紅味辛性溫,入肺、肝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之效。清心滋腎湯常用於治療心腎陰虛,肝火上炎,或伴有心煩失眠、口乾咽燥、頭暈目眩、心悸不安等症狀。橘紅可疏解肝氣鬱結,降逆止嘔,緩解因肝火上炎而導致的煩躁不安、心悸等症狀,使心腎陰虛之症得以改善。
- 化痰止咳,宣肺利咽:橘紅亦具化痰止咳、宣肺利咽之效。若患者同時伴有痰多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橘紅可協助化解痰液,通利咽喉,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清心滋腎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補中益氣: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清心滋腎湯常用於心腎不交、陰虛火旺、失眠多夢等症,白朮的健脾益氣作用可加強脾胃運化,促進水谷精微轉化為氣血,為心腎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從而更好地滋養心腎,改善症狀。
- 助藥力,提高藥效:白朮可配伍其他藥物,起到助藥力、提高藥效的作用。清心滋腎湯中常含有滋陰、清熱、養血等藥物,白朮的健脾益氣作用可以使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清心滋腎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寧心安神: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改善因脾虛濕盛導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同時也能利水滲濕,減輕腎臟負擔。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清心滋腎湯的組成藥物多屬滋陰清熱,茯苓的健脾利濕作用可助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避免滋陰過度而損傷脾陽,同時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清心滋腎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相互抵觸,減輕副作用。清心滋腎湯中包含多種藥材,藥性較為寒涼,甘草的加入可以中和寒涼之性,使藥性更趨溫和。
- 益氣健脾: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之效,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使藥物更容易被吸收利用,進一步達到治療目的。清心滋腎湯治療心腎不足,而脾胃虛弱會影響藥物吸收,因此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提高藥效。
清心滋腎湯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安神寧心: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汗的功效。清心滋腎湯主治心腎不交、虛火上炎、心煩失眠等症,酸棗仁可鎮靜安神,緩解患者的失眠多夢、心神不寧等症狀。
- 滋陰補腎: 酸棗仁亦有滋陰補腎的功效,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降火、補腎固精的作用。清心滋腎湯中通常會配合其他滋陰補腎的藥物,如生地黃、麥冬等,共同增強療效。
清心滋腎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潤肺,清心降火: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降火的功效。清心滋腎湯旨在治療心腎陰虛所致的虛熱症狀,如心煩失眠、口渴咽乾、五心煩熱等,麥門冬能清熱降火,滋養心陰,緩解心煩不寧。
- 生津止渴,益氣養陰: 麥門冬亦有生津止渴,益氣養陰的功效。心腎陰虛常伴有口渴咽乾,麥門冬可滋潤肺燥,生津止渴,改善津液不足所致的口乾症狀。同時,麥門冬能補益氣陰,增強體質,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滋陰養腎的效果。
清心滋腎湯中使用玄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清熱涼血:玄參味苦甘性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效。可針對心火亢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口舌生瘡、心煩失眠、心悸不安等症狀,起到清熱降火、安神寧心作用。
- 滋陰補腎:玄參同時兼具滋陰補腎之效。腎陰不足會導致虛熱內生,進而影響心神,出現心悸、失眠等症狀。玄參可滋養腎陰,緩解虛熱,從根本上改善心腎陰虛所致的症狀。
總而言之,玄參在清心滋腎湯中,既能清熱涼血,又能滋陰補腎,可有效改善心腎陰虛所致的諸多症狀,達到清心滋腎、安神寧心的功效。
清心滋腎湯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的功效。清心滋腎湯主要針對心腎不交、虛火上炎引起的症狀,枸杞子可以滋養肝腎,平衡陰陽,有助於改善心火亢盛、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問題。
- 緩解心煩失眠,促進睡眠:枸杞子含有豐富的褪黑素,可以調節睡眠節律,改善睡眠品質。清心滋腎湯針對心煩失眠的症狀,加入枸杞子,可以起到安神定志、促進睡眠的作用,提高療效。
「清心滋腎湯」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固精:杜仲味甘溫,入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腎主生殖,腎精不足容易導致心神不寧、失眠多夢、腰膝酸軟等症狀。杜仲補腎固精,能改善這些症狀,達到清心安神之效。
- 調和藥性:方劑中可能存在一些寒涼藥物,而杜仲性溫,能夠溫陽補腎,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寒涼,損傷脾胃。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形貌消瘦,神思困倦,口碎,小便黃赤」,其病機關鍵在於 陰血不足、虛火上擾、心腎失交:
- 形貌消瘦:陰血虧虛,形體失養。
- 神思困倦:心血不足,心神失養;或虛火內擾,耗氣傷神。
- 口碎:心火上炎,或陰虛火旺,熏灼口舌。
- 小便黃赤:心熱下移小腸,或陰虛內熱,熱迫膀胱。
整體屬 心腎陰虛、虛熱內生 之證,兼有脾虛運化乏力(形瘦、神疲提示氣血生化不足)。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 養陰清熱、補血安神 為主,兼顧健脾益腎,組合層次分明:
滋養陰血,清降虛火
- 麥冬、元參:甘寒養陰,清心潤肺,降虛火。
- 枸杞子:滋補肝腎之陰,填精養血。
- 當歸、白芍:酒制增強補血活血之力,養肝柔肝,緩解陰血虧虛之燥。
寧心安神,交通心腎
- 酸棗仁、遠志:養心血、益肝膽,安神定志,引腎氣上達於心。
- 茯苓:健脾安神,助心腎相交。
健脾益氣,助生化之源
- 白朮、茯苓、橘紅:健脾燥濕,理氣和中,防滋膩礙胃,促進氣血生化。
補腎強腰,固本培元
- 杜仲:鹽酒炒增強補腎之力,強筋骨,助陰陽平衡。
【方劑特點】
- 標本兼顧:以養陰清心治標(口碎、小便黃赤),補血健脾益腎治本(形瘦、神疲)。
- 動靜結合:當歸、白芍活血補血(動),枸杞、麥冬滋陰靜守(靜),配伍遠志、酸棗仁調節心神之躁動。
- 滋而不滯:橘紅、白朮理氣健脾,使滋補藥無壅滯之弊。
此方適合 勞心過度、陰血暗耗,或久病體虛 導致的心腎不交、虛熱內生之證,展現中醫「清補並用」的調理智慧。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洗)1錢,白芍(酒炒)8分,橘紅1錢,白朮1錢,茯苓8分,遠志肉(甘草湯制)6分,酸棗仁(炒,研末)1錢,麥冬(去心)1錢2分,元參1錢,枸杞子(研碎)1錢3分,杜仲(鹽酒,炒)1錢2分。
水2鐘,煎8分,空心、臨臥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補腎、養心安神的作用,適合於心腎陰虛所致的形貌消瘦、神思困倦、口碎、小便黃赤等症狀。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太過,導致脾胃虛弱。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心滋腎湯, 出處:《醫學正印》。 組成:當歸(酒洗)1錢,白芍(酒炒)8分,橘紅1錢,白朮1錢,茯苓8分,遠志肉(甘草湯制)6分,酸棗仁(炒,研末)1錢,麥冬(去心)1錢2分,元參1錢,枸杞子(研碎)1錢3分,杜仲(鹽酒,炒)1錢2分。 主治:形貌消瘦,神思困倦,口碎,小便黃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