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眩平肝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養血柔肝: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養血柔肝之功效。清眩平肝湯針對肝陽上亢所致頭暈目眩、頭痛等症,當歸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頭部供血,緩解肝火上炎,起到平肝止眩的作用。
- 補血滋陰,緩解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常與肝腎陰虛並存,當歸具備補血滋陰之效,能補益肝腎之陰,使肝陰充足,抑制肝陽過度亢奮,從而達到平肝熄風的目的。
清眩平肝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風散寒,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侵襲而導致的頭暈目眩、頭痛、頸項僵硬等症狀,川芎能有效疏解風寒,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川芎能有效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因此,清眩平肝湯中加入川芎,可有效改善因風寒侵襲、氣血瘀滯等因素導致的頭暈目眩、頭痛等症狀。
清眩平肝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肝陽上亢: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經,能滋陰養血,柔肝止痛。肝陽上亢,易導致頭暈目眩,頭痛等症狀,白芍可滋陰降火,平息肝陽,緩解眩暈症狀。
- 調和氣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調和氣血的作用。肝陽上亢,常伴隨氣血失調,白芍可補血養血,使氣血運行通暢,進一步改善眩暈症狀,提高療效。
清眩平肝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之效。清眩平肝湯多用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耳鳴頭痛等症,而生地黃可滋陰降火,平肝熄風,緩解肝火上炎造成的眩暈症狀。
- 養血安神: 生地黃還具有養血安神的作用,可改善因肝血不足而引起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清眩平肝湯中常配合其他養血安神的藥物,如當歸、川芎等,共同發揮滋陰養血、平肝安神之效。
清眩平肝湯中加入桑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 桑葉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止咳的功效。清眩平肝湯多用於治療肝陽上亢、風熱上擾所致的眩暈頭痛,桑葉可清熱解表,疏散風熱,起到平肝熄風的作用。
- 清肝明目: 桑葉亦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改善肝火上炎導致的視力模糊、眼紅腫痛等症狀。清眩平肝湯常用於治療頭痛、目眩、耳鳴等肝經風熱症狀,桑葉的清肝明目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視力及頭痛症狀。
清眩平肝湯中加入菊花,主要是針對其疏散風熱,平肝明目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其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因風熱上擾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狀。同時,菊花亦能平肝熄風,改善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昏目眩、心煩易怒等症狀。
因此,清眩平肝湯中加入菊花,可有效緩解肝火上炎、風熱上擾所致的眩暈頭痛等症狀,起到清熱平肝、明目止眩的作用。
清眩平肝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瀉火,可有效抑制肝火上炎所致的眩暈、頭脹、目赤等症狀。
- 涼血止血: 黃芩亦具涼血止血之效,能緩解肝火上炎導致的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並可輔助止血,改善因肝火旺盛而引起的鼻衄、齒衄等出血症狀。
總之,黃芩在清眩平肝湯中起著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改善肝火上炎引起的眩暈、頭脹、目赤等症狀。
清眩平肝湯中包含女貞子,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補肝,平肝熄風: 女貞子性涼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肝、降火平肝的功效。清眩平肝湯用於治療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痛、頭昏眼花等症狀,女貞子可滋養肝腎陰血,平息肝陽,達到緩解眩暈的目的。
- 配伍增效: 女貞子與清眩平肝湯中的其他藥物如菊花、鉤藤等,共同作用,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例如,女貞子與菊花共同使用,可加強清肝明目、平肝熄風的效果。
清眩平肝湯中加入旱蓮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肝降火,平肝熄風:旱蓮草性寒,味甘苦,具有清肝瀉火、平肝熄風的功效。對於肝火上炎、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等症狀,旱蓮草可以起到降火平肝的作用,緩解症狀。
- 滋陰補腎,益精明目:旱蓮草還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的功效。對於肝腎陰虛、頭昏眼花、視力下降等症狀,旱蓮草可以起到滋陰補腎、改善視力的作用。
因此,清眩平肝湯中加入旱蓮草,可以有效地治療肝火上炎、肝腎陰虛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等症狀。
清眩平肝湯中加入紅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功效。眩暈多因肝風內動、氣血瘀阻所致,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況,緩解頭昏眼花等症狀。
- 舒筋活絡:紅花亦能舒筋活絡,對於因肝氣鬱結、筋脈不暢導致的頭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亦有改善作用。清眩平肝湯以清熱平肝、活血化瘀為治則,紅花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藥效,提高療效。
清眩平肝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行氣止痛: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它能改善肝經瘀血阻滯,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並舒筋活絡,緩解頸肩部疼痛。
- 引藥下行,祛風除濕: 川牛膝性善下行,能將藥力引導至下焦,幫助清除肝經風熱濕邪,並利濕通絡,改善頭昏腦脹、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川牛膝在清眩平肝湯中起到重要的活血通絡、引藥下行、祛風除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風上擾、頭目眩暈等症狀。
主治功效
清眩平肝湯:中醫方劑,緩解更年期症候羣與經前緊張症狀
清眩平肝湯是一種中醫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平肝息風、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補血養血、滋陰補腎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更年期症候羣、經前緊張症狀等,均屬於肝腎陰虛、肝陽亢盛的證型。
組成: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桑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平肝息風、清肺熱利咽、清熱涼血、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斂瘡。
-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女貞子:滋陰、補氣、清熱涼血、補益肝腎和補血養肝。
- 旱蓮草:滋陰補氣、止血清熱、涼血止血。
- 紅花: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
-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次。
禁忌:
孕婦、有出血傾曏者禁用。
藥理作用:
清眩平肝湯具有平肝息風、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補血養血、滋陰補腎等功效,能夠改善更年期症候羣、經前緊張症狀等,均屬於肝腎陰虛、肝陽亢盛的證型。
臨牀應用:
清眩平肝湯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 更年期症候羣:表現為潮熱、盜汗、失眠、心煩、頭暈、頭痛、耳鳴、健忘、腰痠背痛、手足麻木等症狀。
- 經前緊張症狀:表現為情緒不穩、煩躁易怒、失眠、頭痛、乳房脹痛、腹脹、腹瀉等症狀。
- 肝腎陰虛:表現為口乾舌燥、盜汗、頭暈、耳鳴、腰痠背痛、四肢麻木、失眠、多夢等症狀。
- 肝陽亢盛:表現為頭痛、眩暈、耳鳴、眼花、失眠、心煩、急躁易怒、口苦口乾、大便乾燥等症狀。
總結
清眩平肝湯是一種中醫方劑,具有平肝息風、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補血養血、滋陰補腎等功效,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更年期症候羣、經前緊張症狀、肝腎陰虛、肝陽亢盛等疾病。在使用清眩平肝湯時,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降肝火、平肝明目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徵、經前期緊張症等,屬於肝腎陰虛,肝陽亢盛,見有頭暈、頭痛(或血壓升高),煩躁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陰過度,導致陰虛火旺。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眩平肝湯, 出處:《劉奉五婦科經驗》。 組成:當歸3錢,川芎1錢半,白芍4錢,生地4錢,桑葉3錢,菊花3錢,黃芩3錢,女貞子3錢,旱蓮草3錢,紅花3錢,牛膝3錢。 主治:滋腎養肝,清熱平肝,活血調經。主治:婦女更年期綜合徵、經前期緊張症等,屬於肝腎陰虛,肝陽亢盛,見有頭暈、頭痛(或血壓升高),煩躁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