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坎離膏是中醫常用的外用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濕疹、牛皮癬等。其組成中包含黃柏,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有很好的療效。它能有效減輕皮膚炎症,促進癒合,從而改善患者的症狀。
其次,黃柏含有黃酮等活性成分,具備抗菌和消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皮膚病菌的生長,減少二次感染的風險,進一步促進皮膚的健康。
最後,黃柏的苦味特性能夠針對脾胃濕熱的問題,疏通經絡、調節體內環境,改善血液循環,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
因此,黃柏在坎離膏中的應用,不僅能直擊病因,還能綜合調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坎離膏中加入知母,主要考量其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功效。
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能清肺熱、降腎火,並能滋陰潤燥,因此可用於治療熱病煩渴、肺熱咳嗽、口乾舌燥、小便短赤等症。
坎離膏通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而知母的清熱瀉火作用,可以清熱解毒,並能滋陰潤燥,促進瘡瘍癒合,因此成為坎離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坎離膏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清熱:生地黃性寒,味甘苦,歸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坎離膏多用於治療熱病後期,陰虛火旺、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心煩、失眠、盜汗等症狀,生地黃可滋陰清熱,補充津液,緩解上述症狀。
- 涼血止血:生地黃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熱毒瘀血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可以起到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作用。坎離膏中加入生地黃,可以更好地達到止血消腫的功效。
坎離膏方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坎離膏多用於治療虛寒症,而熟地黃能補益腎陰,改善因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提升整體體質。
- 調和藥性:坎離膏中其他藥物可能偏燥熱,加入熟地黃能緩解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傷陰。同時,熟地黃還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
坎離膏中包含天門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滋陰潤燥: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燥、清熱生津的功效。坎離膏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燥熱咳嗽等症,天門冬可以起到滋陰降火,潤肺止咳的作用。
- 清熱解毒: 天門冬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輔助坎離膏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等症。
因此,天門冬的加入,既可滋陰降火,又可清熱解毒,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坎離膏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坎離膏主治燥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而麥門冬可以滋養肺陰,緩解燥熱,從內而外改善咳嗽症狀。
- 清心安神: 麥門冬還可以清心除煩,寧心安神。坎離膏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藥物,而麥門冬的加入則可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起到清心安神的作用,使患者得以安然入睡,加速康復。
坎離膏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坎離膏多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杏仁能清肺熱,化痰止咳,輔助主藥發揮功效。
- 活血化瘀: 杏仁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對於一些因氣滯血瘀引起的咳嗽、胸悶等症狀也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總體而言,坎離膏中加入杏仁,旨在潤肺止咳、活血化瘀,提高方劑的治療效果。
坎離膏方劑中包含胡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固精: 胡桃仁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固精的功效。坎離膏主要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遺精早泄等症狀,而胡桃仁的補腎固精作用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 滋陰潤燥: 胡桃仁富含油脂,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坎離膏中常加入一些燥性藥物,如乾薑、肉桂等,胡桃仁的滋陰潤燥作用可以緩解這些藥物的燥性,避免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
總而言之,胡桃仁在坎離膏方劑中發揮著補腎固精、滋陰潤燥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腎虛症狀,並緩解藥物燥性。
坎離膏中添加蜂蜜,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藥效: 蜂蜜本身具有潤燥、解毒、止痛、消炎等功效,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增強藥效。例如,蜂蜜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滲透皮膚,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改善口感: 許多中藥苦澀難以下嚥,蜂蜜的加入可以改善口感,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同時,蜂蜜的甜味也有助於緩解一些藥物的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坎離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勞瘵發熱,陰虛火動」及一系列血證(咳血、衄血等)與虛損症狀(盜汗、心慌喘急)。「勞瘵」泛指虛勞癆病,多與肺腎陰虛、虛火內灼相關;而「陰虛火動」則表現為虛熱上炎,耗傷陰血,導致咳嗽、出血等症。傳統中醫認為,此類病機需滋陰降火、斂血固脫,而坎離膏以「坎離」為名,暗示其調和陰陽(坎水離火)之效,符合陰虛火旺之治則。
組成藥物功效解析
- 血竭:活血散瘀,止血生肌,針對出血兼瘀滯者。
- 冰片:辛涼走竄,清熱止痛,助藥透皮吸收。
- 輕粉、水銀:攻毒殺蟲,傳統用於頑癬惡瘡,此處或藉其鎮靜清熱之性以除虛火。
- 大風子肉:祛風燥濕,攻毒殺蟲,多用於皮膚疾患。
- 白佔(白蠟):收斂止血,助膏藥成型。
- 香油:潤膚緩和藥性,便於外用。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內含多種毒性藥物(如水銀、輕粉),古代可能取其「以毒攻毒」之意,用於陰虛火動所致之皮膚或黏膜潰瘍(如肺癆咯血伴隨之口腔或體表損傷)。方中血竭、冰片止血消炎;輕粉、水銀抑菌鎮靜;大風子肉或針對兼夾之濕毒。整體而言,外用以清熱解毒、斂瘡止血,或間接緩解內在虛火炎上之症(如衄血、皮膚潮熱)。
加減邏輯(鶴膝風)
加入鬧羊花根(麻醉止痛)、穿山甲末(通經透絡),強化祛風通痹之效,符合鶴膝風「風寒濕痹阻經絡」之病機。
矛盾點與思考
傳統所述內科病症(如咳嗽吐血)與外用劑型(膏藥)存在矛盾。推測可能用途有二:
- 體表貼敷穴位(如湧泉穴)引火下行,治虛火上炎。
- 治療併發皮膚症狀,如肺癆患者之瘡瘍或黏膜出血,藉外治輔助內服藥。
總結
坎離膏組成偏重「解毒斂瘡」,主治雖載陰虛血證,然其外用特性或針對病症之外在表現(如熱毒瘡瘍),或透過經絡傳導調節內在虛火,體現中醫「內病外治」思維。然需注意,古方所述適應症與現代醫學認知未必完全吻合,其機理仍待進一步考證。
傳統服藥法
血竭3錢,冰片1錢,輕粉2錢,水銀2錢,大風子肉1兩,白佔5錢。
如治鶴膝風,再加鬧羊花根2兩,川山甲末6錢。
共研至不見星,加熬熟香油調,加麝香1分、冰片2分,以甘草湯洗淨後搽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坎離膏, 出處:《解圍元薮》卷四。 組成:血竭3錢,冰片1錢,輕粉2錢,水銀2錢,大風子肉1兩,白占5錢。 主治:大風乖癧,久爛無皮。
坎離膏,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黃柏4兩,知母4兩,生地黃2兩,熟地黃2兩,天門冬(去心)2兩,麥門冬(去心)2兩,杏仁(去皮)7錢,胡桃仁(去皮尖,淨仁)4兩,蜂蜜4兩。 主治:勞瘵發熱,陰虛火動,咳嗽吐血、唾血、咯血、咳血、衄血,心慌喘急,盜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