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滋陰降火丸

ZI YIN JIANG HUO WAN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腎經 22%
肺經 18%
心經 14%
肝經 14%
胃經 11%
膀胱經 7%
脾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三消。用心過度,水火不交,上渴下濁。

傳統服藥法

熟地黃2兩,黃柏1兩半,知母1兩,枸杞子1兩,蓮肉1兩,茯神1兩,人參1兩。
滋陰降火。
上為末,熟地搗膏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空心白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性甘、微苦、微溫。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生地黃性甘、苦、寒。主治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用於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熟地黃性味甘、溫。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於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發早白。

天門冬性味甘、苦、寒。主治滋陰、潤燥、清肺、降火。 治陰虛發熱、咳嗽吐血、肺痿、肺癰、咽喉腫痛、消渴、便秘。

牡蠣性味鹹、微寒。主治斂陰、潛陽、止汗、澀精、化痰、軟堅。治驚癇、眩暈、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崩漏、帶下、瘰癧、癭瘤。常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癘痰核、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

知母性味苦寒。主治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渴除煩。用於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

黃柏性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於陰虛火旺、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盜汗骨蒸。

萆薢性苦、平。主治祛風、祛風濕、去利濕。治風濕頑痺、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濁、遺精、濕熱瘡毒、膏淋、白濁、帶下、瘡瘍、濕疹、風濕痹痛等症。

麥門冬性甘、微苦、寒。主治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 治肺燥乾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乾口燥、便秘。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降火丸, 出處:《活人心統》卷下。 組成:人參1兩,生地黃2兩,熟地黃2兩,天冬2兩(去心),牡蠣(煅)1兩,知母1兩5錢,黃柏2兩(蜜炒),萆薢1兩,麥冬(去心)2兩。 主治:三消。用心過度,水火不交,上渴下濁。

滋陰降火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 滋陰降火丸(《醫學入門》卷七。)出處:《醫學入門》卷七。組成:熟地黃2兩,黃柏1兩半,知母1兩,枸杞子1兩,蓮肉1兩,茯神1兩,人參1兩。主治:滋陰降火。 。 主治:滋陰降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固本養榮丸

相似度 88%

二母固本丸

相似度 75%

人參固本丸

相似度 71%

參茸固本丸

相似度 66%

鹿柏固本丸

相似度 66%

坎離膏

相似度 66%

固本丸

相似度 63%

固本酒

相似度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