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當歸散

紅花當歸散

HONG HUA DANG GU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6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4%
肝經 24%
脾經 13%
肺經 10%
膽經 6%
胃經 6%
心包經 3%
大腸經 3%
腎經 3%
膀胱經 3%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膽經
胃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紅花當歸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調經、養血潤燥、補血止痛之效。與紅花同用,可增強活血化瘀之效,並緩解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
  2. 補血養血: 當歸能補血益氣,使血脈通暢,有助於改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因血虛所致的症狀。與紅花搭配,可有效改善氣血不足,達到活血補血的功效。

紅花當歸散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紅花,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是重要的中藥材,主要用於活血化瘀、調經止痛。其主要成分—紅花苷,能夠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因血瘀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經痛、淤腫等。

在紅花當歸散中,紅花的作用主要是活血,而當歸則以補血為主。兩者結合能夠充分調和,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紅花的活血功能有利於改善當歸所補充的血液循環,促進養分的運輸,使得血虛所引起的症狀得以改善。

此外,紅花的芳香成分也能夠增強體內的氣機,促進新陳代謝,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因此,紅花在紅花當歸散中擔任了重要的角色,具體化了活血與補血之間的協同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紅花當歸散中加入桃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具有破血行瘀、潤腸通便的功效,與方中紅花、當歸等活血化瘀藥物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消癥散結: 桃仁能軟堅散結,對於血瘀所致的腫塊、包塊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有助於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達到消癥散結的目的。

紅花當歸散中加入延胡索,乃因其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奏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之功。

延胡索性溫,善於行氣止痛,可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紅花、當歸等活血化瘀藥物的藥效發揮。 此外,延胡索亦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有助於緩解疼痛所帶來的緊張和焦慮。

紅花當歸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的功效。與紅花、當歸等藥材配合,可加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引藥入肝: 川芎具有引經藥的特性,可以引導其他藥物進入肝經,促進藥效的發揮。對於肝經氣血不足、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川芎的加入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紅花當歸散中加入茴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行氣止痛: 茴香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溫經散寒、行氣止痛之效。紅花當歸散以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為主,加入茴香可加強散寒止痛之效,尤其適用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腹痛等症。
  2. 調和藥性: 紅花當歸散中,紅花活血化瘀,性偏燥;當歸補血活血,性偏溫。而茴香性溫,能調和紅花當歸的偏燥之性,使藥性更趨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紅花當歸散中加入鬱金,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鬱金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方中紅花、當歸等藥物相輔相成,加強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鬱金還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能夠起到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作用,進一步緩解疼痛,改善症狀。

總之,鬱金的加入,不僅能加強活血化瘀的功效,更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使方劑的療效更加全面,對治療血瘀阻滯引起的疼痛具有更佳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紅花當歸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婦人經閉,氣血凝滞,腹中結塊,腰腿重疼」,其病機核心為「氣滯血瘀」,尤其與衝任二脈瘀阻相關。婦人經閉多因寒凝、氣鬱或血虛致瘀,阻滯胞宮;腹中結塊(症瘕)為瘀血積聚成形;腰腿重疼乃瘀血阻絡,經氣不通所致。此方針對「血瘀偏寒兼氣滯」之證,以活血通經為主,佐行氣散寒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活血化瘀,通經破結

  • 主力藥物:紅花、桃仁
    紅花辛溫,專入血分,活血通經,散瘀止痛;桃仁苦甘平,破血行瘀,潤燥滑腸。二者相配(桃紅配),增強破血逐瘀之力,針對經閉、腹中結塊等實瘀之證。
  • 輔助增強:當歸、川芎
    當歸甘辛溫,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為「血中氣藥」,避免攻瘀傷正;川芎辛溫,活血行氣,上行頭目、下調血海,助紅花、桃仁打通血脈瘀滯。

2. 行氣解鬱,散寒止痛

  • 理氣通絡:玄胡、鬱金
    玄胡(延胡索)辛苦溫,行氣活血止痛,尤善治血瘀氣滯之痛證;鬱金辛苦寒,既能活血,又解氣鬱,清心涼血,防溫藥化熱。
  • 溫散下焦:小茴香
    小茴香辛溫,歸肝、腎、脾經,暖肝散寒,理氣止痛,針對婦人下焦寒凝氣滯之腰腿冷痛、少腹結塊。

3. 整體配伍特點

  • 動靜結合:當歸養血補虛(靜)配紅花、桃仁攻瘀(動),祛瘀不傷血。
  • 氣血同調:川芎、玄胡行氣活血,氣行則血行,助瘀血消散。
  • 寒溫並用:小茴香溫下焦,鬱金性寒反佐,防辛溫太過。

可能功效延伸推論

除主治經閉、症瘕外,本方或可應用於:

  1. 痛經(寒凝血瘀型):經前少腹冷痛、經色紫暗夾塊。
  2. 產後瘀阻:惡露不下,腹脹刺痛。
  3. 慢性盆腔炎:氣滯血瘀日久成結,少腹按之硬痛。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以「活血破瘀」為核心,佐「行氣散寒」,使瘀血去、經脈通、氣機暢,結塊自消。符合《內經》「血實宜決之」之法,尤其適合寒凝血瘀兼輕度氣鬱之證,體現古代婦科「以通為補」的用藥思路。

傳統服藥法


當歸、紅花、桃仁、玄胡、川芎、小茴、鬱金。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貧血肺結核胰臟炎神經性厭食症嘔吐月經稀少閉經暴食症暈眩心情煩燥心胸煩熱噁心反胃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紅花當歸散, 出處:《女科切要》卷一。 組成:當歸、紅花、桃仁、玄胡、川芎、小茴、鬱金。 主治:婦人經閉,氣血凝滯,腹中結塊,腰腿重疼者。

紅花當歸散, 出處:《奇方類編》卷下。 組成:紅花1兩,當歸1兩,肉桂1兩,牛膝1兩,赤芍1兩,紫葳2兩,蘇木2兩。 主治:婦人月經不至,腰腿疼痛。

紅花當歸散,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柴胡3錢,陳皮3錢,當歸6錢,川芎5錢,赤芍藥5錢,熟地5錢,小茴香2錢,枳殼2錢,三棱2錢,乾漆2錢,玄胡索3錢,厚朴3錢,香附3錢,黃芩3錢,白朮3錢,紅花3錢,甘草1錢5分。 主治:婦人32-33歲,連年生育,敗血過多,血虛脾胃弱,盛熱,以致經水不勻,或1月、或40日、或2月,不時肚痛,腹中結塊,飲食少進,困倦,潮熱往來,惡心煩躁。

紅花當歸散, 出處:《夀世保元》卷七。 組成:當歸(酒洗)8分,川芎6分,赤芍藥6分,熟地黃6分,香附6分,枳殼5分,玄胡索5分,厚朴4分(薑炒),小茴香4分(酒炒),柴胡4分,陳皮4分,三棱(醋炒)4分,莪朮(醋煨)4分,牛膝(去蘆)4分,紅花3分,甘草2分。 主治:婦人三十一二歲,年年生育,敗血過多,血虛胃熱,以致經水不勻,不時腹中疼痛結塊,飲食少進,困倦目眩,潮熱往來,五心煩躁。

紅花當歸散, 出處:《葉氏女科》卷一。 組成:紅花2分,當歸8分,川芎5分,赤芍5分,熟地5分,黃芩5分,香附5分(童便制),玄胡索5分,厚朴(薑制)5分,小茴香4分,柴胡4分,陳皮4分,莪朮4分,三棱4分,牛膝4分,甘草3分,薑2片。 主治:婦人29-30歲,連年生育,氣散血虛胃熱,或因勞傷,以致經脈不和,或2-3月不行,不時腹痛,結成血塊,日倦夜熱,飲食不思,此血虛胃熱,或由勞傷而致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