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湯倍芎歸湯

SI WU TANG BEI XIONG GU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5%
心經 25%
脾經 15%
胃經 5%
肺經 5%
腎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4%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四物湯與倍芎歸湯皆以當歸為主要藥材,原因如下: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四物湯以當歸為君藥,旨在補血養血,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倍芎歸湯則加重當歸用量,加強活血化瘀作用,更適合血瘀證。
  2. 引藥入血: 當歸為血中氣藥,具有引藥入血之功效,可以幫助其他藥材發揮最大效用。四物湯與倍芎歸湯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芍、熟地等,皆需依賴當歸引導,才能更好地發揮補血、活血、滋陰等作用。

四物湯倍芎歸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四物湯以補血為主,但川芎性溫,能行氣活血,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減少瘀血阻滯,增強補血效果,尤其對於血瘀型貧血更具效用。
  2. 溫經止痛: 川芎具溫經散寒之效,可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例如月經痛、頭痛、腹痛等,使四物湯的療效更為全面。

因此,川芎的加入,不僅能提升四物湯的活血化瘀效果,更能溫經止痛,使整體療效更顯著。

對於[四物湯倍芎歸湯]中的鬼箭羽成分,鬼箭羽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該方加入鬼箭羽旨在增強活血化瘀的作用。

四物湯倍芎歸湯方劑中,加入紅花,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四物湯倍芎歸湯本身以補血養血為主,加入紅花則有助於改善血瘀狀況,促進氣血循環,提高藥效。
  2. 緩解疼痛:紅花對於因血瘀導致的疼痛,例如經期腹痛、跌打損傷等,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在倍芎歸湯中,紅花可以幫助緩解因血虛或血瘀所造成的疼痛不適。

因此,紅花的加入不僅能提升四物湯倍芎歸湯的活血化瘀效果,也能更全面地解決血虛、血瘀所引發的疼痛問題。

四物湯倍芎歸湯方劑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延胡索性味辛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四物湯倍芎歸湯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經期腹痛等,而延胡索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經血流通,緩解疼痛。

2. 疏肝解鬱:延胡索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改善氣血運行,進而緩解因肝氣鬱結而引起的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症狀。在倍芎歸湯中,延胡索與川芎、當歸相配,更能增強其疏肝解鬱的作用。

四物湯倍芎歸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緩解血虛症狀: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 四物湯倍芎歸湯本身以補血養血為主,白芍的加入可以更有效地緩解血虛所導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
  2. 協調藥性: 白芍能抑制當歸的過於滋膩,防止其過於滋補而導致脾胃虛弱,同時也能緩解川芎的溫燥之性,避免其燥熱傷陰。 因此,白芍的加入可以更好地協調藥性,使藥物更為平和,達到更好的療效。

四物湯倍芎歸湯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血滋陰: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養血生精的功效。四物湯倍芎歸湯用於治療血虛、血瘀等症,熟地黃能補益血氣,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
  2. 溫腎助陽: 熟地黃亦能溫腎助陽,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面色蒼白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四物湯倍芎歸湯中加入熟地黃,可以更全面地補益氣血,改善腎虛症狀。

此外,熟地黃還能滋養肝陰,緩解肝火,有助於整體的氣血調和。因此,在四物湯倍芎歸湯中加入熟地黃,能更好地發揮其補血活血、滋陰溫腎的功效。

主治功效


四物湯倍芎歸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四物湯倍芎歸湯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重了川芎、當歸的用量,並加入鬼箭羽、紅花、延胡索和白芍。

古籍記載:

《保命歌括》中明確指出:「河間四物湯倍芎歸湯,治婦人產後敗血聚於胸中作痛者。」此句點明了本方劑的主治病症,即產後因惡露不盡或血瘀導致的胸部疼痛。

病機分析與治療原理:

產後氣血虧虛,容易導致血瘀,瘀血停滯在胸中,則可引起胸痛。此方之組合理論,即在四物湯補血活血的基礎上,加強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散瘀止痛的目的。具體分析如下:

  • 當歸、熟地黃、白芍: 仍以四物湯的基礎補益肝血、滋養陰血。其中,當歸不僅補血,更能活血,與熟地黃的滋陰補血相配伍,可使補血而不滋膩,並有助於血的生成與運行。白芍可柔肝養陰,輔助養血。
  • 川芎: 大量使用川芎,可加強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力,通達血脈,使血瘀消散。
  • 鬼箭羽、紅花: 鬼箭羽能清熱解毒,活血消癰,對產後瘀血結聚的情況,能起到輔助散瘀的作用;紅花溫經散寒,活血止痛,與川芎相配,可加強活血化瘀的功效。
  • 延胡索: 行氣活血、止痛,疏肝理氣,對產後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綜合分析:

本方劑針對產後血瘀,以四物湯為基礎補血養陰,佐以川芎、紅花、鬼箭羽、延胡索等強效活血化瘀藥物,達到補血、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整體而言,方中補血藥與活血藥同用,即能補血以治其本,又能活血以治其標,使氣血暢通,瘀血自散,疼痛自止。本方主治產後血瘀胸痛,病機為瘀血阻滯,不通則痛。

傳統服藥法


四物湯4兩(倍當歸、川芎),加鬼箭1兩,紅花1兩,玄胡索1兩(同為末)。
水煎,調沒藥散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散結、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四物湯倍芎歸湯,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四物湯4兩(倍當歸、川芎),加鬼箭1兩,紅花1兩,玄胡索1兩(同爲末)。 主治:産後血運、血結,血聚於胸中,或偏於小腹,或連於肋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