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痛飲

來痛飲

LAI TONG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三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2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肝經 28%
脾經 21%
胃經 7%
肺經 7%
腎經 7%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來痛飲是一個在中醫中常用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痛經和其他女性生理不適的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當歸,這是因為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特性。女性在經期中,常因氣血虧損或氣滯血瘀而感到疼痛,而當歸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供應,從而緩解疼痛的不適感。

此外,當歸還有調經的作用,可以幫助調整女性的月經週期,對於由於月經不規則引起的腹痛也有輔助療效。當歸的芳香成分還能舒緩情緒,降低因生理期引起的焦慮與不適,這對於整體的生理健康也至關重要。

綜合而言,當歸在來痛飲中的作用不僅限於緩解疼痛,更在於通過調理身體的氣血,達到改善生理狀態和提升生活品質的效果。

「來痛飲」方劑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 延胡索性味苦、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其對於痛經、腹痛、腰痛等症狀,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疏肝解鬱: 延胡索可疏肝解鬱,調暢氣機,對於因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心煩易怒等症狀,也有輔助療效。

因此,「來痛飲」方劑中加入延胡索,可針對疼痛症狀,發揮活血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達到整體療效。

來痛飲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藥理作用。

來痛飲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效緩解瘀血疼痛。此外,紅花還能消腫止痛,對因跌打損傷造成的腫脹、疼痛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因此,在來痛飲中加入紅花,可以增強方劑的活血化瘀、止痛消腫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來痛飲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止痛: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痛經等,有顯著療效。

2. 溫經散寒:沒藥溫性,能溫經散寒,對於寒邪侵襲導致的疼痛,如寒性腹痛、風寒濕痺等,也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來痛飲中加入沒藥,可發揮其活血止痛、溫經散寒之效,提升整體療效,對於各種疼痛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來痛飲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婦人經水欲來作痛者」,即女性月經來潮前出現的腹痛(經前痛),屬氣滯血瘀證。因瘀血阻滯胞宮,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故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

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當歸

    • 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為婦科調經要藥。既可養血以濡養胞宮,又能活血以通滯,標本兼顧。
  2. 元胡(延胡索)

    • 性味辛、苦、溫,歸肝、脾經。
    • 功效:活血行氣止痛,尤擅治血瘀氣滯之痛證。《本草綱目》稱其「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對經期腹痛效果顯著。
  3. 紅花

    • 性味辛溫,歸心、肝經。
    • 功效: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專入血分,能破血行滯,消散經脈瘀阻,改善經血排出不暢所致之痛。
  4. 沒藥

    • 性味苦、辛,平,歸心、肝、脾經。
    • 功效:散瘀止痛,與紅花協同增強活血之力,且能消腫生肌,適用於瘀血內停之痛證。

組方邏輯與治療機轉

  • 活血化瘀為主:當歸、紅花、沒藥三者合力破血瘀、通經脈,直接針對瘀阻胞宮之病機。
  • 行氣止痛為輔:元胡配伍當歸,氣血同治,氣行則血行,增強止痛之效。
  • 黃酒送服:借酒性溫通,助藥力直達血分,促進藥效發揮。

推論適用證型
此方適合「血瘀實證」之痛經,臨床特徵應見:

  • 經前或經期小腹刺痛拒按
  • 經血色暗有塊、排出不暢
  • 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澀

若兼氣虛或寒凝,需酌加益氣、溫經之品。全方體現「通則不痛」之法,通過化瘀行氣,使經血暢行而痛自止。

傳統服藥法


當歸、元胡、紅花、沒藥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2錢,黃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來痛飲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來痛飲,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當歸、元胡、紅花、沒藥各等分。 主治:婦人經水欲來作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