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紅花湯

當歸紅花湯

DANG GUI HONG HUA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8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0%
心經 40%
脾經 20%
肝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紅花湯是一道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當歸,因其獨特的藥理作用而被廣泛應用於臨牀。當歸被譽為“補血之王”,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調理月經不調以及緩解經痛。這是因為當歸含有豐富的揮發油、阿魏酸及多種氨基酸,能幫助擴張血管,提升血流量。此外,當歸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對於體內陰虛、血虛所引起的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能起到良好的調理效果。搭配紅花使用後,能進一步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於產後調養及婦女月經期間的保健。當歸所含的成分不僅有助於補血,還可以調和其他藥材的功效,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為顯著,充分體現了中醫“君臣佐使”之道。因此,當歸在當歸紅花湯中的重要地位,體現了其對女性健康的深遠影響。

當歸紅花湯中包含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紅花味辛、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與當歸配伍,可增強活血化瘀之功,並能溫經止痛,適用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痛經、閉經、產後瘀血腹痛等症。
  2. 行氣止痛: 紅花性溫,能溫通血脈,行氣止痛。與當歸配合,可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經絡氣血阻滯所致的疼痛,對於胸脅疼痛、脘腹疼痛等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當歸紅花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蓄血證」,指血液瘀滯體內未散之病候,尤見於傷寒熱病後期或跌打損傷,邪熱與瘀血互結。其效在「蓄結既行」,意指能破除停滯之瘀血,使氣血復歸通暢。古人以「調血養血」為用,既化瘀又不傷正,適用於血虛兼瘀滯者,症見面色萎黃、刺痛固定、經閉痛經等。

組成配伍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當歸

    • 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具補血活血之雙向調節作用。
    • 《本草綱目》謂其「和血補血」,既能滋養陰血以固本,又能辛散溫通以行滯,針對「血虛有瘀」之核心病機。
  2. 臣藥:紅花

    • 味辛性溫,專入血分,善通利經脈、散瘀止痛。
    • 《本草衍義補遺》稱其「多用則破血,少用則養血」,與當歸協同,增強活血之效而不過峻,契合「寓攻於補」之法。

加減之邏輯延伸

  • 血虛瘀甚加山楂、桃仁
    • 山楂酸甘微溫,消食化積兼散瘀滯,尤擅「化飲食積瘀」(《本草經疏》);
    • 桃仁苦甘平,破血潤燥,針對久瘀乾結。二者助紅花加強破瘀之力,當歸制其峻性,養血與祛瘀並重。

整體方義
此方以「養血為體,化瘀為用」,透過當歸補血潤脈奠定基礎,紅花活血通絡打開瘀結。血虛得補則運行有源,瘀血得化則新血自生,體現「通補兼施」之思維。加味更彰顯「因證制宜」之理,對複雜瘀血證候具靈活調整空間。

傳統服藥法


當歸、紅花。
血虛有停瘀,加山楂、桃仁。
調血養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紅花湯, 出處:《傷寒大白》卷二。 組成:當歸、紅花。 主治:調血養血。主治:蓄血,蓄結既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