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紅花飲

水紅花飲

SHUI HONG HUA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50%
肝經 50%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水紅花飲中包含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疏通經絡: 紅花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對於氣血瘀滯所致的經絡不通、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有治療作用。

因此,水紅花飲中加入紅花,旨在通過其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水紅花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古代醫家將本方主治定位於「瘰癧腫核」,即現代所稱的淋巴結結核或慢性炎症性腫塊。此類病症特徵為局部結塊硬实、日久不消,甚至破潰流膿,遷延難癒。水紅花飲以單味藥生熟並用,體現了「消腫散結」與「托毒生肌」並行的思路,適合於痰瘀互結、毒滯不散的病機。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藥材特性

    • 水紅花(蓼科植物紅蓼的果實或全草),古籍載其性味辛涼,具散血消癥、利水解毒之效。《本草綱目》提及其能「消積破血」,現代研究亦顯示其含黃酮類成分,可能具抗炎、抑制結締組織增生作用。
  2. 生熟配伍之意

    • 生用:取其辛散之力,直達病所,疏通局部氣血瘀滯,清熱解毒以消腫。
    • 炒用:緩和其峻性,兼顧中焦,避免久服傷正;炒後可能增強溫通效果,助藥力滲透至深層結核。
  3. 治療原理

    • 破結消癥:辛涼藥性配合走散之力,可瓦解痰瘀互結之腫核。
    • 膿瘍調治:對於已化膿者,既能促膿排出,又可抑制毒邪擴散,間接達到「斂瘡」效果。
    • 頻服漸消:一日三次頻服,符合古代「漸積取效」的治療原則,適用於慢性頑固性疾病。

綜論

此方簡潔而針對性强,反映古代對「瘰癧」病機的認識——以氣滯痰瘀為主導。生熟同用兼顧攻邪與調和,屬「單方顯效」的範例,其思路可延伸至現代淋巴結炎、皮下結節等病的辨證論治。

傳統服藥法


水紅花不拘多少(一半炒用,一半生用)。
上為粗末。
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水紅花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組成:水紅花不拘多少(一半炒用,一半生用)。 主治:瘰癧腫核,結硬不消,及膿汁傍穿,久不瘥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