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紅花丸中含有紅花,主要基於紅花以下兩項特性: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經閉、痛經、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紅花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消腫止痛: 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對於因外傷、炎症等引起的腫痛,紅花能夠起到緩解疼痛、消腫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紅花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婦人腹中血氣刺痛,月事不通」,其核心病機為「血瘀氣滯」。古代醫家認為,瘀血阻滯胞宮或經脈,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故見腹中刺痛、月經閉阻不行。紅花為活血化瘀要藥,直接針對瘀血內停之證,酒與蜜的配伍則強化其行散之力,並兼顧緩急調和。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紅花子(紅花)
- 性味辛溫,歸心、肝經,專入血分,善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 古代用紅花子或紅花,皆取其破血行瘀之效,尤擅治「腹中血氣刺痛」,即瘀血阻絡引起的固定性疼痛。
輔佐藥:酒
- 以「好酒」拌勻紅花子後曬乾,目的在藉酒性辛熱溫通,增強紅花活血之功。
- 酒能行藥勢,通血脈,助藥力直達病所,古人常用於血瘀諸證,如《傷寒論》抵當湯亦以酒煎藥。
製劑:蜜丸
- 蜂蜜甘緩,既能中和紅花與酒的辛散峻烈之性,防止傷正,又能潤滑腸道,緩解瘀久化熱之燥。
- 丸劑「如梧桐子大」便於漸消緩散,符合「瘀血宜漸化」的治療原則。
服法設計
- 酒送服:空腹時以酒送藥,使藥力迅速吸收,強化溫通血脈之效。
- 散劑備用:若不用丸劑,改為散劑以溫酒調服,取其「散者散也」之意,更速發揮藥效,適應急症需求。
三、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以「單行簡效」為特色,集中藥力於活血通經:
- 破瘀通經:紅花子直攻瘀血,酒助其勢,解除經絡壅滯。
- 氣血並調:瘀去則氣機自然舒展,腹痛自止,月事得下。
- 攻中寓緩:蜜製緩和藥性,避免過度耗傷陰血,尤其適合婦人「血瘀兼體弱」之證。
此方體現了古代「藥專力宏」的用藥思路,針對血瘀實證,以行散為先,符合《內經》「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旨。
傳統服藥法
紅花子1升(為末)。
以好酒1升八合拌勻,曬乾,再為末,用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服40丸,用酒送下。或為散。每服3錢,空心用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紅花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五。 組成:紅花子1升(爲末)。 主治:婦人腹中血氣刺痛,月事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