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和湯
SI H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三引危未功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9.00)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心經 33%
脾經 33%
肝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四和湯中包含當歸,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四和湯主要用於治療血虛證,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月經不調等,當歸能補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血虛證狀。
- 潤燥滑腸: 當歸具有潤燥滑腸的功效,可緩解便祕、腸燥等症狀。四和湯中加入當歸,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泄,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和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婦人水漿已破,過時不産」,即孕婦羊水已破,卻遲遲未能分娩,屬古代催生之緊急方劑。中醫認爲,産程延滯多因氣血失調、津液虧耗,導致胞宮推動無力。此方通過「潤滑通利、活血催生」之效,助產婦氣血暢行,促胎兒娩出。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當歸(五錢)
-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爲婦科要藥。
- 作用:此處重用當歸,既能補産婦氣血之虛,又可活血化瘀,改善胞宮氣血瘀滯,增強宮縮力度。
水煎取汁
- 以水煎熬當歸,提取其有效成分,奠定方劑基礎藥力。
麻油、好酒、白蜜(各一杯)
- 麻油:性滑利,潤燥通竅,古代多用於潤腸通便或産科滑胎。此處取其「潤滑産道」之效,減少胎兒娩出阻力。
- 好酒:通常指黃酒或米酒,具溫通血脈、助藥勢之功。酒能行藥力,加速當歸活血之效,同時刺激氣血運行,間接促進宮縮。
- 白蜜:甘潤補中,滋養津液,與麻油協同潤澤産道,緩解因羊水流失導致的乾澀不暢。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機轉
此方以「潤通結合、標本兼顧」爲核心:
- 治標:麻油、白蜜直接潤滑産道;酒與當歸活血溫通,推動胎兒下行。
- 治本:當歸補益氣血,避免産婦因久耗體虛而無力分娩。
整體協同:通過補血活血、潤燥滑利、溫通經脈三法,針對「氣血虛滯+産道乾澀」之病機,達到催生目的。
四、潛在適用情境推論
此方設計反映古代對難産的應急處理思維,尤其適用於:
- 産婦氣血不足,宮縮乏力;
- 羊水過早破裂,産道失潤;
- 無明顯器質性阻礙(如胎位不正)之功能性難産。
惟須注意,此類方劑多屬「經驗急救用法」,現代臨床需結合具體辨證及醫療條件判斷。
傳統服藥法
當歸5錢。
水1碗,煎半碗,倒出,加麻油、好酒、白蜜各1杯,和勻,吃下即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四和湯, 出處:《仙拈集》卷三引危未功方。 組成:當歸5錢。 主治:婦人水漿已破,過時不産。
四和湯, 出處:《飲膳正要》卷二。 組成:白面1斤(炒),芝麻1斤(炒),茴香2兩(炒),鹽1兩(炒)。 主治:腹內冷痛,脾胃不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