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麻犀角丸
SHENG MA XI JI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3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升麻犀角丸方中使用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透疹止癢:升麻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透疹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疹出不暢、身熱發癢等症狀,與犀角的清熱解毒之效相輔相成,共奏清熱透疹之功。
- 疏散風邪,升陽舉陷:升麻亦可疏散風邪,升陽舉陷,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氣虛下陷等症狀,對於一些伴有氣虛症狀的熱毒病症,升麻可起到扶正祛邪之效,增強藥效。
總而言之,升麻在升麻犀角丸中起到清熱解毒、透疹止癢、疏散風邪、升陽舉陷的功效,與犀角相互配合,增強藥效,治療熱毒壅盛、疹出不暢等病症。
升麻犀角丸方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而升麻則能疏風解表、升陽散邪。黃芩的加入能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協同犀角涼血解毒,並抑制升麻的升陽過度。
- 瀉火止血: 方中犀角、升麻等藥物多偏於升散,而黃芩能瀉心火、降肺火,配合犀角的涼血止血作用,能更好地控制熱毒,防止熱毒上炎,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
升麻犀角丸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升麻犀角丸主治熱毒熾盛、神昏譫語、高熱煩躁等症狀,而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功效,能與升麻、犀角等藥物協同作用,清熱解毒、醒神開竅,達到治療熱病昏迷的效果。
- 引藥上行,助其清熱:升麻犀角丸中含有升麻、犀角等清熱解毒藥物,這些藥物性偏寒涼,容易下行,而防風性溫,具有引藥上行之效,可以幫助升麻、犀角等藥物上行至頭部,更好地清熱解毒,達到治療熱病昏迷的目的。
升麻犀角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扶正固本,增強體質: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犀角清熱解毒,但其性寒,容易傷正氣。人參的加入可以扶正固本,避免犀角過寒傷正,平衡藥性,增強人體抵抗力。
- 增強藥效,相輔相成: 人參能補氣益血,提升機體免疫力,配合犀角清熱解毒,能有效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升麻犀角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涼血解毒: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涼血解毒等功效。升麻犀角丸主治熱毒發斑,神昏譫語,高熱不退等症,而當歸能涼血解毒,緩解熱毒所致的發斑、神昏等症狀,同時也補益血氣,有助於整體氣血運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升麻犀角丸中以升麻、犀角清熱解毒為主,但藥性偏寒,容易傷脾胃。當歸性溫,能溫補脾胃,緩解升麻犀角丸的寒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使藥效更為平和穩妥。
升麻犀角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扶正固本: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升麻犀角丸主治溫熱病邪入營分,症見高熱神昏、煩躁不寧、舌絳苔黃、脈數等。黃耆可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病邪侵襲,防止病邪深入,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 託毒生肌: 黃耆亦有生肌長肉、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升麻犀角丸中含有犀角、升麻等清熱解毒之品,可能導致氣血虛弱,影響傷口癒合。加入黃耆可補氣血,促進傷口癒合,防止病邪乘虛而入。
升麻犀角丸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升麻性寒,犀角性涼,皆屬寒涼藥,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能緩解升麻犀角的寒性,調和藥性,避免傷及脾胃。
- 甘草瀉火: 甘草具清熱解毒、緩解燥熱的作用,可緩解升麻犀角的寒涼之性帶來的燥熱,使藥效更溫和,減少副作用。
升麻犀角丸中加入梔子,主要是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退黃之效。升麻犀角丸主治熱毒熾盛,熱入營血,神昏譫語,高熱不退等症。梔子可與升麻、犀角等藥物相伍,共同清熱解毒,涼血解毒,達到解熱醒神、退熱止渴的目的。
升麻犀角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瀉火解毒,清熱燥濕,對於升麻犀角丸中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疾病,如熱病神昏、高熱驚厥等,起到輔助清熱解毒的作用。
- 抑制升麻毒性: 升麻性溫,有升散之功,但用之不當會引起燥熱,黃連的寒涼之性可抑制升麻的燥熱之性,起到平衡藥性,避免升麻過於升散,造成不良反應的作用。
升麻犀角丸中包含犀角,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傳統醫學觀點:犀角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神昏譫語、吐血、鼻衄等症狀。古籍中記載犀角對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引起的疾病具有顯著療效,因此被納入升麻犀角丸的配方中。
2. 臨牀應用實證:古代醫家在治療過程中積累了不少應用犀角治療疾病的經驗,並認為其藥效顯著。因此,升麻犀角丸配方中保留了犀角,並經過長期臨牀應用驗證,顯示其具有良好的療效。
升麻犀角丸中加入大黃,是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藥性,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升麻犀角丸主治熱毒熾盛、神昏譫妄、高熱煩躁、神志不清等症狀,方中犀角清熱解毒、鎮驚安神,升麻疏散風熱、透疹解毒,而大黃則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並能促進其他藥材的藥效發揮。
大黃的加入,既能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又能起到瀉火通便的作用,避免熱毒鬱積於體內,使療效更為顯著。
升麻犀角丸為一方經典的中醫處方,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各種疾病,如高燒、斑疹、咽喉腫痛等。方中所含之巴豆,性烈味辛,其特性為行氣逐水、破積攻下,是一種強力的峻下藥物。在升麻犀角丸的配伍中,巴豆的應用意在清熱解毒之外,還能攻逐邪熱深藏之腑實,促進病邪外排,達到了“以猛治猛”的療效。然而,由於巴豆藥性峻烈,容易傷及正氣,因此在方中用量極小,且必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如犀角清熱涼血、升麻散風熱,共同協調,使整個方劑既能迅速清除熱毒,又能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度損傷。總之,巴豆在升麻犀角丸中的使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攻補兼施的治療原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升麻犀角丸主治「熱腫熱毒」,此處「熱毒」泛指火力熾盛所致的癰腫瘡瘍、皮膚焮紅灼痛,或內生鬱熱而見煩躁口渴、便秘等症;「熱腫」則指熱邪鬱積局部,引發腫脹疼痛,甚則化膿。此方以清熱解毒為核心,配合瀉下逐瘀,旨在使熱毒從內而解,適用於實熱壅盛之證。
【方劑組成邏輯推理】
1. 清熱解毒體系
- 犀角(主藥):性寒,專解心胃熱毒,古代用於熱入血分之高熱神昏、發斑腫毒,此處取其涼血解毒之效。
- 黃芩、黃連、梔子仁、乾藍:
- 黃芩清上焦肺熱,黃連瀉心胃火,梔子仁通泄三焦鬱熱,乾藍(或為大青葉別稱)清熱涼血,四藥協同犀角,強化清熱解毒之力。
- 升麻:既助清熱解毒,又能透發鬱火,為「火鬱發之」之代表。
2. 活血消腫與扶正體系
- 當歸:活血養血,防熱毒耗傷陰血,兼助消腫。
- 人參、黃耆、甘草:益氣補脾,一則防苦寒傷正,二則托毒外出,體現「攻補兼施」思路。
3. 瀉下逐瘀體系
- 大黃、巴豆:大黃瀉熱通便,巴豆峻下冷積,二者合用(巴豆炒焦減緩烈性)使熱毒從二便排出,達「以利為度」之效。
- 防風:辛散透表,助升麻疏泄熱邪,兼防苦寒冰伏病勢。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清解為主,瀉下為輔」:
- 直折火勢:犀角配伍黃芩、黃連等,直接清泄熱毒,阻斷火邪熾盛。
2.給邪出路:大黃、巴豆通腑瀉熱,使熱毒從下而解,符合「臟邪以腑為出路」之理。
3.標本兼顧:人參、黃耆扶助正氣,既可托毒,又能防攻伐過度,適用於正虛邪實之熱毒症。
全方寒溫並用,攻補兼施,體現古代治療熱毒證時「急則治標,緩則顧本」的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升麻1分,黃芩(去黑心)1分,防風(去叉)1分,人參1分,當歸(切,焙)1分,黃耆(銼)1分,乾藍1分,甘草(炙,銼)1分,梔子仁1分,黃連(去須)1分,犀角(鎊屑)1兩,大黃半兩,巴豆24枚(去皮膜心,炒焦,研細)。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至5丸,不拘時候,溫水送下。以利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大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升麻犀角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組成:升麻1分,黃芩(去黑心)1分,防風(去叉)1分,人參1分,當歸(切,焙)1分,黃耆(銼)1分,乾藍1分,甘草(炙,銼)1分,梔子仁1分,黃連(去須)1分,犀角(鎊屑)1兩,大黃半兩,巴豆24枚(去皮膜心,炒焦,研細)。 主治:熱腫熱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