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養肺丸
REN CAN YANG FE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四(寶慶新增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養肺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益衛生陽之功效。與人參共同作用,可增強人體正氣,提高免疫力,抵禦外邪侵襲,有效預防和治療肺氣虛弱、易感風寒等症狀。
- 扶正祛邪: 人參養肺丸常用於肺氣不足、免疫力下降等疾病,而黃耆具有補氣固表、扶正祛邪的作用,能提高人體抵抗力,抵抗病邪侵襲,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人參養肺丸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肺: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陰、生津止渴之效。肺主氣,人參能補益肺氣,增強肺臟功能,對於氣虛肺弱、咳嗽、氣喘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
- 提高免疫力: 人參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抵抗疾病的作用。對於肺部疾病患者,人參可以增強其抵抗力,防止病情加重,促進康復。
因此,人參作為人參養肺丸的組成成分,可以有效地補益肺氣,增強免疫力,從而改善肺部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人參養肺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助人參益肺: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人參性溫,入脾、肺、心經,益氣生津,補脾益肺。二者配伍,既能補益肺氣,又能健脾利濕,使補益之功更加顯著,利於肺氣恢復。
- 防止人參壅滯: 人參補氣力強,若脾胃虛弱,難以運化,易致壅滯。茯苓能健脾利濕,使脾胃運化正常,有助於人參補肺之功發揮,避免滋膩之弊。
人參養肺丸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生津:天花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之功效,可緩解肺熱所致的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與人參的溫補肺氣作用相輔相成,平衡藥性,避免燥熱之弊。
- 利濕化痰:天花粉能利水滲溼,化痰止咳,對於肺熱痰多者,可協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痰液,起到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從而改善肺部的整體狀態。
人參養肺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味甘性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對於肺燥咳嗽、痰少咽乾等症狀,能起到緩解作用。
- 宣肺通竅:杏仁能宣肺通竅,開宣肺氣,對於肺氣鬱閉、呼吸不暢等症狀有改善作用。與人參、黃芪等藥材搭配,能更好地發揮補肺益氣、固護肺陰的效果。
總之,杏仁在人參養肺丸中起到潤肺止咳、宣肺通竅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養肺益氣、止咳化痰的功效。
人參養肺丸為一傳統中醫方劑,旨在補益肺氣、滋養肺陰,適用於肺虛咳嗽、氣短乏力等症狀。其組成精妙,其中皂莢(皂角)之應用頗具特色。皂莢味辛性溫,歸肺、大腸經,具開竅醒神、祛風化痰之效。在人參養肺丸中,皂莢能助其他藥物通行肺絡,增強方中藥物對肺部的療效。此外,皂莢尚可清熱解毒,對於由外感風寒或風熱引發的咳嗽痰多,亦能發揮良好輔助治療作用。然而,因其性較烈,用量需適度,以免傷及正氣。綜上所述,皂莢在人參養肺丸中扮演著開導肺氣、增強療效的重要角色,是該方不可或缺的一環。
人參養肺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肺虛易感風寒濕邪,導致痰濕停滯,影響肺氣宣降。半夏能燥濕化痰,去除肺部的痰濕,有助於改善肺氣,增強抵抗力。
- 降逆止嘔: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肺虛氣弱,易於上逆,導致咳嗽、氣喘、嘔吐等症狀。半夏能降逆止嘔,平息肺氣上逆,緩解咳嗽和氣喘等症狀,配合人參補肺氣,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人參養肺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如下:
- 溫肺化痰: 生薑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之功效。人參養肺丸旨在滋陰潤肺,但對於寒痰、咳嗽等症,單靠人參滋補,效果有限。加入生薑可溫肺化痰,與人參相輔相成,提升療效。
- 和胃止嘔: 生薑具有和胃止嘔之效,能緩解人參補氣後可能出現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使藥效更穩定,避免補氣過度而導致的不適。
主治功效
人參養肺丸主治功效分析
人參養肺丸,根據多部古籍如《奇效良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証治準繩‧類方》、《濟陽綱目》記載,主治肺胃俱傷所致的諸多症狀。其治療原理,主要在於益氣養陰、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方劑組成分析及治療機理:
方中藥物作用精妙,協同攻邪,標本兼治:
人參、黃耆: 此二藥為君藥,皆屬補氣要藥。人參大補元氣,回陽救逆,尤其能益肺氣、補脾氣;黃耆補氣固表,利水消腫,更能扶正祛邪,提升機體抗病能力。兩藥合用,大幅提升補氣之力,奠定治療基礎,以治療肺胃虛損,氣陰兩虛之本。
杏仁、皁莢、半夏: 此三藥為臣藥,主治肺部病變。杏仁宣肺止咳,潤腸通便,能疏通肺氣,化解肺中鬱熱;皁莢清肺化痰,消散結核,能清除肺部痰濁,消散肺部積滯;半夏降逆止嘔,燥濕化痰,能化痰降逆,止咳平喘。三藥合用,標治肺熱、痰濁、咳嗽等症狀。其中皁莢較為峻烈,有清熱瀉下之功,需與其他藥物配伍,以避免其過於峻猛。
茯苓、天花粉: 此二藥為佐藥,主要針對肺胃陰虛。茯苓健脾利濕,寧心安神,能健脾益胃,化解水濕;天花粉清熱生津,潤燥止渴,能滋陰潤燥,緩解口乾咽燥等症狀。兩藥合用,一方面補充脾胃之氣,另一方面滋養肺胃陰液,使補氣藥物能更好地發揮作用,避免出現燥熱之弊。
生薑: 生薑為使藥,解表散寒,溫胃止嘔,能溫肺散寒,緩解寒邪對肺胃的影響,並助藥物通行。
主治病機分析:
古籍記載的病症,多為肺胃俱傷,氣陰兩虛,兼夾客熱、痰濁的複雜病機。患者往往出現咳嗽氣急、胸悶煩悸、痰多黏稠、甚至咯血等症狀,並伴有氣虛、倦怠、口乾等陰虛表現。人參養肺丸正是針對此種病機,通過益氣養陰、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等多方面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總結:
人參養肺丸以益氣養陰為根本,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為手段,標本兼治,對肺胃俱傷,氣陰兩虛,兼夾客熱、痰濁的病症療效顯著。 方中藥物配伍精妙,劑量比例適中,充分體現了古代醫家的智慧。 但需注意,此方劑為複方,具體應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黃耆(去蘆,蜜塗炙)1兩8錢,人參1兩8錢,白茯苓(去皮)6兩,瓜蔞根6兩,杏仁(去皮尖,麩炒)2兩4錢,皂角子(炒)300個,半夏(洗,為末,薑汁作曲)4兩(炒)。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食後細嚼,用紫蘇湯送下;如喘急,用桑白皮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補氣養陰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潤肺止咳的功效,痰多者慎用。
- 本方有化痰止咳的功效,氣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養肺丸, 出處:《局方》卷四(寶慶新增方)。 組成:黃耆(去蘆,蜜塗炙)1兩8錢,人參1兩8錢,白茯苓(去皮)6兩,瓜蔞根6兩,杏仁(去皮尖,麸炒)2兩4錢,皂角子(炒)300個,半夏(洗,爲末,薑汁作曲)4兩(炒)。 主治:肺胃俱傷,氣奔於上,客熱熏肺,咳嗽氣急,胸中煩悸,涕唾稠粘,或有鮮血,上氣喘急,不得安卧,肢體倦痛,咽乾口燥,飲食減少,漸至瘦弱喘乏;或墜墮恐懼,渡水跌僕;或因叫怒,醉飽房勞、致傷肺胃,吐血嘔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