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迷丹

QI M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9.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22%
心經 14%
胃經 14%
腎經 10%
肝經 9%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起迷丹」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元氣,振奮精神: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安神益智的功效。對於因元氣虧虛、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的患者,人參可以補益元氣,振奮精神,有助於恢復神志。

2.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起迷丹中其他藥物往往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的功效,人參的補益作用可以為其他藥物的發揮提供基礎,協同增強療效,使患者更快恢復清醒。

起迷丹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起迷丹常用於治療痰迷心竅、神志不清等症,半夏可以有效化解痰濕,使神志清醒。
  2. 降逆止嘔:半夏還能降逆止嘔,對於因痰濁上逆引起的嘔吐、眩暈等症,也有一定療效。起迷丹中可能包含其他具有溫燥、化痰的藥物,半夏可以輔助其降逆止嘔,達到更好的療效。

「起迷丹」方劑中包含水菖蒲,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水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的功效。對於因痰迷心竅、神志昏迷等症狀,水菖蒲能有效醒脾開竅,恢復神志。
  2. 化痰止咳:水菖蒲除了開竅醒神外,也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對於痰濁阻滯、神志不清的患者,水菖蒲能幫助化痰開竅,使神志清醒。

因此,水菖蒲在「起迷丹」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改善痰迷心竅、神志不清等症狀。

起迷丹的組成中包含菟蕬子,主要原因在於菟蕬子具有安神、鎮靜的效果。這種藥材常用於治療因精神壓力或情緒問題引起的失眠和焦慮。在中醫理論中,菟蕬子被認為可以滋陰潤燥,幫助調和心神,使人獲得更好的睡眠質量。此外,起迷丹的設計理念是通過多種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調理心神和緩解精神困擾的效果,因此菟蕬子的加入,能夠有效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透過其鎮靜和放鬆的特性,菟蕬子為起迷丹的配方增添了穩定情緒、安撫心神的重要功能,從而協助患者更容易進入放鬆狀態,改善睡眠問題。綜上所述,菟蕬子的添加是起迷丹治療策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起迷丹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寧心安神: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起迷丹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茯苓能健脾化濕,改善脾胃功能,從而有助於改善心神狀態,寧心安神。
  2. 利水滲濕,消腫止痛:茯苓亦具利水滲濕功效,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輕水腫。起迷丹部分藥物可能導致水濕停滯,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能有效緩解此副作用,並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起迷丹方劑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皁莢味苦甘,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止痛散結的功效。在起迷丹中,皁莢可協助其他藥物疏通經絡,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2. 通利二便: 皁莢亦具有通利二便的功效,可促進腸道蠕動,排出宿便,有助於解除便祕,減輕腹脹,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起迷丹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和胃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和胃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藥物對胃部的刺激,避免嘔吐,提高藥效吸收。
  2. 調和藥性: 生薑能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可以協調其他藥材的功效,避免藥物之間互相衝突,使藥效更加穩定。

此外,生薑還有發汗解表的作用,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起迷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起迷丹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味較烈或毒性較大的藥材,加入甘草可減緩其烈性,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2. 增強補益:甘草還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脾胃的作用。起迷丹可能用於治療某些氣虛或脾虛導致的疾病,甘草的補益作用可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主治功效


起迷丹主治功效分析

起迷丹,出自《大小諸證方論》,為傅青主所載之方劑。其主治之證,乃病患素有痰氣,忽發厥逆,表現為閉目撒手、喉中痰鳴,甚則危及生命,病勢迅猛,可於一日或二三日內喪命。此病機核心在於痰氣阻滯,矇蔽清竅,導致神明失用。

治療原理分析:

起迷丹之組方,兼顧攻邪與扶正,旨在開竅醒神、化痰降逆、補益氣血,使痰濁得化,清竅復明,正氣得固,厥逆自止。其治療機理可由以下幾方面剖析:

  • 開竅醒神,化痰解毒: 方中水菖蒲辛溫芳香,能開竅醒神,化痰利濕,為本方之要藥,直達病所,使矇蔽之清竅得以開解。半夏辛溫燥烈,善於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為化痰要藥,能驅除體內之痰濁。皁莢辛鹹溫,消痰散結,能化解頑痰,並具有殺蟲之效,可清除體內之邪毒。此三藥合用,共奏開竅化痰之功。

  • 補益氣血,固本培元: 方中人參甘溫大補元氣,能益氣生津,養血安神,為扶正要藥,可補益因病耗損之氣血,固護根本。茯苓甘淡滲濕,健脾安神,能利水滲濕,健運脾胃,使脾氣健旺,則痰濁不易產生,且能寧心安神,緩解驚恐之症。此二藥相伍,則可補氣扶正,固本培元,使氣血充盈,正氣自復。

  • 安神定志,平肝息風: **菌蕬子(菟絲子)**辛甘平,能安神定志,平肝息風,可穩定神志,緩解因痰濁上擾所致的驚厥。

  • 調和諸藥,散寒和胃:****生薑辛溫,解表散寒,和胃止噁,可散寒溫中,助運化痰,又可調和諸藥,防止寒涼傷胃。甘草甘平,調和諸藥,清熱解毒,可調和藥性,緩解藥物之峻烈之性,使藥效更為平和。

綜合而言,起迷丹之配伍,開中有補,攻中帶守,既能迅速開竅化痰,清除邪濁,又能扶正固本,培補元氣,使氣血調和,陰陽平衡,則厥逆之證自可解除。其治療重點,乃在於開竅醒神,化痰降逆,使痰濁得去,神明得復,而人參、茯苓之配伍則為病後虛弱之體提供支持。 此方以急症為主,故以開竅化痰之藥為主,但亦不忘扶助正氣,可見組方之巧妙與周全。

傳統服藥法


人參5錢,半夏5錢,菖蒲2錢,菟絲子1兩,茯苓3錢,皂莢1錢,生薑1錢,甘草3分。
攻痰而開心竅。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起迷丹, 出處:《傅青主男女科·男科》卷下。 組成:人參5錢,半夏5錢,菖蒲2錢,菟絲子1兩,茯苓3錢,皂莢1錢,生薑1錢,甘草3分。 主治:攻痰而開心竅。主治:素有痰氣,忽然發厥,閉目撒手,喉中有聲,有1日死者,有2-3日死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