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狂丹

HUA KUA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4.8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心經 20%
肺經 17%
胃經 15%
肝經 12%
腎經 6%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化狂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益氣安神: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安神定志之功效。狂躁症患者往往心神不寧,精神亢奮,而人參能補益心脾之氣,安撫心神,使患者情緒穩定,緩解狂躁症狀。

2. 扶正祛邪:化狂丹屬於扶正祛邪的方劑,人參作為補氣之品,能增強機體正氣,提高抗病能力,爲其他藥物治療狂躁症提供良好基礎。

化狂丹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安神定志: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安神定志等功效。狂症多因心脾兩虛,神志失常所致,白朮能補脾益氣,使心神安定,從根本上改善狂症。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化狂丹中其他藥物如遠志、茯苓等,也具有安神定志的功效,白朮與之配合,能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使療效更加顯著。

化狂丹中加入茯神,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安神定志: 茯神性味甘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化狂丹主治狂躁症,茯神可以緩解患者的躁狂情緒,使其心神安定,有助於控制病情。

2. 健脾益氣: 茯神亦具健脾益氣之效,能增強患者的體質,提升抵抗力,有利於患者的康復。狂躁症患者往往伴有脾胃功能失調,茯神可以健脾益氣,改善消化吸收,為患者提供充足的營養,促進其身心健康。

化狂丹方中包含附子,乃因其性溫熱,能回陽救逆、溫通經脈,主治陽氣虛衰、寒邪內盛所致的狂躁、神志不清等症。

附子辛甘溫,具有回陽救逆、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陽氣虛衰、寒邪內盛引起的狂躁、神志不清、四肢厥冷等症,有顯著的治療作用。其溫熱之性,可溫暖脾胃、補益元氣,並能驅散寒邪,恢復神志清明。

故化狂丹中使用附子,旨在溫陽回陽,驅散寒邪,從而達到治療狂躁症的效果。

化狂丹中加入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狂症患者常伴有神志不清、躁狂不安、言語顛倒、嘔吐等症狀,半夏可通過降逆止嘔,改善患者的消化道功能,緩解其不適症狀。
  2. 燥濕化痰: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消除痰濁阻滯,使神志清醒。狂症患者常因痰濁矇蔽心神而導致神志不清,半夏的燥濕化痰作用有助於清除痰濁,使患者神志恢復正常。

總之,化狂丹中加入半夏,是利用其降逆止嘔和燥濕化痰的功效,來治療狂症患者的嘔吐、神志不清等症狀,達到治療的目的。

化狂丹中包含菟絲子,主要基於其安神定志、滋補腎陰的功效。

菟絲子味甘性平,入肝、腎經,能補腎益精,養血安神。狂症多由心神失常、肝腎不足所致,而菟絲子既能補腎陰,又能安神定志,故可緩解狂躁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狂症的目的。

化狂丹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化痰,開竅醒神:水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咳之效。對於狂症患者,往往伴隨痰濁矇蔽心竅,神志不清,水菖蒲可清熱化痰,開通心竅,使神志恢復清醒。
  2. 安神定志,止驚癲:水菖蒲能安神定志,對於狂症患者因心神不安,神志恍惚而引起的驚悸、癲癇等症狀,水菖蒲能起到鎮靜安神,止驚癲的作用,有助於患者恢復正常的神經功能。

化狂丹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化狂丹方中常含有多種藥性較烈的藥物,如龍骨、牡蠣等,甘草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緩和藥效的作用,避免藥物對人體產生過激反應。
  2. 保護脾胃: 甘草具健脾益氣、和胃止嘔的作用,能夠保護脾胃,防止其他藥物對脾胃的損傷。化狂丹治療精神疾病,用藥時間較長,甘草的加入能夠保護脾胃,促進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化狂丹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根據古文記載,化狂丹主要用於治療因心氣虧虛,邪熱、痰氣乘虛內侵所致的狂症。其病機主要為:

  1. 心氣虧虛: 心主神明,心氣不足則神明失守,易受邪熱、痰氣侵擾。
  2. 脾胃虛弱: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則運化失司,水濕內停,聚而成痰;氣血不足,難以濡養心神。
  3. 邪熱、痰氣內侵: 心氣虧虛,脾胃虛弱,則正氣不足,易受邪熱、痰氣侵襲。邪熱擾心,痰氣蒙蔽心竅,導致神志失常,出現狂亂症狀。

化狂丹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補益心脾之氣: 方中重用人參、白朮,大補元氣,健脾益氣。人參補益心氣,白朮健脾燥濕,二者合用,可增強心脾功能,使氣血充盈,神有所養。
  2. 祛痰化濁: 半夏、菖蒲為祛痰要藥。半夏燥濕化痰,降逆和胃;菖蒲開竅醒腦,化濕和中。二者合用,可祛除心脾之痰濁,使心竅清明。
  3. 溫陽散寒: 附子辛熱,溫經散寒,回陽救逆。少量使用,可引諸藥入心經,溫通心陽,助人參、白朮補益心氣,並可溫化痰飲。
  4. 滋陰固精: 菟絲子滋陰補腎,固精明目。與人參、白朮合用,可滋養陰精,使陰陽平衡,心神得養。
  5.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解毒。可使諸藥協調作用,並減輕附子的燥烈之性。

主治功效

綜合上述分析,化狂丹通過補益心脾、祛痰化濁、溫陽散寒、滋陰固精等作用,達到治療狂症的目的。具體功效包括:

  1. 鎮靜安神: 補益心氣,祛除痰熱,使心神得養,神志恢復清明,從而緩解狂躁、妄言、妄為等症狀。
  2. 恢復認知: 通過補益心脾,化痰開竅,改善心腦功能,使患者逐漸恢復對親人、環境的認知能力。
  3. 改善情緒: 調節陰陽平衡,使患者情緒趨於穩定,減少對水、食物的異常反應。

總而言之,化狂丹以補益心脾為主,兼顧祛痰、溫陽、滋陰,標本兼治,是治療心氣虧虛,痰熱內擾所致狂症的有效方劑。其功效在於恢復心主神明的功能,使患者神志清醒,行為正常。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白朮1兩,茯神1兩,附子1分,半夏3錢,菟絲子3錢,菖蒲3錢,甘草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化狂丹不宜長期服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化狂丹, 出處:《傅青主男科重編考釋》。 組成:人參1兩,白朮1兩,茯神1兩,附子1分,半夏3錢,菟絲子3錢,菖蒲3錢,甘草1錢。 主治:心氣虧虛,以致邪熱、痰氣乘虛內侵而致終年狂而不癒,或拿刀殺人,或詈駡人,不認兒女,見水大喜,見食大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