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呆仙丹

逐呆仙丹

ZHU DAI XIA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3.4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19%
肝經 14%
胃經 13%
心經 12%
腎經 9%
心包經 3%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逐呆仙丹」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智: 人參為補氣之聖藥,能益氣生津、補脾益肺,並能振奮心脾,改善腦神經功能,有助於改善因氣虛、心脾虛弱所致的呆滯、健忘等症狀。
  2. 扶正祛邪: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外邪侵襲。呆滯、健忘等症狀,可能與體質虛弱、抵抗力低下有關,人參可提升正氣,抵禦病邪,有助於改善症狀。

總而言之,人參在「逐呆仙丹」方劑中發揮著補氣益智、扶正祛邪的作用,對於改善呆滯、健忘等症狀有著重要的功效。

逐呆仙丹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祛濕化痰: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祛痰止咳的功效。呆症常伴有脾虛濕困、痰濁阻滯,白朮能補脾益氣,使脾胃運化正常,有助於祛除濕痰,改善呆症症狀。
  2. 提高藥效,協同作用: 白朮與其他藥材配伍,能提高藥效,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例如,白朮與茯苓、澤瀉等藥材配伍,能加強健脾利濕,化痰止咳的效果,更有效地改善呆症症狀。

因此,白朮在逐呆仙丹方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於健脾益氣,祛濕化痰,提高藥效,協同作用,改善呆症症狀。

「逐呆仙丹」方劑中包含「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志:茯神性味甘平,歸心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健腦的功效。其能夠緩解因心神不寧、精神恍惚而導致的呆滯、癡呆等症狀,使患者神志清明,思維活躍。
  2. 補益心脾:茯神還能補益心脾,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改善腦部的營養供給,提高腦細胞的活力,減輕因脾虛氣弱、心血不足而導致的呆滯、健忘等症狀。

因此,茯神在「逐呆仙丹」方劑中發揮着安神定志、補益心脾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呆滯、癡呆等症狀,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

逐呆仙丹方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化痰開竅:半夏味辛、微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以半夏化痰開竅,可通暢氣機,改善因痰濁阻滯導致的呆症,使患者神志清醒。
  2. 和胃降逆:半夏還具備和胃降逆的作用,能消除胃氣上逆、脾胃不和所致的頭暈、昏沉等症狀,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能有效改善呆症。

逐呆仙丹方中包含白芥子,主要基於其辛溫散寒、通竅開竅的功效。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可溫肺化痰,散寒通竅。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導致神志不清、言語遲緩、反應遲鈍等症狀,白芥子能起到溫散寒邪,開通經絡,恢復神志的作用。

此外,白芥子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因寒邪阻滯經絡引起的頭疼、肢體麻木等症狀。因此,在逐呆仙丹方中,白芥子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共同發揮散寒通竅、開竅醒神的作用,達到治療呆症的目的。

逐呆仙丹方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開竅醒神: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呆症多因寒邪凝滯,阻礙氣血運行,導致神志不清。附子溫陽散寒,可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神志狀態。
  2. 扶正祛邪,增強療效:附子溫陽助陽,可增強機體正氣,提高抗病能力。同時,附子可溫通經絡,促進藥物吸收,提高其他藥物的療效。

因此,逐呆仙丹方中加入附子,可有效改善呆症患者的寒凝、氣滯、神志不清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逐呆仙丹方中加入白薇,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白薇味苦寒,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改善因熱毒蘊結導致的呆症,同時止血化瘀,改善因血瘀阻滯所致的頭昏腦脹等症狀。
  2. 利濕通絡,化痰開竅: 白薇兼具利濕通絡的功效,可通利水道,排除體內濕邪,並改善因濕邪阻滯所致的痰濕凝滯、神志不清等症狀。

綜合而言,白薇在逐呆仙丹方中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通絡、化痰開竅等作用,有助於改善呆症,達到治療效果。

「逐呆仙丹」方劑中加入「菟絲子」的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腎益精,填精益髓:菟絲子性平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填精益髓的功效。呆症常因腎精虧虛、髓海不足所致,菟絲子可補益腎精,改善髓海不足,從根本上改善呆症。
  2. 溫陽散寒,通絡化瘀:菟絲子亦具溫陽散寒之效,對於因寒邪凝滯、經絡阻滯導致的呆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此外,菟絲子還有通絡化瘀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腦部營養供應,改善呆症的症狀。

逐呆仙丹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心解毒,增強精神,治療因心火旺盛而引起的煩躁不安等症狀。在其組成中,硃砂作為一種重要藥材,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硃砂,別名辰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夠平衡人體內的陰陽,尤其對於心火過旺的情況有良好的調控效果。硃砂可以鎮靜心神,減少焦慮和煩躁的情緒,因此在逐呆仙丹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此外,硃砂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安神定志,這對於治療由於情緒波動而導致的焦慮症或失眠等症狀具有一定的幫助。憑藉其獨特的功效,逐呆仙丹能夠提供一種全面的調理方案,協助患者恢復內心的平靜,促進身心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逐呆仙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門治療「呆病」,其症狀描述細緻:

  1. 神志異常:如癡呆不言、情緒低落如喪失心智,介於「癲」(沉默抑鬱)與「狂」(躁動失控)之間,卻無法完全表現任一極端。
  2. 行為乖張:長時間昏睡或亢奮不眠、藏匿他人物品、對人沉默卻獨自低泣。
  3. 飲食悖逆:厭食佳餚卻反常吞食炭塊,顯示情志與生理紊亂。
  4. 病機歸因:古人認為此症根源於「胸膜痰氣」,痰濁蒙蔽心竅,導致神識昏矇。

此主治描述符合中醫「癲證」或「痰迷心竅」範疇,類似現代精神分裂、憂鬱症或失智症等症狀。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補氣安神以固本

  • 人參(1兩)、白朮(2兩)、茯神(3兩)
    重用補氣健脾、寧心安神之品。茯苓改茯神更強化安神之效,針對長期神志耗傷,奠定氣血生化基礎,同時安定心神。

2. 化痰開竅以治標

  • 半夏(5錢)、白芥子(1兩)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氣;白芥子辛溫走竄,專化「皮裏膜外之痰」,直指「胸膜痰氣」病機。兩藥協力破除痰濁壅塞,疏通心竅。

3. 溫陽益腎以助陽

  • 附子(5分)、菟絲子(1兩)
    少量附子溫補命門,助陽化氣以化痰濕;菟絲子補腎益精,針對久病及腎、陽虛痰凝之態,從下焦鞏固根本。

4. 清透虛熱以調神

  • 白薇(3錢)
    性涼清透,能除陰分虛熱,防痰鬱化熱擾神,亦制附子之燥性,使方劑寒溫平衡。

5. 重鎮安神以定志

  • 丹砂(朱砂,3錢研末)
    朱砂為重鎮安神要藥,直接鎮攝浮越之神志,其「火烙促服」之法,可能利用其金屬光澤與心理暗示,增強患者服藥順從性。

6. 服法設計暗藏心機

先以藥物調神化痰,再透過「火化衣被」製造環境突變,強制患者脫離原有情境(類似現代「環境刺激療法」),趁其倦怠時重置生活節律,呼應中醫「移情易性」的治療思想。


邏輯推理與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健脾化痰為核心,輔以溫陽清透、鎮靜安神,標本兼顧:

  1. 化痰開竅:針對「痰迷心竅」直接病機,破除蒙蔽心智之痰濁。
  2. 補氣固本:改善氣虛生痰體質,切斷痰濕生成之源。
  3. 神志調控:結合藥物(朱砂)與行為療法(火化衣被),雙重調節神志異常。

全方體現中醫「痰證治神」的獨特思路,注重生理(痰氣)與心理(神識)交互影響,雖現代須審慎考量朱砂毒性,然其組方邏輯仍具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白朮2兩,茯神3兩,半夏5錢,白芥子1兩,附子5分,白薇3錢,菟絲子1兩,丹砂3錢(研末)。
先將各藥煎湯,調朱砂末,與半碗服。如患者不肯服,以炭烙之,欣然服矣;又烙之,又服半碗,然後聽其自便。患者必倦怠欲臥,乘其睡熟,將其衣服被褥盡行火化,單留身上所著之衣,另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補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逐呆仙丹, 出處:《石室秘錄》卷六。 組成:人參1兩,白朮2兩,茯神3兩,半夏5錢,白芥子1兩,附子5分,白薇3錢,菟絲子1兩,丹砂3錢(研末)。 主治:獃病如癡,默默不言,悠悠如失,意欲癲而不能,心欲狂而不敢;有時睡數日不醒,有時坐數日不眠;有時將他人物件深深藏掩;與人言則無語而神遊,背人言則低聲而泣訴;與之食,則厭薄而不吞;不與食,則吞炭而若快,因胸膜之中有痰氣所致。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