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利膈丸方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健脾: 人參味甘性溫,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之效。方中加入人參,旨在補益脾胃之氣,增強其消化吸收功能,從而利膈開胃,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 扶正祛邪: 人參同時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利膈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人參的加入不僅能改善脾胃功能,更能增強體質,有助於緩解病症。
人參利膈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衡人參之燥性: 人參性溫燥,擅長補氣益血,但長期服用容易導致燥熱上火。白芍性微寒,味酸甘,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功效,可有效緩解人參的燥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負擔。
2. 補益氣血,和緩脾胃: 白芍可養血柔肝,滋陰潤燥,與人參共同作用,可補益氣血,緩解脾胃虛弱,增強機體抵抗力。同時,白芍可緩解人參可能引起的胃氣上逆、口乾舌燥等症狀。
人參利膈丸中包含大黃,其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之效,可清熱解毒,瀉火通便。方劑中的人參補氣益血,與大黃相配,可避免其寒涼之性過於傷正,達到清熱解毒,兼顧補氣的效果。
- 調和脾胃: 大黃可通暢腸道,促進消化,並可抑制腸道菌羣的過度繁殖。人參可補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兩者相配,可達到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的效果。
因此,人參利膈丸中加入大黃,不僅有助於清熱解毒,更可促進消化,調和脾胃,達到整體療效。
人參利膈丸中加入枳實,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消積:枳實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嘔的功效。其能疏肝理氣,消除胃腸積滯,有助於緩解因脾胃氣滯導致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 協同作用:人參利膈丸以人參補氣健脾為主,而枳實則能幫助人參行氣消積,二者相輔相成,使補氣健脾的效果更佳,達到扶正祛邪的功效。
人參利膈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厚朴性味辛溫,善於行氣消積,利膈寬腸。其能溫和脾胃,促進消化,對於因脾胃氣滯、食積不化導致的胸膈滿悶、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與人參補氣健脾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調理脾胃功能。
- 厚朴可降逆氣,止嘔逆。對於因胃氣上逆、脾胃虛弱導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厚朴也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因此,厚朴在人參利膈丸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幫助消食積,還能調節脾胃功能,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
人參利膈丸方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導滯:檳榔性味辛溫,入胃、大腸經,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止痛的作用。人參利膈丸主治脾胃氣滯,食積停滯所致的胸脘脹滿、噯氣泛酸、食慾不振等症。加入檳榔,可助人參健脾和胃,消食導滯,使藥效更為顯著。
- 理氣止痛:檳榔還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氣滯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人參利膈丸中加入檳榔,可增強其理氣止痛功效,緩解胸脘脹滿、噯氣泛酸等症狀。
人參利膈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止痛:沉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降逆的功效。方中加入沉香,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氣機運行,緩解胸膈滿悶、胃脘疼痛等症狀。
- 化濕降逆:沉香還具有化濕降逆的作用,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濕,降低胃氣上逆的程度。對於脾胃虛弱、濕濁內阻引起的胸悶氣短、嘔吐等症狀,沉香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人參利膈丸中加入沉香,可以起到理氣止痛、化濕降逆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脾胃氣滯、濕阻所致的胸悶氣短、胃脘疼痛、嘔吐等症狀。
主治功效
人參利膈丸主治功效分析
一、原方主治
原方主治:脾胃食滞成膈,痞满不利,大便燥结。
從多個醫家的文獻來看,人參利膈丸的應用範圍還涵蓋了多種病症,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 膈噎、反胃: 症見胸中不利、痰嗽喘滿、脾胃壅滯、大便燥結、推陳致新、噎膈、反胃等。
- 痰嗽喘滿: 因痰濕壅滯、肺失宣降所致。
- 脾胃壅滯: 飲食停滯、運化失司所致的痞滿、納呆等症。
- 大便秘結: 腸道燥結、傳導失司所致。
- 胸中不利:气机不畅,胸中憋闷。
- 氣不通有痰。
- 陰虛火上炎而反胃者。
二、主治病機分析
人參利膈丸所治病症的病機較為複雜,但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 脾胃虛弱,運化失司: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運化水穀精微的功能失常,則飲食停滯,消化不良,出現痞滿、納呆等症。脾胃氣虛,無力推動糟粕下行,可導致大便燥結。
- 痰濕阻滯,氣機不暢: 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水濕停聚,易生痰濕。痰濕阻滯中焦,氣機升降失常,可導致胸中不利、痰嗽喘滿等症。
- 燥熱傷津,腸道失潤: 脾胃壅滯,鬱而化熱,或素體陰虛,燥熱內生,耗傷津液,導致腸道失潤,大便燥結。
- 氣血瘀滯: 氣機不暢,血行受阻,或久病入絡,可導致氣血瘀滯。
三、治療原理
人參利膈丸以「益氣健脾,理氣化痰,潤腸通便」為主要治療原理。方中:
益氣健脾,扶正固本:
- 人參: 為君藥,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針對脾胃虛弱而設。
- 甘草: 甘,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輔助人參益氣健脾。
理氣化痰,降逆止嘔:
- 枳實: 苦、辛,微寒。歸脾、胃、大腸經。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理氣寬中,行氣除滿,針對胸中不利、痞滿而設。
- 厚朴: 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燥濕消痰,下氣除滿。行氣化濕,降逆平喘,針對痰嗽喘滿而設。
- 藿香: 辛,微溫。歸脾、胃、肺經。化濕止嘔,發表解暑。芳香化濁,和中止嘔。
- 木香: 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理氣止痛,疏理中焦氣機。
- 沈香: 辛、苦,溫。歸脾、胃、腎經。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理氣降逆,溫中止嘔。
瀉下通便,推陳致新:
- 大黃: 為臣藥,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利濕退黃。瀉下通便,推陳致新,針對大便燥結而設。
- 檳榔: 苦、辛,溫。歸胃、大腸經。殺蟲,破積,降氣,行水。協助大黃通便,並能行氣消積。
養血活血:
- 當歸: 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補血活血,潤腸通便。
- 白芍(部分方劑含有): 養血調經,緩急止痛,柔肝益陰。
四、古文內容分析
- 《衛生寶鑒》: 記載了人參利膈丸的主治,并强调其“利脾胃壅滞,调大便秘利,推陈致新,消饮进食”的功效。
- 《仁齋直指方論》: 指出人參利膈丸為東垣方,可治膈噎、胸中不利、大便結燥、痰嗽喘滿、脾胃壅滯,並稱其為“治膈氣之聖藥”。
- 《奇效良方》: 記載了人參利膈丸的組成、用法和主治,并称其为“治膈气圣药”。
- 《雜病心法要訣》: 提到了人參利膈丸,並與汞硫散、潤腸丸、更衣丸、四磨湯、搜風順氣丸等方劑進行了比較。
- 《雜病廣要》: 記載了人參利膈丸的主治,與《衛生寶鑒》基本相同。
- 《醫學原理》: 提到了人參利膈丸。
- 《明醫指掌》: 記載了人參利膈丸的組成和用法,并指出其为“治噎膈之聖藥”,并与其他方剂如和中桔梗汤、硃砂安神丸进行了比较。
- 《醫方選要》: 記載了人參利膈丸的主治,與《奇效良方》基本相同。
- 《醫方集宜》: 記載了人參利膈丸可治療痰嗽喘滿、脾胃壅滯,並與木香通氣飲、太倉丸等方劑進行了比較。还详细记载了人參利膈丸的组成和用法。
- 《醫學綱目》: 提到了人參利膈丸可治胸中不利、痰嗽喘滿、利脾胃壅滯、便秘,並稱其為“治膈氣之聖藥”。
- 《醫經國小》: 提到了人參利膈丸可治熱膈。
- 《簡明醫彀》: 記載了人參利膈丸的組成和用法,并指出其为“治膈噎聖藥”。
- 《醫燈續焰》: 提到了人參利膈丸可治療反胃結腸、自汗厥逆等症。并详细论述了涩脉的病机和治法。
- 《景岳全書》: 提到了人參利膈丸可暫時用於噎膈便結、下焦脹閉之甚者。
- 《醫學正傳》: 記載了人參利膈丸的組成和用法,并指出其为“治膈噎之聖藥”。
- 《醫學入門》: 提到了人參利膈丸可治療陽火上行、食不得下而嘔、大便燥結等症。
- 《壽世保元》: 記載了人參利膈丸的組成和用法,并指出其为“治膈氣之聖藥”。
- 《雜病源流犀燭》: 提到了人參利膈丸可用于治疗反胃。
- 《醫碥》: 提到了人參利膈丸可用于治疗气阻隔不通而见噎膈反胃等症。并详细论述了气秘的病机和治法。
五、總結
人參利膈丸以人參大補元氣、健脾益氣為君,大黃瀉下通便、推陳致新為臣,枳實、厚朴、藿香、木香、沈香理氣化痰、降逆止嘔,檳榔協助大黃通便並行氣消積,當歸補血活血,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益氣健脾、理氣化痰、潤腸通便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弱,痰濕阻滯,燥熱傷津,氣機不暢所致的膈噎、反胃、胸中不利、痰嗽喘滿、脾胃壅滯、大便燥結等症。後世醫家根據具體病情,靈活應用此方,並進行加減化裁。通過對古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人參利膈丸在治療脾胃病、噎膈、反胃等病症方面的廣泛應用。
傳統服藥法
枳殼、厚朴、大黃、人參、甘草、木香、當歸、藿香、檳榔、桃仁、火麻仁。
蜜為丸。
口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活血作用,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 本方具有燥濕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利膈丸, 出處:《顧松園醫鏡》卷九。 組成:人參、白芍、大黃(九制)、枳實、厚朴、檳榔各等分,沉香減半。 主治:脾胃食滯成膈,痞滿不利,大便燥結。
人參利膈丸, 出處:《金鑑》卷四十二。 組成:枳殼、厚朴、大黃、人參、甘草、木香、當歸、藿香、檳榔、桃仁、火麻仁。 主治:噎膈翻胃,胸痛如刺,便如羊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