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承氣加芍藥地黃湯

XIAO CHENG QI JIA SHAO YAO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心經 18%
脾經 13%
肺經 12%
大腸經 9%
胃經 9%
小腸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小承氣加芍藥地黃湯方中加入大黃,是基於其瀉熱通便的功效。

  1. 瀉熱: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可清熱瀉火,瀉熱通便,用於治療熱結便祕、濕熱瀉痢等症。
  2. 通便: 大黃能促進腸蠕動,增加腸道水分,軟化糞便,起到通便作用,適用於熱結便祕、積滯不通等症。

小承氣加芍藥地黃湯主治熱結便祕、腹脹疼痛,而大黃的瀉熱通便作用,正好能幫助解決便祕問題,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清熱瀉火、潤腸通便的效果。

小承氣加芍藥地黃湯方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燥烈,保護腸胃: 小承氣湯以大黃、芒硝為君藥,峻下瀉熱,易傷脾胃。厚朴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行氣消積、燥溼化痰之效,可緩和芒硝的燥烈之性,保護腸胃,避免其過份損傷。
  2. 助瀉通便,利水消腫: 厚朴行氣消積,可助大黃瀉下,促進腸道蠕動,利水消腫,更有利於清除積滯,緩解便祕。

總之,厚朴加入小承氣加芍藥地黃湯,是為緩和藥性、保護腸胃,同時助瀉通便,利水消腫,使藥效更趨完善。

小承氣湯加芍藥地黃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是為了增強其瀉下通便的效果。枳實味苦、性寒,具有破氣消積、行滯通便的作用。

方中以大黃、芒硝為主,瀉熱通便力強,但對於熱結便祕、腹痛拒按的症狀,單用大黃、芒硝可能效果不夠理想。枳實的加入,可以增強瀉下通便之力,並能疏肝理氣,使大黃、芒硝更容易到達腸道發揮作用,進一步緩解便祕帶來的腹痛等症狀。

小承氣加芍藥地黃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緩解承氣湯的燥烈之性:承氣湯以大黃、芒硝為主,瀉下力強,易傷陰耗氣。白芍性微寒,味苦酸甘,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可緩解承氣湯的燥烈之性,保護脾胃,防止過度瀉下。

二、配合地黃滋陰養血:方中地黃性寒,味甘,入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涼血之效。白芍與地黃相配,共同滋陰養血,緩解熱結便祕,使瀉下更為平和有效。

小承氣加芍藥地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考慮其滋陰涼血的功效。

首先,小承氣湯本身為瀉下逐瘀之劑,容易耗傷陰血,而生地黃性寒,入心、肝、腎經,可滋陰涼血,緩解小承氣湯的燥烈之性,防止其傷陰耗血。

其次,生地黃可清熱解毒,對於某些因熱毒引起的便祕或腹痛,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總之,生地黃的加入,使方劑既能瀉下通便,又能滋陰涼血,清熱解毒,更適合於熱結便祕或兼有陰虛血燥的患者使用。

主治功效


小承氣加芍藥地黃湯

整體功效: 清熱瀉火,通便止痛。

主治: 溫疫,陽明腑證,潮熱汗出,譫語,腹痛便秘。

本方是小承氣湯的加減方,用於溫疫引起的陽明腑實證,症見高熱、汗出、譫語、腹痛便秘。大黃、厚朴、枳實瀉熱通便;白芍、生地黃清熱涼血,緩急止痛。

文獻參考:

  • 《傷寒論》:「太陽病,發熱汗出,大便硬,小便自利,脈浮而緩,此為陽明腑實也,可與承氣湯。」
  • 《金匱要略》:「陽明病,大便不通,裡急後重,發熱汗出,譫語,身熱不揚,脈洪大者,與承氣湯,下之則愈。」
  • 《溫病條辨》:「溫疫之邪,多犯陽明,其證多見高熱、汗出、譫語、腹痛便秘,治宜清熱瀉火,通便止痛,可用小承氣加芍藥地黃湯。」

傳統服藥法


大黃2錢,厚朴錢半(炒),枳實1錢(炒),芍藥2錢,生地6錢。
流水煎1杯,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 大黃、厚朴、枳實有破氣行滯的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身體發低熱胰臟炎大便秘結大腸激擾綜合症

相同名稱方劑


小承氣加芍藥地黃湯, 出處:《松峰說疫》卷二。 組成:大黃2錢,厚朴錢半(炒),枳實1錢(炒),芍藥2錢,生地6錢。 主治:溫疫,陽明腑證,潮熱汗出,譫語,腹痛便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