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氣加芍藥地黃湯

DA CHENG QI JIA SHAO YAO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摘粹》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0.2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脾經 16%
大腸經 13%
胃經 13%
心經 11%
肺經 7%
小腸經 7%
三焦經 7%
心包經 4%
腎經 3%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承氣加芍藥地黃湯」中包含大黃,是因其藥性峻猛,能迅速瀉熱通便,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腹痛、發熱等症狀。

方中以大黃為君藥,其苦寒之性,能瀉熱通便,並能清熱解毒,瀉下熱結,緩解便祕所致的腹痛、發熱等症狀。

芍藥與地黃則作為佐藥,芍藥能養血柔肝,緩解大黃的燥烈之性,地黃則滋陰潤燥,防止大黃過於傷陰,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治療熱結便祕兼見陰虛者。

大承氣湯加芍藥地黃湯中添加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瀉熱通便: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對於熱結便祕、腹痛拒按、燥屎難解等症狀,芒硝可以迅速瀉熱通便,緩解腸道壓力。

二、引藥入腸:芒硝質地潤滑,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腸道,發揮藥效。在該方劑中,芒硝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清熱瀉火,活血化瘀,達到治療效果。

大承氣加芍藥地黃湯中加入厚朴,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緩和攻下之勢:大承氣湯以峻下猛烈著稱,容易傷及脾胃。厚朴性溫,可燥溼化痰,並能行氣消痞,緩和芒硝、大黃等藥材的攻下之勢,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損傷。

二、協同活血化瘀:厚朴能行氣活血,與芍藥、地黃等藥材協同作用,可促進血行,化解瘀血,增強通便效果,使療效更加顯著。

大承氣加芍藥地黃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便祕:枳實味苦性寒,具有破氣行滯、消積化痰之效。對於實熱便祕,枳實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宿便,緩解便祕症狀。
  2. 協調藥性:大承氣湯為峻下之劑,容易傷及脾胃。加入枳實,能緩和藥性,避免峻下傷正,更安全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大承氣加芍藥地黃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緩和峻猛之性: 大承氣湯以峻下為主,藥性強悍,容易傷陰耗氣。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緩解大承氣湯的攻瀉之勢,保護脾胃,避免過度傷及正氣。

二、 滋陰潤燥: 大承氣湯多用於熱結便祕,但熱極生陰,容易出現津液虧虛。白芍入血分,能滋陰潤燥,緩解便祕所致的燥熱,使腸道潤滑,便於排泄。

大承氣加芍藥地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滋陰降火: 大承氣湯以瀉熱為主,但其峻猛之性易傷陰,生地黃性寒,可滋陰降火,緩解大承氣湯的燥烈之性,避免過度傷陰。
  2. 調和氣血: 大承氣湯瀉熱通便,容易導致氣血虧虛,而生地黃具有養血滋陰的功效,可補益氣血,調和陰陽,避免單純瀉熱而導致虛弱。

因此,生地黃的加入,可以更好地平衡大承氣湯的攻邪之力,使其既能瀉熱通便,又能保護陰液,避免過度傷身。

主治功效


大承氣加芍藥地黃湯主治功效分析

藥物組成

  • 大黃: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便導滯
  • 芒硝:清熱軟堅,潤燥通便,消癥散結
  • 厚朴:行氣除滿,消食健胃,止咳平喘
  • 枳實:破氣消積,化痰散結,和胃降逆
  • 白芍:養血調經,緩急止痛,柔肝解毒
  • 生地黃:滋陰補腎,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大承氣加芍藥地黃湯主要用於治療溫疫陽明腑證,症見潮熱汗出,譫語,腹痛便祕。疹病見煩熱譫語,痛滿便祕而燥者,亦可用此方。

治療原理

本方是在大承氣湯的基礎上加味而成。大承氣湯是治療陽明腑實證的代表方劑,具有峻下熱結的功效。

  • 大黃、芒硝:瀉熱通便,軟堅散結,共為君藥。其中大黃苦寒沉降,直入陽明,蕩滌胃腸實熱積滯;芒硝鹹寒,軟堅潤燥,協助大黃攻下燥屎。
  • 厚朴、枳實:行氣除滿,消痞散結,共為臣藥。厚朴苦溫,行氣除滿,消脹止痛;枳實苦寒,破氣消積,化痰除痞。二藥合用,加強蕩滌積滯、消痞除滿的功效。
  • 白芍:養血斂陰,緩急止痛,可以緩解大黃、芒硝攻下之力過於峻猛,並可緩解腹痛症狀。
  • 生地黃:滋陰清熱,涼血生津,可以補充因熱結傷津導致的陰液虧虛,並可清解熱毒。

綜合全方,具有攻下熱結、滋陰清熱的功效。方中大黃、芒硝、厚朴、枳實合用,攻下之力甚強,能迅速蕩滌胃腸實熱積滯,使燥屎得下,腑氣得通;白芍、生地黃滋陰清熱,既可制約大黃、芒硝的峻烈之性,又能補充陰液,清解熱毒。全方攻補兼施,標本兼顧,故可用於治療溫疫陽明腑證,熱結裡實,燥屎內結,同時又見陰液虧虛的證候。

從不同醫家的用量來看,本方用量可根據病情輕重進行調整。例如《四聖懸樞》中,對於一般的陽明腑實證,大黃用量為八錢,芒硝三錢;而對於疹病煩熱譫語,痛滿便祕而燥者,則減輕用量,大黃四錢,芒硝二錢。這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因人制宜的治療原則。

此外,《松峯說疫》中還提到了調胃承氣加芍藥地黃湯和小承氣加芍藥地黃湯,這兩個方劑分別是在調胃承氣湯和小承氣湯的基礎上加味而成,其功效與大承氣加芍藥地黃湯類似,但攻下之力較弱,適用於熱結程度較輕的患者。

傳統服藥法


大黃8錢(生),芒消3錢,厚朴4錢,枳實4錢,芍藥3錢,生地8錢。
流水煎1杯,去滓,入芒消,火化溫服。不下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
  • 本方有瀉下作用,服用後可能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
  • 本方不宜與其他瀉下藥同時服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大便秘結大腸激擾綜合症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大承氣加芍藥地黃湯, 出處:《醫學摘粹》。 組成:大黃8錢(生),芒消3錢,厚朴4錢,枳實4錢,芍藥3錢,生地8錢。 主治:溫疫,陽明腑證,潮熱汗出,譫語,腹痛便秘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