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半表半裏中和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扶正: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的功效,可扶助正氣,抵禦外邪入侵,增強機體抵抗力。在半表半裏證中,病人往往氣虛乏力,而人參能補虛固本,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幫助機體恢復正常。
- 調和營衛: 半表半裏證的特點是表證與裏證兼見,人參具有調和營衛的作用,既能振奮陽氣,溫化寒邪,又可滋陰生津,清熱解毒,能夠有效地調節陰陽平衡,使表裏症狀得以緩解。
半表半裏中和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燥濕: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能理氣化痰,燥濕健脾。對於半表半裏證,患者常兼有胸悶、脘痞、食慾不振等症狀,陳皮能疏肝理氣,燥濕化痰,改善消化功能,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 調和藥性:陳皮性溫,能調和諸藥,使其藥性更加協調,發揮更好的療效。在半表半裏中和湯中,陳皮可以調和其他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過度,損傷脾胃。
半表半裏中和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半表半裏證患者常伴隨氣虛乏力,易感外邪,而黃耆能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起到固表抗邪的作用。
- 調和脾胃: 黃耆入脾經,能補脾健運,改善脾胃功能。半表半裏證患者常伴隨脾胃虛弱,運化失調,而黃耆能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促進氣血生化,進一步增強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
因此,半表半裏中和湯中加入黃耆,可起到補氣固表、調和脾胃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半表半裏中和湯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調經: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此方證型多見氣血虛弱,導致表寒裏熱,故以當歸補血,改善氣血運行,使寒熱之邪得以調和。
- 活血化瘀: 當歸活血化瘀,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有助於解除寒熱互結之症。同時,當歸亦可緩解因寒邪凝滯而導致的疼痛不適。
半表半裏中和湯中加入白朮,是基於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用以兼顧表裏兩證。
首先,白朮能健脾益氣,補益脾胃之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從而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其次,白朮能燥濕利水,去除體內濕氣,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水濕停滯,有助於化解表裏之邪。最後,白朮能止汗,收斂汗液,防止汗出過多而耗傷津液,從而有利於表證的緩解。
總而言之,白朮在半表半裏中和湯中發揮著多方面的作用,既能補益脾胃,又能化解表裏之邪,是治療半表半裏證的常用藥物。
半表半裏中和湯的組成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 疏散風邪,通利鼻竅: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邪、通利鼻竅的功效,可治療因風寒襲表、肺氣鬱閉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半表半裏中和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兼有裏寒的病症,白芷可以幫助疏散外感風寒,解除表邪。
- 調和脾胃,增強藥效: 白芷還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藥物的吸收,增強藥效。半表半裏中和湯中其他藥物,如茯苓、白術等,也具有健脾利濕的作用,白芷的加入可以更好地協調藥物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半表半裏中和湯中包含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活血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通竅開鬱的功效。半表半裏中和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寒邪阻絡導致的頭痛、身痛、發熱、惡寒等症狀,川芎可疏散風寒,緩解疼痛,改善症狀。
- 調節氣血,行氣止痛: 川芎還具有行氣活血、調和氣血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氣血阻滯導致的疼痛。半表半裏中和湯中往往還包含其他活血化瘀的藥材,如當歸、赤芍等,川芎與之配合,可增強活血止痛的效果。
半表半裏中和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本方證型多見脾胃濕困,茯苓可健運脾胃,利水滲濕,改善濕邪困脾之症,有助於中和表裏之邪,促進病情恢復。
- 調和藥性: 茯苓性平,不寒不熱,既能和解表寒,又能緩解裏熱,具有調和藥性、使藥效協調的作用。在半表半裏中和湯中,茯苓可以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使其各司其職,發揮最佳療效。
半表半裏中和湯中加入皁刺,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解表清熱: 皁刺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表證兼有裡熱的患者,皁刺可清解肌表之熱,同時兼顧內熱的清除,達到表裡雙解的效果。
- 活血化瘀: 皁刺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的營養供應,對於因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半表半裏中和湯中加入乳香,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入血分,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半表半裏證所表現的局部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疏散風邪,和解表裏: 乳香氣味辛香,能走竄經絡,疏散風邪,同時又能和解表裏,對於半表半裏證所表現的表寒裏熱、氣機不暢等症狀,具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綜上所述,乳香在半表半裏中和湯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疏散風邪、和解表裏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半表半裏證的目的。
半表半裏中和湯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半表半裏中和湯多用於治療外感兼夾瘀血之症,如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等。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因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 引藥入絡,協調藥性: 沒藥辛溫,入肝經,能引藥入絡,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同時,沒藥也能協調方中其他藥物的藥性,使其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半表半裏中和湯,乃針對表裏兼證的方劑,而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效。其加入半表半裏中和湯,主要是針對病症中伴隨的熱毒邪氣。
金銀花能清熱解毒,針對表證的風熱邪氣,起到疏風散熱的作用;同時,也能清熱解毒,針對裏證的熱毒邪氣,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因此,金銀花在半表半裏中和湯中,起到了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協調表裏,達到中和之效。
半表半裏中和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增進療效: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在半表半裏中和湯中,甘草能調和各藥材的寒熱之性,使其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表裏兼證。
- 保護脾胃,防止藥物損傷: 甘草能健脾益氣,保護脾胃,避免其他藥材對脾胃造成損傷。對於一些寒涼藥材,甘草可緩解其對脾胃的刺激,使藥物更易於吸收,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半表半裏中和湯」是一款中醫中藥經典藥方,主要成分包括人參、陳皮、黃耆、當歸、白朮、白芷、川芎、茯苓、皁刺、乳香、沒藥、金銀花、甘草,用於治療癰疽既像陰腫又像陽腫,好像快潰爛但又沒有潰爛,好像腫了但又沒有腫的情況。
人參具有補氣生津、益氣補虛、養心安神、清熱降火等功效,用於治療體虛乏力、氣短喘促、心悸失眠、食慾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狀。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當歸性溫味甘,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白朮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止瀉止痢等功效。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大腸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行氣活血、調經止痛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皁刺性溫味苦,歸肝、腎經,具有驅蟲殺蟲、止咳化痰、排膿、散風熱、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等功效。
乳香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消腫散瘀、拔毒排膿、補血活血、止血鎮痛、消痛殺菌、祛風除濕等功效。
金銀花性甘寒,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止痢、利尿通淋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半表半裏中和湯, 出處:《瘍科選粹》卷二。 組成:人參2錢,陳皮2錢,黃耆1錢5分,當歸1錢5分,白朮1錢5分,白芷1錢5分,川芎、茯苓、皂角刺、乳香、沒藥、金銀花、甘草節。 主治:癰瘍半陰半陽,似潰非潰,似腫非腫,此皆元氣虛弱,失於補托所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