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淋蘸防風湯」方中以「防風」為君藥,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特性:
- 祛風散寒:防風味辛甘,性溫,入肺、膀胱經,善於祛除風寒,並能溫經散寒,對於因風寒侵襲而導致的淋症,如小便不利、腰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 止汗固表:防風可固表止汗,防止風寒之邪外侵,有助於防止淋症反覆發作,同時也能夠降低患者因風寒入侵而引起的虛汗、自汗等症狀。
綜上所述,防風藥性溫和,兼具祛風散寒與止汗固表之功效,對於治療風寒濕痺引起的淋症具有重要作用。
淋蘸防風湯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陽化氣:附子性溫熱,入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淋證多因寒邪入侵膀胱,導致氣化不利,小便淋瀝澀痛。附子溫陽散寒,有助於驅散膀胱寒邪,促進氣化,使小便通暢。
- 配合防風,疏風散寒:防風性溫,入膀胱經,善於疏風散寒,止痛止癢。附子與防風搭配,既能溫陽散寒,又能疏風散寒,相輔相成,共奏止痛止癢、利尿通淋之功。
淋蘸防風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脾、胃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淋病患者常伴有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疼痛。枳殼可以疏通肝氣,緩解疼痛,改善氣血循環。
- 消食導滯,利水消腫: 枳殼還能消食導滯,利水消腫,對於淋病患者由於濕熱鬱阻導致的尿路不暢,小腹脹痛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
總而言之,枳殼在淋蘸防風湯中,既能疏肝理氣止痛,又能消食導滯利水消腫,對於淋病患者的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淋蘸防風湯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經散寒: 桂枝性溫,具有溫經散寒之效,可溫通經絡,驅散寒邪,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淋證,如小便不利、腰膝冷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調和營衛: 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淋證,如小便淋瀝不盡、小便灼熱等症狀。
總而言之,桂枝在淋蘸防風湯中發揮溫經散寒、調和營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淋證的症狀。
淋蘸防風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散寒: 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淋證多因風寒濕邪入侵膀胱經所致,而羌活可直達病所,驅散風寒,解除痺痛,故為方中重要藥物。
- 配合防風: 防風性溫,味辛,入膀胱經,與羌活共同作用,相輔相成,增強祛風散寒之力,更有利於治療淋證。此外,防風還有收斂固澀之效,可防止藥力過於宣泄,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淋蘸防風湯」方劑中加入「露蜂房」,是基於其獨特的功效,用以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露蜂房性溫,味甘,歸肺、脾經,具有祛風濕、止痛、消腫的功效。其入肺經,可散寒除濕,緩解風寒濕邪入侵關節所致的疼痛;入脾經,則可健脾利濕,改善關節腫脹。
因此,在「淋蘸防風湯」中加入露蜂房,可增強方劑的祛風濕止痛功效,有助於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關節疼痛和肢體麻木等症狀。
淋蘸防風湯中加入花椒,主要有兩個原因:
-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之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瘙癢、疼痛,花椒能起到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效果,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改善症狀。
- 祛風止癢: 花椒具有祛風止癢的作用,能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在淋蘸防風湯中,花椒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達到祛風止癢的功效。
淋蘸防風湯中加入木鱉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木鱉子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淋證多因濕熱下注、毒邪浸淫所致,木鱉子可清熱解毒,驅除濕熱,從根本上解決淋證病因。
- 利尿通淋:木鱉子入膀胱經,具有利尿通淋之效,可促進尿液排出,加速毒素代謝,緩解淋證所致的尿頻、尿痛、尿澀等症狀。
淋蘸防風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散風寒,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之效。淋蘸防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白芷能有效疏散風寒,通利鼻竅,使鼻塞通暢,鼻涕流出,達到治癒效果。
- 祛風止痛,消腫止癢:白芷亦具祛風止痛、消腫止癢之效。淋蘸防風湯中亦常加入其他藥材,如防風、羌活等,共同作用於風寒入侵所致的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白芷可輔助其他藥材,加強祛風止痛效果。
淋蘸防風湯中的白礬主要是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中醫認為,白礬具有良好的燥濕功效,能有效地減少體內多餘的濕氣,對於濕熱所造成的病症有顯著的改善作用。此方劑針對的是由於外感風邪、濕邪內侵所引發的各種不適,例如肌肉痠痛、關節腫脹等症狀。白礬的添加可以幫助加強方劑的祛風散寒效果,進一步調整體內的陰陽平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濕邪導致的不適感。
此外,白礬在中藥中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特別是針對由感染或炎症引起的症狀,從而使整個方劑的防治效果更加全面。總之,白礬在淋蘸防風湯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能調理體內的環境,也能增強對外邪的抵抗力。
淋蘸防風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辛溫散寒,通鼻竅:細辛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散寒解表、通鼻竅的功效。淋證多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鼻竅不通、流清涕,細辛可溫散寒邪,疏通鼻竅,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
- 配合防風,增強祛風效果:防風性溫,擅長祛風解表,而細辛則能散寒通鼻,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祛風散寒、通鼻竅的功效,協同作用更強,有效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
主治功效
淋蘸防風湯
淋蘸防風湯為中醫經典方劑之一,出處於<<太平惠民**合劑局方>>,由防風、附子、枳殼、桂枝、羌活、露蜂房、花椒、木鱉子、白芷、白礬、細辛組成。該方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而導致的手指抽搐、僵硬的症狀。
組成介紹
**防風:**味辛,性溫,歸肺、脾、膀胱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等功效。
**附子:**味辛甘,性大熱,歸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等功效。
**枳殼:**味苦酸,性微寒,歸肺、大腸經,具有行氣寬中、理氣導滯、消積化痰等功效。
**桂枝:**味辛、甘,性溫,歸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溫通陽氣、溫經通脈等功效。
**羌活:**味辛溫,性微寒,歸肺、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通經活絡等功效。
**露蜂房:**味甘,性微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癢、殺蟲止痛等功效。
**花椒:**味辛、麻,性溫,歸胃、腎經,具有溫中止瀉、散寒止痛、殺蟲止癢等功效。
**木鱉子:**味苦,性寒,歸腎、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滲濕、殺蟲止痢等功效。
**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痛消腫等功效。
**白礬:**味酸、澀,性寒,歸肺、胃、脾、大腸經,具有止血固澀、清熱解毒、燥濕斂瘡等功效。
**細辛:**味辛,性微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通竅、溫中止痛等功效。
總結
淋蘸防風湯組方嚴謹,藥材搭配合理,各味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祛風散寒、活血止痛、消腫止痙的功效,有效緩解因風寒導致的手指抽搐、僵硬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防風半兩(去蘆頭),附子半兩(去皮臍,生用),枳殼半兩(去瓤),柳蚛末半兩,杉木半兩,桂心半兩,羌活半兩,蜂房半兩,川椒半兩,木鱉仁半兩,白芷半兩,白礬半兩,細辛3分。
上銼細。
每用1兩,以水2大碗,加生薑1兩,煎至1碗,去滓,溫蘸手指,冷即重暖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淋蘸防風湯, 出處:《聖惠》卷六十八。 組成:防風半兩(去蘆頭),附子半兩(去皮臍,生用),枳殼半兩(去瓤),柳蚛末半兩,杉木半兩,桂心半兩,羌活半兩,蜂房半兩,川椒半兩,木鱉仁半兩,白芷半兩,白礬半兩,細辛3分。 主治:手指爲風冷所傷之攣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