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腎丸

NUAN SHE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7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肝經 22%
心經 12%
脾經 9%
肺經 9%
胃經 7%
膽經 5%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暖腎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腎虛常伴隨血脈瘀阻,川牛膝可促進血液循環,將藥效引導至腎臟,改善腎臟的供血狀況。
  2. 補腎壯陽,溫通經絡: 川牛膝性溫,能溫補腎陽,並能溫通經絡,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肢體乏力等症狀。

總而言之,川牛膝在暖腎丸中,通過活血通絡、引藥下行及溫補腎陽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腎虛症狀,提升藥效。

暖腎丸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益精養腎: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腎經,具有滋陰潤燥、益精養腎的功效。暖腎丸中常加入一些溫熱燥烈之藥,石斛可以起到緩和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同時也能滋補腎陰,促進腎氣充盈,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2. 調節陰陽,協調藥性:暖腎丸通常以溫補腎陽為主,但腎陽虛常伴有腎陰不足。石斛的滋陰作用可以調節腎陰腎陽的平衡,避免單純溫補腎陽而導致虛火上炎,更利於腎臟的整體功能恢復。

暖腎丸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腎壯陽:巴戟天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陽、益精氣的功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畏寒肢冷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溫腎助陽:巴戟天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協同溫腎助陽,改善腎功能,從而改善因腎虛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與杜仲、肉桂等藥材配伍,可增強腎陽,提高腎臟的排泄功能,改善水腫等問題。

暖腎丸中加入萆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水滲濕: 萆薢性溫,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通利水道,排除體內濕氣,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水腫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溫腎利水之效。
  2. 祛風除痺: 萆薢亦具有祛風除痺之效,能溫經散寒,舒筋活絡,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冷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有助於整體改善腎陽虛弱所引起的各種病症。

暖腎丸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 活血行氣、通經止痛 的功效,用於改善腎陽虛所致的寒凝血瘀。

川芎具有 溫經散寒 的作用,可以溫暖腎陽,改善腎陽虛導致的畏寒肢冷、腰膝痠痛等症狀。此外,川芎還能 活血化瘀,改善因寒凝血瘀而導致的腰痛、小腹冷痛等症狀。

總之,川芎的加入可以 溫腎散寒、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腎陽虛所致的諸多症狀,與暖腎丸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暖腎丸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其 補腎壯陽強筋健骨 的功效。

續斷味甘苦,性溫,歸肝、腎經。其具有 補肝腎、強筋骨、止痛 的作用。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小便頻數等症狀,續斷能起到溫腎壯陽固澀止遺 的效果。同時,續斷也能 強健筋骨,治療因腎虛引起的腰膝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暖腎丸中加入續斷,能有效補益腎陽改善腎虛症狀,並輔助強筋健骨,提高藥效。

暖腎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助藥力達腎: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能健脾利濕,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避免濕氣阻滯,有助於藥物有效滲透腎臟,發揮溫腎的效果。
  2. 補而不燥,調和藥性: 暖腎丸常含有溫燥的藥材,如肉桂、附子等。茯苓性平,能緩解溫燥藥材的燥性,防止藥性過於強烈,避免傷及脾胃,使藥物溫腎而不燥,達到溫補腎陽、兼顧脾胃的功效。

暖腎丸中加入附子,是因其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附子對於腎陽虛所致的陽痿、腰膝冷痛、小便頻數、陽虛水腫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附子溫陽散寒之力強,可溫暖腎陽,改善腎臟機能,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寒涼、腰膝酸軟等症狀。其溫陽之力可溫經散寒,改善因腎陽不足所致的陽痿、不孕等生殖問題。

暖腎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溫通經絡: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月經不調等症,當歸可補血活血,溫通經絡,改善腎臟的血液循環,從而改善腎虛症狀。
  2. 滋陰潤燥,調節氣血: 暖腎丸通常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疾病,而腎陽虛往往伴隨著陰虛,導致氣血不足。當歸能滋陰潤燥,補益氣血,與其他藥物配合,可達到陰陽雙補的效果,更全面地改善腎虛症狀。

暖腎丸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細辛性溫,味辛,歸肺、腎經,能溫暖腎陽,散寒止痛,並能通鼻竅,改善因腎陽虛寒所致的腰膝冷痛、小腹冷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同時,細辛與暖腎丸中其他藥材如附子、肉桂等溫陽藥物配合,可增強溫腎散寒、補腎壯陽的效果,達到溫補腎陽、改善陽虛症狀的治療目的。

暖腎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固腎精: 五味子性酸斂,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生津止渴之功效。腎主精,精為腎之本,五味子可固腎精,防止腎氣虛損,達到溫補腎陽的效果。

二、 助陽氣: 五味子可補益心氣,而心氣充盛,則有助於腎陽的生發,溫補腎陽效果更佳。此外,五味子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寒邪入侵,進而更好地溫暖腎陽。

暖腎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溫暖腎陽、改善腎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其中,菟蕬子作為其組成的一種重要藥材,對於方劑的療效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菟蕬子具有補腎陽、強壯身體的功效,對於腎虛引起的疲乏無力、腰膝酸軟及性功能下降等現象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菟蕬子中所含的成分能夠促進腎臟的血液循環,增強腎陽的功效,從而提高人體的整體活力。同時,它還具有調和其他藥材的作用,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深厚且全面。在暖腎丸中加入菟蕬子,正好體現了中醫治療的辨證施治原則,針對不同的腎虛表現進行調配,以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並達到治療的目的。因此,菟蕬子在暖腎丸中的使用不僅是針對症狀的調理,更是從根本上促進腎臟的健康。

主治功效


暖腎丸主治功效分析

暖腎丸,根據歷代醫家論述與方劑組成,其主治功效可歸納為:腎陽虛衰所致的多種症狀。 方劑的核心功效在於溫腎壯陽,兼顧補益肝腎、利水滲濕、活血通經等作用。

一、方藥組成與功效分析:

暖腎丸的組成藥物多樣,各藥材作用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 溫腎助陽: 附子、巴戟天、肉桂(部分古方記載)為方中主要溫陽藥,溫補腎陽,為全方之主藥。 附子溫腎陽最強,巴戟天補腎陽兼壯筋骨,肉桂溫腎陽並能散寒止痛,三者協同作用,溫煦腎陽,從根本上解決腎陽虛衰的問題。

  • 補腎益精: 菟絲子、五味子、山茱萸肉(部分古方記載)等藥物補益腎精,壯腎固本。菟絲子補腎益精,明目,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養陰,山茱萸肉補益肝腎,三者合用,從陰陽兩面入手,使腎精充盈。

  • 補益肝腎: 餘甘子(部分古方記載)、石斛、當歸等藥物具有補益肝腎的作用。 石斛養陰清熱生津,與溫陽藥物配合,避免溫燥傷陰;當歸補血活血,兼能潤燥,滋養肝腎,緩解腎虛引起的症狀。

  • 活血通經: 川牛膝、川芎等藥物活血通經,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血液供應,輔助溫陽藥物發揮作用。 川牛膝活血通經,引血下行,川芎活血行氣,散寒止痛,二者配合,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 利水滲濕: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配合溫陽藥物,幫助消除體內水濕,避免水濕阻礙腎陽的運化。

  • 其他輔助藥物: 細辛散寒止痛,溫肺化飲,與溫陽藥物配合,溫通經絡;萱薢利濕退黃,清熱解毒,可根據患者病情加入,平衡藥性。 部分古方中還包含其他藥物,例如熟地黃、鹿茸等,進一步加強補腎益精的作用。

二、治療原理:

暖腎丸治療的根本原理在於溫補腎陽。腎陽不足是許多病症的根本原因,腎陽虛衰會導致一系列症狀,例如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暖腎丸通過溫補腎陽,恢復腎臟的正常功能,從而改善症狀。同時,方中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到補益肝腎、利水滲濕、活血通經等多重功效,從多方面調理機體,使治療更為全面有效。

三、歷代醫家應用總結:

從《仁齋直指方論》、《史載之方》、《丹溪心法》、《北山醫案》、《古今醫統大全》等醫籍記載來看,歷代醫家均將暖腎丸用於治療腎陽虛衰所致的多種症狀,包括腎虛多尿、小便不禁、畏寒肢冷、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其應用範圍較廣,但需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調整藥物劑量和組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家所記載的暖腎丸組成略有差異,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和個體化特點。

總而言之,暖腎丸以溫補腎陽為核心,通過多種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腎陽虛衰及相關症狀的目的,是一味應用廣泛且療效顯著的方劑。 但需強調的是,中藥應用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牛膝(酒浸1宿)半兩,石斛半兩,巴戟(去心)半兩,萆薢(鹽水煮)半兩,川芎半兩,續斷1分,茯苓1分,附子(炮)1分,當歸1分,細辛1分,五味子1分,菟絲子1分(酒浸兩宿)。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空心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暖腎丸, 出處:《史載之方》卷上。 組成:牛膝(酒浸1宿)半兩,石斛半兩,巴戟(去心)半兩,萆薢(鹽水煮)半兩,川芎半兩,續斷1分,茯苓1分,附子(炮)1分,當歸1分,細辛1分,五味子1分,菟絲子1分(酒浸兩宿)。 主治:元氣虛乏,腎水極寒,發爲寒戦,冷汗自出,六脈微細而沉者。

暖腎丸, 出處:《直指》卷十五。 組成:葫蘆巴(炒)3分,故紙(炒)3分,川楝肉(用牡蠣炒,去牡蠣)3分,大熟地黃(洗,焙)3分,益智仁3分,鹿茸(酒炙)3分,山茱萸3分,代赭石(煮熟,醋蘸7次,研細)3分,赤石脂3分,龍骨2分,海螵蛸2分,熟艾(米醋浸1宿,炙焦)2分,丁香2分,沉香2分,滴乳香2分,禹餘糧(煅,醋淬,碎爲度,細研)3分。 主治:腎虛多溺,或小便不禁而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