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子湯

CE Z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腎經 16%
肝經 15%
心經 12%
胃經 10%
膀胱經 8%
肺經 6%
膽經 5%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脾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肺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側子湯方劑中包含麻黃,主要源於麻黃的以下藥性:

  1. 發汗解表: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之功,能驅散外感風寒,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側子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麻黃在此發揮其解表作用,促進汗液排出,以達疏風散寒之目的。
  2. 宣肺通竅: 麻黃同時具有宣肺通竅的功效,能開宣肺氣,通利鼻竅,對於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喘息、胸悶等症狀,亦有治療作用。側子湯中常配合其他藥材,如桂枝、杏仁等,共同發揮宣肺通竅的功效,以緩解肺氣鬱滯,促進氣流通暢。

側子湯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救逆: 附子性溫,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之功效。側子湯多用於寒邪入裏,陽氣虛衰,出現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等症。附子溫陽散寒,可助陽氣回升,改善患者寒厥之症。

2. 溫通血脈: 附子能溫通血脈,改善因寒邪凝滯導致的血液循環不暢。側子湯多配合其他溫通血脈之藥,如桂枝、肉桂等,共同溫陽化寒,促進血行,緩解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側子湯方劑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獨活味辛、苦,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側子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而獨活的祛風濕止痛作用正好可以緩解這些症狀。
  2. 引藥入經:獨活性溫,善於引藥入經,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藥力更好地發揮。側子湯中其他藥物如羌活、防風等,也具有祛風濕止痛功效,獨活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側子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側子湯主要用於治療婦人產後血瘀所致的腹痛、惡露不盡等症狀,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惡露排出,緩解腹痛。
  2. 疏肝解鬱:川芎還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有助於調節肝氣,緩解產後情緒不穩定、肝氣鬱結等症狀。

因此,側子湯中加入川芎,能夠有效地解決產後血瘀、氣滯等問題,幫助產婦快速恢復健康。

側子湯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其兩方面功效:

  1. 祛風濕止痛:秦艽性苦寒,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適用於風濕痺痛、關節疼痛等症狀。側子湯主治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秦艽的祛風濕止痛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清熱解毒:秦艽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痛等症。側子湯中加入秦艽,可輔助清熱解毒,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綜合以上,秦艽在側子湯中發揮祛風濕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側子湯方劑中含有磁石,主要是利用其鎮心安神的功效。

磁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鎮心安神的作用。側子湯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而磁石可以鎮壓心火、平息肝陽,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同時,磁石還能補益腎陰,有助於改善因腎陰不足而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狀。因此,磁石的加入有助於提升側子湯的鎮心安神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側子湯中加入木通,乃因其具有利水消腫、通經下乳之效,可針對女性產後乳汁不通、腹痛、水腫等症狀,起到通經活絡、化瘀消腫的功效。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腎經,可促進尿液排出,利水消腫。同時,其具有通乳作用,可促進乳汁分泌,改善產婦乳汁不通的狀況。此外,木通還能通經活絡,有助於緩解產後腹痛等症狀。

因此,側子湯中加入木通,不僅可以促進產婦身體恢復,更能有效緩解產後常見的諸多不適,是治療產後諸疾的重要藥材。

側子湯中包含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止汗固澀: 山茱萸味酸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止汗的功效。側子湯用於治療腎虛遺精、滑精、帶下、盜汗等症狀,山茱萸可補腎固精,緩解這些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山茱萸與側子湯中的其他藥材,如山藥、芡實、蓮子等,協同作用,共同起到補腎固精、健脾止瀉、益氣固表的作用。例如,山藥能補脾益氣,芡實能固腎澀精,蓮子能補脾止瀉,與山茱萸配合,可以更好地發揮治療效果。

在中藥方劑「側子湯」中加入地瓜,主要是利用地瓜補脾益腎、潤腸通便的功效。地瓜能夠補脾益腎、潤腸通便,對於治療脾腎兩虛所致的腰膝酸軟、便秘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脾腎兩虛導致的相關症狀。

側子湯中包含杜仲,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固精: 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壯筋、強腰膝、益精髓的功效。側子湯主治腎虛腰痛、小便頻數、遺精早洩等症狀,而杜仲可補腎固精,改善腎虛導致的腰痛、小便頻數等症狀,與方劑主治相符。
  2. 強筋健骨: 杜仲還具有強筋健骨的功效,能改善腰膝酸軟、行走不便等症狀。側子湯中也常加入一些其他補腎壯骨的藥材,如續斷、狗脊等,杜仲的加入可加強方劑補腎壯骨的效果,提升療效。

側子湯中加入白癬皮,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白癬皮性寒涼,味苦,入肺、肝經,可清熱除濕,散風止癢。

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白癬皮能清熱解毒,消除濕熱,並可燥濕止癢,緩解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

因此,白癬皮在側子湯中發揮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配伍,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效果。

側子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峻猛之效。側子湯中多以辛溫藥物為主,如桂枝、附子等,容易造成燥熱之弊,而甘草能中和這些藥物的燥性,使其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損傷。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側子湯主治寒邪客於陽氣、表寒裏虛之證,甘草能使藥物更易於進入經絡,促進陽氣恢復,提高整體療效。

綜上所述,甘草在側子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僅調和藥性,更能增強療效,使其成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側子湯方劑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效。側子湯用於治療陽虛寒症,如腰膝冷痛、小腹冷痛、陽痿早洩等,肉桂可溫陽散寒,改善陽氣不足,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2. 溫通經絡:肉桂亦有溫通經絡的作用,可改善寒凝血瘀,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側子湯中加入肉桂,有助於溫通經絡,促進藥效發揮,更有效地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疾病。

側子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 防風性溫,入肺經,具疏散風寒、解表止痛之效。側子湯主治風寒感冒,症見惡寒發熱、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而防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達到疏風解表的目的。
  2. 調和藥性: 側子湯中其他藥物如柴胡、葛根等,性寒或微寒,而防風性溫,加入後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陽氣,使藥效更柔和,更適合患者服用。

主治功效


側子湯

**成分:**麻黃、甘草、白癬皮、磁石、川芎、獨活、杜仲、防風、附子、木通、秦艽、肉桂、山茱萸、地瓜。

**功效:**中風: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可導致半身不遂、言語不清等症狀。手足半身不遂:指中風後,身體一側的手腳活動不便。口面喎僻:指中風後,嘴巴和臉部肌肉歪斜。

各成分介紹:

  1.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2.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3. **白癬皮:**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的功效。

  4. **磁石:**具有止咳化痰、安神、平肝息風、止血等功效。

  5.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6. **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7.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8.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9.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10.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等功效。

  11.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12.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13.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功效。

  14. **地瓜:**具有止血、補氣、清熱解毒、補腎、通便、健脾胃、解毒、活血化瘀、生津止渴和解酒毒的功效。

總結:

側子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中風、手足半身不遂、口面喎僻等功效。其組成成分包括麻黃、甘草、白癬皮、磁石、川芎、獨活、杜仲、防風、附子、木通、秦艽、肉桂、山茱萸、地瓜等。這些成分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解毒透疹、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止血、補氣、清熱解毒、補腎、通便、健脾胃、解毒、活血化瘀、生津止渴和解酒毒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側子(炮裂,去皮臍)1分,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用)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獨活(去蘆頭)1兩,芎藭1兩,秦艽(去苗土)1兩,磁石(裂火燒赤,醋淬10遍,淘用)3兩,木通1兩半,山茱萸1兩半,山芋1兩半,杜仲(去粗皮,銼)1兩半,白鮮皮1兩半,甘草(炙)1兩,桂(去粗皮)1兩,防風(去叉)半兩。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每用15錢匕,以水4盞,加生薑1分(切),煎至2盞,去滓,分3次溫服,旦1服,夜並2服。服此湯訖,須暖復所患處,微取汗,慎外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祛風通絡、溫經散寒的功效,適用於中風、手足半身不遂、口面喎僻等症。但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貝爾氏癱瘓麻痺半身不遂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手腳冰冷多痰顏面神經麻痺牙齒緊閉口張不開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側子湯, 出處:《醫統》卷八。 組成:附子(炮)3錢,乾薑(炮)3錢,桂心1錢,細辛1錢,防風1錢,人參1錢。 主治:中風挾虛,手足厥冷,肌肉不仁,口眼歪斜,牙關緊急。

側子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 組成:側子(炮裂,去皮臍)1分,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用)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獨活(去蘆頭)1兩,川芎1兩,秦艽(去苗土)1兩,磁石(裂火燒赤,醋淬10遍,淘用)3兩,木通1兩,山茱萸1兩,山芋1兩,杜仲(去粗皮,銼)1兩半,白鮮皮1兩半,甘草(炙)1兩,桂(去粗皮)1兩,防風(去叉)半兩。 主治:中風,手足半身不遂,口面喎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