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葛羌活湯

乾葛羌活湯

QIAN GE QIANG HU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4.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膀胱經 21%
脾經 21%
胃經 14%
腎經 7%
肝經 7%
肺經
膀胱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乾葛羌活湯方劑中包含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發汗,祛風止痛:葛根具有解表發汗、升陽散寒之效,可緩解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身痛、發熱、惡寒等症狀。
  2. 疏散風邪,通絡止痛:乾葛羌活湯主治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所致的肩臂疼痛,而葛根具備疏散風邪、通絡止痛之效,能協同羌活、獨活等藥物,共同發揮疏風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

乾葛羌活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勝濕止痛之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身痛、肢體麻木、腰膝痠痛等症狀,羌活能有效發揮作用,與乾葛同用,更能加強其祛風散寒之力。

2. 疏通經絡: 羌活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痺痛、麻木等症狀,羌活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與乾葛配伍,能更有效地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乾葛羌活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本方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防風能驅散風寒,並能止痛止癢,協同羌活、葛根等藥物,共同達到疏風散寒、止痛止癢的效果。
  2. 輔助羌活,增強療效: 防風與羌活同屬祛風藥,二者配伍,可以互相增強藥效,更有效地驅散風寒,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乾葛羌活湯中加入白芷,主要是針對其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白芷味辛、性溫,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與方中乾葛、羌活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治療風寒襲表、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此外,白芷還有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因風寒引起的局部疼痛和腫脹。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乾葛羌活湯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外感風寒表證,兼見眩暈、身熱無汗等症狀,其核心病機為「陽明寒邪束表」,反映以下特徵:

  1. 風寒表實證候:惡寒、頭痛身痛、無汗、脈浮緊,屬寒邪外襲,腠理閉塞所致。
  2. 陽明經氣不利:眩暈、右脈浮緊(右脈主氣,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提示寒邪客於陽明經脈,影響清陽之氣上榮頭目。
  3. 風邪上擾清竅:眩暈(「時時胃眩」)可能因風寒夾雜,循經上犯頭目,故需風藥升散透邪。

此方所治之「眩暈」與內傷虛證不同,乃外邪郁遏經氣,清陽不升所致,屬表證兼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以四味辛溫解表藥組成,針對風寒表實兼陽明經氣不暢而設:

  1. 君藥:羌活

    • 辛溫雄烈,擅散太陽、少陰經風寒濕邪,尤長於解表止痛。
    • 此處重用,主開泄腠理,驅散表寒,兼通經絡以緩頭身疼痛。
  2. 臣藥:乾葛(葛根)

    • 性味辛甘涼,歸陽明經,能升發脾胃清陽,解肌退熱。
    • 針對陽明經氣不利之眩暈,通過升清透邪,助羌活解表,兼緩項背拘緊。
  3. 佐藥:防風、白芷

    • 防風:辛溫,為「風藥中之潤劑」,祛風勝濕,助羌活散表寒,兼防風燥傷津。
    • 白芷:辛香濃烈,歸陽明經,善通竅止痛,協同葛根宣通陽明鬱阻,改善頭面諸症(頭痛、眩暈)。

配伍特點

  • 表裡同治:羌活解太陽之表,葛根透陽明之裡,契合「外感風寒涉陽明經」之病機。
  • 風藥協同:四藥皆具升散之性,共奏發汗解表、宣通經氣之效,尤重陽明經氣之調暢,故能解眩暈。
  • 動靜相兼:羌活、白芷偏燥烈,防風緩其峻,葛根輕清升津,防辛散過度。

治療原理
透過辛溫解表、升散風邪,使寒從汗出,經氣得通,清陽上升而眩暈自止。屬「汗法」與「升陽法」之結合,針對風寒外束、陽明經氣不利之證,體現「通則不暈」之理。

總結:此方為風寒表實兼陽明經氣鬱滯之專方,以祛邪為主,重點在於恢復經絡氣血暢通,從而解除表證及眩暈。

傳統服藥法


乾葛、羌活、防風、白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發散作用,體質虛弱、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頭痛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暈眩全身酸痛不易流汗怕冷

相同名稱方劑


乾葛羌活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乾葛、羌活、防風、白芷。 主治:外感風寒眩暈,身熱無汗,惡寒拘緊,頭痛身痛,時時胃眩,右脈浮緊,屬陽明寒邪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