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風清上沐方」中加入薄荷,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表,疏風散熱: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風散熱之效。此方主要針對風熱上犯、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薄荷的清熱解表之性,可有效緩解熱邪上攻所致的症狀。
- 通竅透疹: 薄荷能疏散風熱,通利鼻竅,並能透達肌表,促進疹出,對於風熱所致的疹子,薄荷可以幫助疹子順利透出,起到治療的作用。
化風清上沐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祛風解表:防風性辛溫,善於疏散風邪,可達表散風寒,解肌止痛之效。方中以防風配伍其他藥物,可有效祛除風邪,清熱解毒,達到化風清上之目的。
- 止癢止痛:防風亦有止癢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風邪侵襲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方中加入防風,可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清熱止癢,潤燥止痛的作用。
總而言之,防風在化風清上沐方中起著祛風解表、止癢止痛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的功效發揮。
「化風清上沐方」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方劑中需化解風邪,清利上焦,而白芷可有效祛除風寒,改善頭痛、鼻塞等症狀,達到清利頭目之效。
- 升清降濁:白芷還具有一定的升清降濁作用,可將上焦的風邪之氣向下引導,並將濁氣向上排出,有利於恢復機體的正常功能,達到清上止痛的目的。
因此,白芷在「化風清上沐方」中,發揮了祛風止痛、升清降濁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頭風、頭痛等病症。
「化風清上沐方」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肌退熱: 葛根性涼,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之效。該方多用於外感風熱,頭身疼痛,發熱口渴等症狀,葛根能疏散風邪,清熱解表,緩解患者的發熱症狀。
- 升陽止瀉: 葛根有升陽止瀉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表證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止瀉,改善患者的腸胃功能。
總之,葛根在「化風清上沐方」中發揮着解肌退熱、升陽止瀉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更有效地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諸症。
化風清上沐方中使用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散風寒,通絡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能疏散風寒,活血通絡,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頭風、頭痛、眩暈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川芎亦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上擾、血熱妄行所致的頭痛、目赤、鼻衄等症,亦有一定療效。
綜上所述,川芎在化風清上沐方中發揮著疏風散寒、通絡止痛、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多重作用,有助於改善因風寒濕邪、熱毒上擾所致的頭面部不適症狀。
化風清上沐方中加入桑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疏散風熱:桑葉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風熱上擾,則易出現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桑葉可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緩解上述症狀。
2. 平肝熄風,清肝明目:桑葉亦有平肝熄風、清肝明目的作用。風熱上擾,可導致肝陽上亢,出現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桑葉可平肝熄風,清肝明目,緩解這些症狀。
因此,化風清上沐方中加入桑葉,可有效清熱解表、疏散風熱,並平肝熄風、清肝明目,達到治療風熱上擾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風清上沐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頭痛偏於前額」。前額屬陽明經所過,此類頭痛多因風邪上擾、經氣不利,或兼夾濕熱鬱滯所致。方以「沐之」外用,通過藥液熏洗頭部,直接疏風清熱、活絡止痛,針對風邪客於頭面、經絡不暢之證。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邏輯
- 南薄荷(2錢):辛涼透散,清利頭目,善散上焦風熱,開鬱通竅。
- 防風(1錢5分):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為「風藥潤劑」,能疏散外風而不燥。
- 白芷(2錢):辛溫香竄,專入陽明經,長於散風燥濕、通竅止痛,尤善治前額頭痛。
- 粉葛(1錢5分):升發清陽,解肌透熱,助藥力上行頭面,緩解經氣壅滯。
- 炒蔓荊(2錢):質輕上行,散頭面風熱,清利頭目,兼能止痛。
- 川芎(2錢):辛溫走竄,為「血中氣藥」,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引藥上行頭目。
- 桑葉(1錢):輕清疏散,涼血清肝,兼防風藥過於溫燥。
2. 方義解析
- 祛風為主:薄荷、防風、蔓荊、白芷配伍,外散風邪,內清鬱熱,側重解除頭面風濕熱邪。
- 經絡針對性:白芷、粉葛專走陽明經,直達前額;川芎活血行氣,助風藥通絡,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 升降相因:薄荷、桑葉輕清升散;防風、白芷辛散透表;葛根升提清陽,共奏「清上焦、通經絡」之效。
- 外用機理:以水煎沐頭,藥性藉溫熱之氣上蒸,從毛竅透入,直接疏瀉頭部風熱濕邪,緩解經脈拘急。
3. 潛在功效延伸
此方除治前額頭痛外,因含祛風活血之品,對風熱上攻所致的頭面昏沉、目赤鼻塞,或風濕搏結之頭皮搔癢,亦有間接改善作用。
三、總結
「化風清上沐方」以風藥為主導,結合活血升清之品,通過外治法針對陽明經頭痛,體現「輕清上達,外疏內通」的立方思路。其組成側重疏散頭面風邪,兼調局部氣血,符合中醫「巔頂之上,唯風可到」及「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理論框架。
傳統服藥法
南薄荷2錢,防風1錢5分,白芷2錢,粉葛1錢5分,炒蔓荊2錢,川芎2錢,桑葉1錢。
活血祛風止痛。
水煎,沐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涼,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風清上沐方,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義》。 組成:南薄荷2錢,防風2錢,白芷2錢,蘇葉1錢,明天麻2錢,藁本2錢,甘菊2錢。 主治:冬月感寒。
化風清上沐方,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義》。 組成:南薄荷2錢,防風1錢5分,白芷2錢,粉葛1錢5分,炒蔓荊2錢,川芎2錢,桑葉1錢。 主治:活血祛風止痛。主治:頭痛偏於前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