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心經 20%
胃經 20%
腎經 12%
脾經 8%
肝經 8%
膀胱經 4%
心包經 4%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枇杷葉膏

整體功效: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主治: 虛熱咳嗽,氣逆喘促,咽腫聲啞,口燥舌乾,痰中帶血。

枇杷葉膏由枇杷葉、川貝母、蓮子、麥門冬、大棗、天門冬、生地黃、玄參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虛熱咳嗽、氣逆喘促、咽腫聲啞、口燥舌乾、痰中帶血等症狀。

文獻參考:

  • 《本草綱目》:枇杷葉膏,治肺熱咳嗽,氣逆喘促,咽腫聲啞,口燥舌乾,痰中帶血。
  • 《醫林纂要》:枇杷葉膏,清肺潤燥,化痰止咳。
  • 《中醫臨床應用手冊》:枇杷葉膏,清熱潤肺,化痰止咳。適用於虛熱咳嗽、氣逆喘促、咽腫聲啞、口燥舌乾、痰中帶血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枇杷葉100斤。潤肺止咳。
將枇杷葉洗淨入鍋,加水十倍,煮八小時,去葉取汁,濾清去腳,以絲棉篩濾入鍋內,加白蜜四十斤,煉熟濾過,收膏,約成膏三十八斤。
每次5錢,1日2次,開水沖服,小兒減半。

方劑組成解釋

枇杷葉性味甘、苦、涼,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川貝母性味苦、甘、微寒,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蓮子性味甘、平,入心、脾、腎經,具有養心安神、補脾止瀉、益腎固精的功效;麥門冬性味甘、微苦、寒,入肺、心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大棗性味甘、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天門冬性味甘、平,入肺、胃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生地黃性味甘、苦、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涼血的功效;玄參性味苦、寒,入肺、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枇杷葉膏性寒,體虛、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
肺氣腫
扁桃腺炎
百日咳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支氣管炎
鏈球菌性咽喉炎
急性會厭炎
嘔吐
多痰
舌苔乾燥(舌乾)
乾嘔

相同名稱方劑

枇杷葉膏,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組成:枇杷葉100斤。 主治:潤肺止咳。主治:新久咳嗽,痰粘氣逆。

枇杷葉膏, 出處:《中國醫學大辭典》。 組成:鮮枇杷葉不拘多少(刷去毛)。 主治:止咳,潤肺。清熱。主治:肺熱久嗽、頓嗽。乾嘔氣逆,咽痛聲啞,及痰中帶血。

枇杷葉膏,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組成:鮮枇杷葉(去毛)5斤,川貝5兩,蓮子(去心)10兩,麥冬10兩,紅棗10兩,天冬5兩,生地10兩,玄參(去節)10兩。 主治:清熱,化痰,止嗽。主治:虛熱咳嗽,氣逆喘促,咽腫聲啞,口燥舌乾,痰中帶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益肺湯

相似度 66%

生地清肺飲

相似度 61%

蓮心清火湯

相似度 58%

清化膏

相似度 57%

安寧飲

相似度 57%

增損甘露飲

相似度 55%

止衄湯

相似度 54%

二冬散

相似度 54%

增液湯

相似度 54%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