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膏

PI PA YE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胃經 20%
心經 20%
腎經 12%
肝經 8%
脾經 8%
膀胱經 4%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3

方劑組成解釋

枇杷葉膏中包含枇杷葉,主要原因在於枇杷葉本身具有多種藥用功效:

  1. 潤肺止咳: 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之效。其富含揮髮油、黃酮類物質等成分,能有效緩解肺熱咳嗽、痰多難咳等症狀。
  2. 降逆止嘔: 枇杷葉能降胃氣,止嘔吐,適用於胃熱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其所含的成分具有抗炎、抗菌作用,能抑制胃腸道的炎症反應,減輕嘔吐感。

因此,枇杷葉膏中加入枇杷葉,可以有效發揮其潤肺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治療咳嗽、嘔吐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枇杷葉膏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枇杷葉膏本身以枇杷葉為主,也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加入川貝母可加強其止咳化痰的效果,適用於風熱犯肺、痰熱咳嗽等症。
  2. 清熱解毒: 川貝母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輔助枇杷葉清熱解毒,減輕肺部炎症,促進病患康復。

總之,川貝母的加入使枇杷葉膏的功效更全面,在治療咳嗽、咽喉炎等呼吸道疾病方面更為有效。

枇杷葉膏中加入蓮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止咳: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清熱、止渴、寧心安神、健脾補腎之效。枇杷葉本身清肺止咳,蓮子則可輔助清熱,並平衡枇杷葉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2. 固精止瀉:蓮子具有固精止瀉之效,可與枇杷葉共同增強止咳的效果,避免咳出痰液過多,造成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整體而言,蓮子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枇杷葉膏的清熱止咳功效,同時也能兼顧脾胃的調理,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枇杷葉膏中加入麥門冬,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一、潤肺止咳: 麥門冬性寒,入肺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與枇杷葉同用,可增強潤肺止咳的效果,尤其適合燥熱傷肺引起的咳嗽、咳痰。

二、清熱生津: 麥門冬能清熱生津,緩解燥熱引起的口渴、咽乾等症狀。枇杷葉則能清肺熱,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可更好地改善因肺熱引起的津液不足。

枇杷葉膏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緩和藥性:枇杷葉性寒,單味使用易傷脾胃。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可緩和枇杷葉的寒性,保護脾胃,避免寒涼傷胃。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大棗與枇杷葉相配,可使藥性更趨平和,利於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大棗的甘甜味,還可以改善枇杷葉膏的口感,使患者更容易接受。

枇杷葉膏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與枇杷葉共同使用,可加強潤肺止咳的效果,尤其適用於燥熱傷肺、咳嗽痰稠的症狀。
  2. 養陰生津: 天門冬能夠滋陰養肺,生津止渴,有效緩解肺燥津傷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幹癢等症狀,進一步增強枇杷葉膏的滋陰潤燥功效,使治療效果更全面。

枇杷葉膏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枇杷葉本身也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涼血之效,尤其適用於熱邪犯肺、血熱妄行所致的咳嗽、咯血、口渴等症。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緩解燥熱之邪對肺部的損傷,枇杷葉則能潤肺止咳,二者相輔相成,能有效緩解因燥熱引起的咳嗽、痰少、咽乾等症狀。

因此,生地黃的加入,不僅加強了枇杷葉膏的清熱涼血之效,更提升了其滋陰潤燥的功效,使之更適用於熱性咳嗽、咯血、口渴等症,且可預防燥熱對肺部的進一步損害。

枇杷葉膏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潤肺止咳: 玄參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潤肺止咳的功效。枇杷葉則善於清肺熱,止咳化痰。二者相配,可增強清熱解毒、潤肺止咳之效,對於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增強藥效,協調作用: 玄參能使枇杷葉的清熱解毒作用更顯著,並能緩解枇杷葉的燥性,使其更適合於治療熱性咳嗽,而不易傷津。同時,玄參的涼血消腫作用也能配合枇杷葉的止咳化痰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枇杷葉膏:清肺潤肺、止咳化痰的良藥

枇杷葉膏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枇杷葉、川貝母、蓮子、麥門冬、大棗、天門冬、生地黃、玄參,具有清肺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枇杷葉:清肺熱、化痰止咳

枇杷葉性微涼、微寒,味苦澀,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降氣喘、止嘔吐、補血養肝、疏肝解鬱等功效。枇杷葉入肺、胃、肝、脾、大腸經,可清肺熱、止咳化痰、降氣喘、止嘔吐、補血養肝、疏肝解鬱、止血。枇杷葉可緩解咳嗽、氣喘、嘔吐、呃逆、血崩、血痢、便血、崩漏、肝鬱氣滯等症狀。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止咳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川貝母可清肺熱、化痰止咳,對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可平喘、鎮咳、祛痰,對氣喘、咳嗽、痰多胸悶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具有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蓮子:補氣固脫、澀精止泄、清熱生津

蓮子性味甘澀,入脾腎二經,具有補氣固脫、澀精止泄、清熱生津之功。蓮子中的澱粉、蛋白質等成分能補充精氣,有助於腎精的生成與蓄積,達到澀精的效果。蓮子中的多種鹼性成分,如蓮實醇等,具有收斂作用,能收斂精關、固精閉氣,從而達到止遺的效果。蓮子還具有生津止渴、補脾胃、健筋骨、益心安神等功效,適用於久痢不止、下痢飲食不入、脾胃虛弱、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大棗: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維生素B1、B2、C、鐵元素、黃酮類、皁苷類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血、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大棗適用於緩解因氣滯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改善腸道菌羣,促進腸道消化吸收,增強腸道功能,達到止瀉效果;可調經理氣,改善氣血不足、肝鬱脾虛等症;可止咳化痰,緩解咳嗽症狀;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貧血癥狀;可補中益氣、健脾胃,改善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症狀;可補血養肝,促進肝臟新陳代謝,提高解毒能力;可健運脾胃,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天門冬: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

天門冬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天門冬味甘、微寒,入肺、胃經,具有滋補人體,增強體力和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可治療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疲勞乏力等症狀。同時,天門冬具有清肺熱、利咽喉、潤肺、止咳的作用,可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氣管炎、喉嚨痛等疾病。天門冬性微寒,味甘,具有養陰潤燥、清肺止咳、益胃生津之功,能治療肺燥咳嗽、咽喉疼痛、口乾舌燥、胃陰不足、嘔吐呃逆等症。天門冬還具有消炎、鎮痛、止咳、化痰的作用,可治療感冒、咳嗽、喉嚨痛等疾病。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玄參中的三萜皁苷、甜菜鹼和多醣等有效成分能清熱解毒,滋陰潤燥,並增強血管張力、降低血管滲透性,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玄參還可以促進肝臟解毒酶的活性,促進代謝和排泄有害物質,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另外它也能增血管張力,防滲漏,減積聚;具抗炎、抗氧化作用,緩炎症、氧化損傷。

總結

枇杷葉膏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枇杷葉、川貝母、蓮子、麥門冬、大棗、天門冬、生地黃、玄參,具有清肺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枇杷葉膏適用於虛熱咳嗽、氣逆喘促、咽腫聲啞、口燥舌乾、痰中帶血等症狀。枇杷葉膏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傳統服藥法


枇杷葉100斤。潤肺止咳。
將枇杷葉洗淨入鍋,加水十倍,煮八小時,去葉取汁,濾清去腳,以絲棉篩濾入鍋內,加白蜜四十斤,煉熟濾過,收膏,約成膏三十八斤。
每次5錢,1日2次,開水沖服,小兒減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枇杷葉膏性寒,體虛、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氣喘扁桃腺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急性會厭炎嘔吐咳嗽咽喉痛口乾口渴多痰舌苔乾燥(舌乾)乾嘔

相同名稱方劑


枇杷葉膏,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組成:枇杷葉100斤。 主治:潤肺止咳。主治:新久咳嗽,痰粘氣逆。

枇杷葉膏, 出處:《中國醫學大辭典》。 組成:鮮枇杷葉不拘多少(刷去毛)。 主治:止咳,潤肺。清熱。主治:肺熱久嗽、頓嗽。乾嘔氣逆,咽痛聲啞,及痰中帶血。

枇杷葉膏,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組成:鮮枇杷葉(去毛)5斤,川貝5兩,蓮子(去心)10兩,麥冬10兩,紅棗10兩,天冬5兩,生地10兩,玄參(去節)10兩。 主治:清熱,化痰,止嗽。主治:虛熱咳嗽,氣逆喘促,咽腫聲啞,口燥舌乾,痰中帶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