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清肺飲

SHENG DI QING FE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0.3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5%
心經 23%
胃經 11%
脾經 11%
肝經 5%
大腸經 5%
腎經 5%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生地清肺飲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可針對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潤肺的作用。
  2. 養陰生津: 生地黃能滋陰養血,生津潤燥,對於肺陰不足導致的咳嗽、氣喘、口乾舌燥等症狀,能有效緩解。

因此,生地黃在生地清肺飲中扮演著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重要角色,是治療肺熱咳嗽、肺陰不足等病症的重要藥材。

生地清肺飲中加入麥門冬,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可緩解燥熱傷肺引起的咳嗽、咽乾、口渴等症狀,與生地黃、玄參等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清熱潤肺的效果。
  2. 養陰生津:麥門冬能養陰生津,緩解肺熱津傷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與生地黃、沙參等藥材共同作用,滋養肺陰,促進津液生成,改善肺部乾燥。

生地清肺飲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生地清肺飲以清熱解毒為主,加入天門冬可防止燥熱傷陰,滋潤肺燥,緩解咳嗽、咽乾等症狀。

2. 配伍增效: 天門冬與其他藥材,如生地黃、麥冬等,具有協同作用,共同起到滋陰潤肺、清熱解毒的功效,增強方劑整體效果。同時,天門冬還能緩解其他藥材的寒性,使方劑更溫和。

生地清肺飲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之效。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其含有的苦杏仁苷,經酶分解後產生氫氰酸,能抑制呼吸中樞,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此外,杏仁還含有油脂,潤滑肺燥,能緩解肺氣不利所致的咳嗽。

生地清肺飲以生地黃清熱涼血,配合杏仁潤肺止咳,可有效治療肺熱燥咳、咽喉腫痛等症狀。

生地清肺飲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是基於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

川貝母味甘、微苦,性寒,入肺經。其主要功效為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對於燥熱傷肺、痰熱咳嗽、肺燥乾咳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生地清肺飲以生地黃滋陰清熱,配合川貝母潤肺止咳,能夠有效緩解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達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目的。

主治功效


生地清肺飲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古籍文獻解析

根據《幼科指南》、《兒科萃精》及《幼科心法要訣》等古籍記載,生地清肺飲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肺疳」相關病症。所謂「肺疳」,乃指肺氣失和,導致肺陰不足、肺熱內蘊的病理狀態,進而表現在體表及呼吸系統的一系列症狀。

肺疳症狀解析

古籍中描述的肺疳症狀包括:

  • 面色蒼白、氣逆: 肺主氣,肺氣虛弱則導致面色不華、呼吸不暢,甚至出現氣逆的表現。
  • 咳嗽: 肺氣失宣,則咳嗽不止。
  • 毛髮焦枯: 肺主皮毛,肺陰不足則精血不能濡養毛髮,導致毛髮乾枯無光澤。
  • 皮膚生粟、乾燥: 肺陰不足,津液不足,則皮膚乾燥起疹,甚至出現粟狀小疹。
  • 憎寒發熱: 肺陰虧虛,虛熱內生,導致發熱,但同時可能伴有畏寒。
  • 常流清涕: 肺氣虛弱,衛外不固,導致鼻流清涕。
  • 鼻頰生瘡: 肺熱上炎,可導致鼻翼及面頰生瘡。

這些症狀綜合反映了肺氣虛弱、陰液不足、肺熱內蘊的病理特點。

生地清肺飲的治療原理

生地清肺飲的主要治療原理在於滋陰清熱、潤肺止咳。其組成藥物,雖各家略有出入,然皆圍繞此一核心。

  • 生地黃: 作為君藥,其性甘寒,能滋陰清熱,涼血生津,直入肺經,可有效補充肺陰,清除肺熱。
  • 麥門冬/天門冬: 兩者均有滋陰潤肺、益胃生津之功,能加強生地黃的滋陰作用,緩解肺陰不足引起的乾燥、咳嗽等症狀。
  • 杏仁: 具有宣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可助肺氣宣暢,緩解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
  • 川貝母: 清熱化痰,潤肺止咳,與杏仁合用,可增強止咳化痰的功效,緩解肺熱所致的痰多咳嗽。

針對肺疳的綜合治療策略

古籍強調,治療肺疳不可一味攻伐,當以「疏散」為先,即疏通肺氣,調和陰陽。生地清肺飲即是針對肺疳初起,肺陰不足、肺熱內蘊所設。此方能滋養肺陰,清除肺熱,兼顧潤肺止咳,使肺氣調和,正氣得以恢復。若病程日久,導致肺氣虛者,則應以補肺為主,如使用補肺散等。由此可見,中醫治療肺疳,強調辨證論治,隨證加減,方能取得良好療效。

總結

生地清肺飲針對肺疳所致的陰虛肺熱證,以滋陰清熱為基礎,兼以潤肺止咳,有效緩解肺疳引起的咳嗽、鼻涕、皮膚乾燥、毛髮焦枯等症狀,體現了中醫學辨證論治、標本兼治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生地、 麥冬、 天冬、 杏仁、 川貝、米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咳嗽流鼻涕發燒及發冷白痰,白鼻涕失音

相同名稱方劑


生地清肺飲, 出處:《顧氏醫徑》卷五。 組成:生地、麥冬、天冬、杏仁、川貝、米仁。 主治:肺疳,鼻瘡,口瘡,咳血,音啞。

生地清肺飲, 出處:《金鑑》卷五十二。 組成:桑皮(炒)、生地黃、天冬、前胡、桔梗、蘇葉、防風、黃芩、生甘草、當歸、連翹(去心)、赤苓。 主治:肺疳。面白,氣逆咳嗽,毛發枯焦,皮上生粟,肌膚乾燥,憎寒發熱,常流清涕,鼻頰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