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母湯

BEI M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三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心經 14%
脾經 13%
胃經 11%
肝經 10%
腎經 7%
膽經 6%
大腸經 4%
三焦經 3%
膀胱經 2%
心包經 1%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貝母湯中使用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功效相符: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貝母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川貝母的功效正好與方劑的治療目的相符。
  2. 藥性相配: 貝母湯中其他藥物,如杏仁、甘草等,多爲性溫或平的藥物。川貝母的寒性,可以起到中和方劑整體偏溫的性質,使藥性更加平衡,避免燥熱傷陰。

貝母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和中降逆: 貝母性寒,入肺經,擅長清熱化痰,但可能引起脾胃寒涼不適。生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之效。加入生薑可溫中和寒,避免貝母寒性過重,導致脾胃受損,反而加重病情。
  2. 助貝母止咳化痰: 生薑辛溫,能發散風寒,並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藥物吸收。與貝母搭配,可增強貝母止咳化痰之效,使藥效更佳。

總而言之,生薑在貝母湯中發揮著溫中和寒、助貝母止咳化痰的作用,是藥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貝母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貝母湯主治肺熱咳嗽,而黃芩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之效,與貝母的清熱化痰功效相輔相成,加強了方劑的清熱止咳作用。
  2. 降逆止嘔:貝母湯中含有半夏,而半夏性溫,易於上逆,容易引起噁心嘔吐。黃芩性寒,能降逆止嘔,與半夏相配,既能發揮半夏的止咳化痰功效,又能防止其上逆引起嘔吐。

貝母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貝母止咳化痰:貝母性寒,擅長清熱化痰,但對於寒性咳嗽,單用貝母恐寒涼傷肺,難以完全止咳。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與貝母配伍,可溫肺散寒,使貝母清熱化痰之力更顯著,從而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2. 調和藥性,避免寒涼傷肺:乾薑的溫性可以中和貝母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傷及脾胃,使藥力更平和,更適合寒性咳嗽患者服用。

貝母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降逆止嘔:貝母善於清熱化痰,但容易傷脾胃,而陳皮性溫,能理氣健脾,和胃降逆,避免貝母傷脾,並協同貝母止咳化痰,緩解氣逆嘔吐。
  2. 行氣通絡,宣肺止咳:貝母擅長清肺熱,但容易導致氣機鬱結,而陳皮具有行氣通絡的功效,可以疏通肺氣,促進肺氣宣降,配合貝母清熱化痰,達到宣肺止咳的效果。

因此,陳皮在貝母湯中起到輔助貝母、增強療效的作用,使其藥力更為平和,療效更加顯著。

貝母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斂肺止咳:貝母性寒,擅長清熱化痰,但容易傷及肺氣。五味子性溫,具有斂肺止咳之效,可緩解貝母寒性,防止其過度傷肺,使止咳效果更為持久。
  2. 固護脾胃:貝母性寒,久服易傷脾胃。五味子入脾經,可健脾益氣,防止貝母寒性損傷脾胃,提高藥效的安全性。

貝母湯方劑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之效。貝母則以潤肺止咳、化痰散結見長。兩者相配,相輔相成,可加強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適用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
  2. 利水消腫:桑白皮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輔助貝母宣肺利水,對於因肺熱壅塞所致的水腫,可起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貝母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貝母善於清肺化痰,但其偏於降氣,容易導致脾胃虛弱。半夏燥濕化痰,又能和胃降逆,與貝母相配,既能加強清肺化痰之功,又能避免單用貝母傷脾胃。
  2. 降低毒性,提高安全性: 貝母性寒,單用容易損傷脾胃。半夏雖性溫,但能制貝母的寒性,減輕其對脾胃的刺激,提高藥物安全性,使藥效更穩定。

總之,半夏在貝母湯中的加入,既能增強療效,又能降低毒性,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貝母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胃降逆:貝母湯主治肺熱咳嗽,而柴胡能疏肝解鬱,調和氣機,使肝氣疏泄,避免肝鬱氣滯阻礙肺氣,進一步促進肺氣宣降,達到止咳化痰之效。同時,柴胡也能和胃降逆,配合貝母清肺熱,更有效地改善咳嗽。
  2. 配伍協調,增強療效:貝母湯中,貝母清熱化痰,川貝母清熱潤肺,浙貝母清熱散結,柴胡則能疏肝解鬱,兩者相互協調,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咳化痰、疏肝解鬱的功效。

貝母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貝母性寒,擅長清肺化痰,但容易傷及陽氣。桂枝性溫,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與貝母相配,能有效緩解貝母的寒性,使藥性溫和,避免傷及脾胃陽氣。
  2. 協同作用: 桂枝具有發表散寒、溫通經絡的作用,與貝母合用,可促進肺氣宣發,利於痰液排出,增強整體治療效果。同時,桂枝的溫通作用也能改善氣血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快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藥效。

貝母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貝母善於清肺化痰,但對於氣滯引起的胸悶、腹痛等症狀,則需藉助木香的理氣止痛之效。木香能行氣解鬱,舒緩胸腹脹痛,配合貝母,既能清肺化痰,又能理氣止痛,相得益彰。
  2. 降逆止嘔: 肺氣上逆可致咳嗽、嘔吐,而木香具有降氣止嘔之效。貝母清肺化痰,同時輔以木香降氣止嘔,可有效緩解肺氣上逆引發的咳嗽、嘔吐等症狀。

因此,木香在貝母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使藥效更加全面。

貝母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貝母性寒,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甘草性甘,味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甘草能與貝母相配,調和其寒性,使其藥效更加平和,避免寒性過重對身體造成損害。

2. 補氣益脾: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可改善貝母可能造成的脾胃虛弱等副作用。同時,甘草能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身體康復。

主治功效


貝母湯

組成:川貝母、生薑、黃芩、乾薑、陳皮、五味子、桑白皮、半夏、柴胡、桂枝、木香、甘草。

功效:各種咳嗽長久都不會治癒。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生薑: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五味子: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貝母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止咳化痰、清肺熱、潤肺、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適用於各種咳嗽長久都不會治癒的患者。

傳統服藥法


貝母1錢5分,連翹2錢,當歸2錢,川芎2錢,桔梗1錢,白芷1錢,赤芍1錢,川續斷1錢,紅花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肺結核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咳嗽全身性水腫多痰身體發低熱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貝母湯,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貝母1兩,甘草(半炙半生)2錢。 主治:100日內嬰孩咳嗽有痰。

貝母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組成:貝母(去心)3分,款冬花1兩,麻黃(去根節)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1兩,甘草(炙,銼)3分。 主治:傷風,暴得咳嗽。

貝母湯, 出處:《産孕集》卷下。 組成:貝母1錢5分,連翹2錢,當歸2錢,川芎2錢,桔梗1錢,白芷1錢,赤芍1錢,川續斷1錢,紅花5分。 主治:氣滯血阻,脈絡不通,乳道壅閉,無乳。

貝母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組成:貝母(炮,去心)1兩,桑根白皮(銼)1兩,款冬花1兩,甘草(炙)1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主治:傷寒後,飲水過多,卒上氣發熱。

貝母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四。 組成:貝母(去心)1兩,麥門冬(去心,焙)3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20枚,生薑(切,焙)1兩,石膏(碎)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銼)1兩,五味子半兩,白朮(銼)半兩,淡竹葉1握(切)。 主治:乳石發,上氣肺熱,呀嗽,多涕唾。

貝母湯, 出處:《本事》卷三。 組成:貝母1兩(去心,薑制半日,焙),黃芩(生,去皮)1兩,乾薑(生,)1兩,陳皮(去白)1兩,五味子(揀)1兩,桑白皮(洗淨,蜜炙黃)半兩,半夏(湯浸7次)半兩,柴胡(去苗,淨洗)半兩,桂心(不見火)半兩,木香1分,甘草1分(炙)。 主治:諸嗽久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