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舒中芍藥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大原因:
- 理氣健脾,和胃止嘔: 陳皮性溫味辛,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之功效。方中芍藥、柴胡等藥性偏寒,容易導致脾胃虛寒,陳皮可以溫脾散寒,促進脾胃運化,緩解嘔吐症狀。
- 行氣消脹,緩解胸腹脹滿: 方中柴胡、芍藥等藥物有疏肝解鬱之效,但同時也可能引起氣機阻滯,導致胸腹脹滿。陳皮具有行氣消脹的作用,可以幫助藥物更好的發揮效力,並消除脹滿症狀,使患者更加舒適。
舒中芍藥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和胃降逆: 半夏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以芍藥甘酸養陰,但容易導致脾胃寒濕、氣逆上衝,半夏可溫和脾胃,助其降逆,防止嘔吐、泛酸等症狀。
- 制伏藥性: 半夏可制約芍藥的寒涼之性,避免其過寒傷胃,更能使芍藥的養陰作用發揮得更加溫和有效。同時,半夏亦能協調其他藥物,使方中諸藥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病目的。
舒中芍藥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方中芍藥、柴胡等藥材可能導致脾胃濕困,茯苓有助於健脾利濕,避免濕邪阻礙藥效發揮。
- 利水滲濕: 舒中芍藥湯主要治療肝鬱氣滯、脾虛濕困,茯苓利水滲濕,可幫助排除體內積聚的水濕,改善脾虛濕困症狀,使藥效更佳。
舒中芍藥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性甘平,味甘而緩和,能調和諸藥,使其藥性更協調,避免藥物相剋。芍藥性微寒,甘草可緩和其寒性,避免寒涼過度。
2. 補脾益氣:甘草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能增強脾胃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舒中芍藥湯主要針對脾胃不和引起的症狀,甘草的補脾益氣作用能促進脾胃運化,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舒中芍藥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解鬱,和解少陽: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善於疏肝解鬱,調和少陽,對於肝氣鬱結、少陽不和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悶、口苦咽乾、心煩易怒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協同芍藥,緩解疼痛:柴胡與芍藥相配,既能疏肝解鬱,又能養血柔肝,緩解疼痛。芍藥偏於養血和營,柴胡偏於疏肝解鬱,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肝鬱氣滯所致的疼痛,達到止痛的效果。
舒中芍藥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可抑制體內熱邪,減輕患者因熱毒所致的口渴、煩躁、腹痛、便血等症狀。
- 配合芍藥,緩急止痛:芍藥味苦酸,性微寒,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之效。黃芩的清熱解毒,配合芍藥的緩急止痛,可有效緩解熱毒所致的肝胃鬱熱,進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黃芩在舒中芍藥湯中起到清熱解毒、配合芍藥止痛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舒中芍藥湯中加入枳殼,主要是為了其行氣消積之效。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其性善於行氣,能疏肝理氣,並能消積化滯,對於因氣滯血瘀、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腹脹、脘腹疼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同時,枳殼又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反胃等症狀也有一定效果。因此,在舒中芍藥湯中加入枳殼,可以更好地疏肝理氣、消積止痛,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舒中芍藥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宣肺利咽:桔梗性味辛溫,具有宣肺利咽之功效,可開宣肺氣,使氣機暢達,有助於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二、利氣行水:桔梗能利氣行水,有助於排出體內積聚的痰濕,配合其他藥物,可更好地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胸悶氣短、腹脹等症狀。
總而言之,桔梗在舒中芍藥湯中起到了宣肺利咽、利氣行水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有助於整體療效的發揮。
舒中芍藥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疼痛,和胃止痛: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其能緩解肝氣鬱滯、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脅痛、胃痛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舒肝止痛、和胃止痛的效果。
- 養血柔肝,調和脾胃:白芍能滋陰養血,緩解肝氣鬱結,促進脾胃運化,使氣血調和,改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其與方中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共同達到舒肝理氣、健脾和胃的作用。
舒中芍藥湯中包含木通,主要原因如下:
- 通利水道,利水消腫: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利水消腫的功效。舒中芍藥湯主治腹痛、腹脹、便祕等症,木通可幫助利水消腫,減輕腹脹,緩解便祕,促進腸道蠕動,達到通暢的效果。
-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木通亦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作用。舒中芍藥湯中加入木通,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改善因熱毒引起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
因此,舒中芍藥湯中包含木通,不僅能通利水道,利水消腫,更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有效改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
舒中芍藥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舒中芍藥湯多用於治療胃腸燥熱、胃痛腹痛等症,而川貝母的加入可有效緩解因熱邪上炎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避免熱邪上犯肺系。
- 降逆止嘔: 川貝母能降氣化痰,止咳平喘,還能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舒中芍藥湯中加入川貝母,可有效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反胃等症狀,使治療效果更加全面。
舒中芍藥湯中加入瓜蔞,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利濕、行氣止痛之效。
瓜蔞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能清泄肺熱,利濕化痰,並能緩解胸悶、腹脹等症狀。方劑中以芍藥、柴胡等藥物疏肝解鬱,但容易造成氣機鬱滯,瓜蔞的加入則能輔助行氣利濕,使藥效更為平和,達到疏肝解鬱而不傷脾胃的效果。
此外,瓜蔞還能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避免因藥物過於寒涼而導致脾胃虛寒。
舒中芍藥湯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芍藥偏於燥性,容易傷陰,天門冬可中和芍藥燥性,防止其傷陰耗津,使藥效更平和。
- 緩解胃痛:天門冬有養胃生津之效,可緩解胃陰不足、胃痛灼熱等症狀。舒中芍藥湯主治胃脘痛,加入天門冬可增強其止痛功效,並使藥效更全面。
總而言之,天門冬的加入有助於平衡藥性,緩解胃痛,提升舒中芍藥湯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舒中芍藥湯」
舒中芍藥湯由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柴胡、黃芩、枳殼、桔梗、白芍、木通、川貝母、瓜蔞、天門冬等組成,具有痰火感冒發熱,脈象弦細而數,咳嗽氣急的功效。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半夏: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柴胡: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陳皮: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川貝母: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黃芩: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桔梗: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木通: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天門冬:天門冬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 枳殼: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瓜蔞:瓜蔞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化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止咳化痰、清熱瀉火、潤肺、散結等功效。
結論:
舒中芍藥湯的主要成分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柴胡、黃芩、枳殼、桔梗、白芍、木通、川貝母、瓜蔞、天門冬,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健脾胃等功效,主治痰火感冒發熱,脈象弦細而數,咳嗽氣急。
傳統服藥法
陳皮、半夏、白茯、甘草、柴胡、黃芩、枳殼、桔梗、白芍、木通、貝母、瓜蔞霜、天冬。
有食,加厚朴。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寒涼性,體質虛寒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舒中芍藥湯, 出處:《醫學傳燈》卷上。 組成:陳皮、半夏、白茯、甘草、柴胡、黃芩、枳殼、桔梗、白芍、木通、貝母、瓜蔞霜、天冬。 主治:痰火惡風發熱,脈來弦數,咳嗽氣急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