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風湯

JIAN PI QU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21%
胃經 13%
肝經 13%
膀胱經 12%
腎經 12%
心經 3%
三焦經 1%
膽經 1%
大腸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健脾祛風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蒼朮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濕邪困脾,則脾失健運,導致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蒼朮能燥脾胃之濕,健脾胃之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改善濕困脾胃所致的諸多症狀。
  2. 祛風止痛:蒼朮亦具祛風止痛之效。風為百病之長,易侵襲肌膚,導致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蒼朮能祛除風邪,通痺止痛,緩解風邪引起的疼痛症狀。

因此,蒼朮在健脾祛風湯中發揮健脾燥濕、祛風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濕邪困脾、風邪侵襲所致的疾病。

健脾祛風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脾胃虛弱,容易導致氣機不暢,而陳皮可以疏理脾胃之氣,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2. 化痰止咳:陳皮亦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可幫助祛除痰濕,緩解咳嗽、咳痰等症狀。健脾祛風湯中加入陳皮,不僅可以健脾祛風,還能兼顧化痰止咳,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健脾祛風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若脾虛濕盛,則易出現肢體困重、倦怠乏力等症狀。茯苓能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本上祛除風濕之邪。
  2. 滲濕止痛: 茯苓利水滲濕,能將體內積聚的濕氣排出,從而改善風濕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健脾祛風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滲濕:澤瀉味甘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脾虛濕困,容易導致水濕停滯,而澤瀉能利水滲濕,有助於祛除體內濕邪,健脾利濕。
  2. 健脾開胃:澤瀉性寒,能清熱解暑,並可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綜上,澤瀉在健脾祛風湯中,既能利水滲濕,又可健脾開胃,有助於改善脾虛濕困、風濕痹痛等症狀。

健脾祛風湯中包含荊芥,主要是因為荊芥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祛風散寒: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解表、止咳平喘之功效,可有效祛除外感風寒,緩解風寒所致的頭風、鼻塞、咳嗽等症狀。
  2. 疏肝解鬱: 荊芥還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肝氣鬱結而導致的胸悶、脅痛、胃脘脹痛等症狀。

因此,在健脾祛風湯中加入荊芥,能更好地起到祛風散寒、疏肝解鬱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弱、風寒外襲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健脾祛風湯中加入防風,主要考量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祛風止痛:防風味辛,性微溫,入膀胱、肝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脾胃失和、脘腹疼痛、四肢麻木等症狀,防風能有效祛除風邪,緩解疼痛。
  2. 疏風通絡:防風能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暢通,有助於改善因風邪阻滯所致的脾胃氣滯、消化不良等問題。同時,對於風寒濕邪所引起的四肢關節疼痛、麻木不仁等症狀,防風也能起到疏風通絡、改善血行,緩解疼痛的作用。

健脾祛風湯中加入羌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 羌活性溫,善於祛風散寒,對於因風寒入侵引起的脾胃不和、脘腹冷痛、四肢痠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疏風通絡: 羌活具有疏風通絡的功效,可以改善氣血運行,緩解因風寒阻滯經絡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健脾祛風的功效。

健脾祛風湯中加入木香,主要考量其兩方面功效:

  1. 健脾消食: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消積,健脾開胃,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疏肝解鬱: 木香還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的胸悶,腹脹,脅肋疼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在健脾祛風湯中加入木香,可以起到健脾消食,疏肝解鬱,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流通的作用。

健脾祛風湯中加入烏藥,主要考量其兩方面的功效:

  1. 行氣止痛:烏藥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之效,可疏肝理氣、調和脾胃,有助於緩解因脾胃氣滯而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溫脾散寒:烏藥亦有溫脾散寒的作用,可溫暖脾陽,促進脾胃運化,對於因脾胃虛寒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亦有改善作用。

因此,健脾祛風湯中加入烏藥,可起到行氣止痛、溫脾散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氣滯血瘀等病症。

健脾祛風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中散寒,助脾陽運化: 生薑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嘔、解表發汗的功效。脾胃喜溫惡寒,生薑溫中散寒,可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有助於促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

二、祛風解表,助藥力達表: 生薑亦有祛風解表之效,可輔助健脾祛風湯疏散風邪,促進藥力達表,提高治療效果。同時,生薑能解表藥的辛燥之性,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刺激。

健脾祛風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脾益氣: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經,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不足,容易出現倦怠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大棗補脾益氣,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氣血不足。
  2. 和中緩急: 大棗性平和,能緩解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等症狀。風邪侵襲,容易導致氣機阻滯,出現疼痛、麻木等症狀。大棗和中緩急,可以疏通經絡,緩解風邪引起的疼痛。

因此,健脾祛風湯中加入大棗,有助於補脾益氣、和中緩急,從而達到健脾祛風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健脾祛風湯」,主要成分是:蒼朮,陳皮,茯苓,澤瀉,荊芥,防風,羌活,木香,烏藥,生薑,大棗,主治功效是:中醫古文:胃腸鬱熱,脾胃虛弱,稟賦不耐。

白話文:腸胃型蕁麻疹是由胃腸鬱熱、脾胃虛弱、稟賦不耐引起的。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而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中藥方劑「健脾祛風湯」以生薑、大棗為君藥,蒼朮、陳皮為臣藥,茯苓、澤瀉為佐藥,荊芥、防風、羌活、木香、烏藥為使藥,組成君臣佐使藥,共奏健脾祛風、化濕散寒之功。臨牀應用於治療腸胃型蕁麻疹,具有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蒼朮9克,陳皮6克,茯苓9克,澤瀉9克,荊芥9克,防風9克,羌活9克,木香3克,烏藥9克,生薑3片,大棗5枚。
健脾理氣,祛風散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健脾祛風湯是一張中醫方劑,在使用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疾病


蕁麻疹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健脾祛風湯,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蒼朮9g,陳皮6g,茯苓9g,澤瀉9g,荊芥9g,防風9g,羌活9g,木香3g,烏藥9g,生薑3片,大棗5枚。 主治:健脾理氣,祛風散寒。主治:腸胃型蕁麻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