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犀角地黃湯

JIA JIAN XI JIAO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7%
胃經 12%
肺經 12%
大腸經 10%
脾經 10%
膽經 5%
腎經 5%
小腸經 5%
膀胱經 2%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犀角地黃湯」方劑中的「犀角」,是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神昏譫語、吐血衄血等症。

犀角性寒,味苦鹹,入心、肝、胃經,其清熱解毒之力甚強,尤其擅長清解熱毒所致之神昏譫語、吐血衄血、發熱煩躁等症狀。且犀角具有涼血止血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

因此,在「加減犀角地黃湯」中加入犀角,是為了加強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減犀角地黃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方中加入生地黃,可以有效清解熱毒,涼血止血,緩解患者因熱毒蘊結而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便祕等症狀。
  2. 滋陰潤燥:生地黃同時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以滋養心肝腎陰,緩解陰虛火旺導致的燥熱、口乾舌燥、失眠等症狀。方中配合犀角、地黃等藥物,共同起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達到整體療效。

加減犀角地黃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滋陰養血,活血化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方中犀角、地黃、生地等藥材滋陰清熱,但可能造成血虛,而當歸可補血養血,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滋陰清熱、涼血解毒的效果。
  2. 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當歸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其他藥材的吸收和藥效的發揮,進一步增強加減犀角地黃湯的治療效果。

加減犀角地黃湯中加入黃連,主要是為了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方中犀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地黃滋陰降火,涼血潤燥。但若患者熱毒熾盛,或兼有心煩不寐,口渴咽燥等症狀,則需加入黃連以增強清熱瀉火之力,並能抑制地黃的滋膩之性,防止其滋陰過度,導致脾胃虛寒。

黃連苦寒,入心、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之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

「加減犀角地黃湯」中加入苦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熱毒在體內的蔓延,配合犀角、地黃等藥材,共同達到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效果。
  2. 瀉火除濕:苦參亦有瀉火除濕的作用,對於因熱毒蘊結而導致的濕熱症狀,如口乾舌燥、小便短赤等,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苦參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清熱解毒的效果,更輔助地黃等藥材達到瀉火除濕的功效,使得加減犀角地黃湯在治療熱毒蘊結、濕熱證等疾病時,更具針對性。

加減犀角地黃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胸脅脹痛,或因肝氣不舒引起的頭暈目眩等症狀,枳殼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2. 促進藥物吸收:枳殼具有消食化積的作用,可以促進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助於藥物成分的充分吸收,進而提高藥效。

總體而言,枳殼的加入可以改善肝氣鬱結,緩解疼痛,並促進藥物吸收,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減犀角地黃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微寒,入肺經,具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效。此方中犀角清熱解毒,地黃滋陰降火,但若患者肺熱壅盛,痰濁阻滯,則單用犀角地黃湯恐難以清熱解毒、開宣肺氣。加入桔梗,可助犀角地黃湯宣肺利咽,使熱邪得以降解,痰濁得以降伏。
  2. 引藥下行:桔梗有開宣肺氣、使氣機下行之效,可引犀角地黃湯藥力下達,直達病所,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

加減犀角地黃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赤芍味苦寒,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犀角、生地黃、丹皮等藥物清熱涼血,而赤芍的加入,可增強清熱涼血之力,更有效地治療熱毒入血所致的症狀。
  2. 活血化瘀:赤芍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血熱、消散瘀血,與方中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丹皮、川芎等配合,共同促進血液流通,達到更好的療效。

「加減犀角地黃湯」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此方以犀角、地黃等清熱涼血之品為主,加入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有助於治療熱病引起的血熱妄行、神志不清等症狀。
  2. 散瘀止痛:方中加入紅花,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散瘀止痛,緩解熱病導致的疼痛症狀。

紅花在「加減犀角地黃湯」中的加入,既能增強清熱涼血之效,又能活血化瘀、散瘀止痛,從而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犀角地黃湯 」,主要成分是:犀角,生地黃,當歸,黃連,苦參,枳殼,桔梗,赤芍,紅花, 主治功效是:瘀血在胸腔以上部位,邪熱侵犯體內。心煩意亂,口渴想喝水,喝水後無法下嚥。

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 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苦參可用於治療各種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腹痛、腹瀉、便祕、貧血等疾病,以及熱毒血瘀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便血、子宮出血等。 此外,苦參也常被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色黃、陰腫陰癢,以及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 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 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它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水腫、淋巴水腫、膀胱炎、尿路感染、血熱瘀滯、月經不調、貧血、肝炎等。

紅花在傳統中醫裡具有多種藥效,包括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紅花有助於刺激子宮收縮、增強子宮張力,促進月經來潮,緩解痛經,調節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 它還具有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可緩解瘀血積聚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此外,紅花還能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促進氣血運行,常被用於治療癥瘕積聚、心腹瘀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在清熱涼血方面,紅花可清熱解毒,緩解熱鬱血瘀引起的斑疹色暗、熱毒瘡瘍等症狀。 然而,紅花活血化瘀作用較強,孕婦及有出血傾嚮者應謹慎使用,宜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總體來說,中藥方劑「 加減犀角地黃湯 」的主要成分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益氣補血、疏肝解鬱、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它常被用於治療瘀血在胸腔以上部位,邪熱侵犯體內的情形。

傳統服藥法


犀角、生地黃、當歸、黃連、苦參、枳殼、桔梗、赤芍藥、紅花。
加生薑1片,水煎,臨服入藕汁2匙,如無,韭汁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犀角地黃湯, 出處:《魯府禁方》卷一。 組成:犀角、生地黃、當歸、黃連、苦參、枳殼、桔梗、赤芍藥、紅花。 主治:瘀血在上焦,邪熱入裏。煩躁,渴欲飲水,水入不下者。

加減犀角地黃湯, 出處:《準繩·幼科》卷四。 組成:犀角、木通、生地黃、芍藥、紅花、紫草、茯苓、車前草(鮮者)、地骨皮(鮮者)、甘草。 主治:痘出三兩朝,身中熱烙焦紫,無紅活色,梟炎猛烈之甚也。或眼紅臉赤,或小便澀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