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會厭逐瘀湯

HUI YAN ZHU YU TANG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心經 21%
肝經 21%
肺經 20%
脾經 14%
胃經 9%
大腸經 7%
小腸經 2%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腎經 1%
膽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痘5-6天後,飲水即嗆;瘀血凝滯之呃逆。

傳統服藥法

桃仁5錢(炒),紅花5錢,甘草3錢,桔梗3錢,生地4錢,當歸2錢,玄參1錢,柴胡1錢,枳殼2錢,赤芍2錢。
水煎服。
1.聲帶小結:王某某,男性,35歲,1982年9月11日初診。訴咽部乾燥不適,聲音嘶啞已二個月,被宜春地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診斷為聲帶小結"。經用四環素、喉片、北豆根片及清熱利咽中藥治療近月,效果不佳。證見形體壯實,口乾咽燥,聲音嘶啞,大便乾結,脈緩,舌苔薄黃,舌質稍紅,辨證為陰虛喉痹,瘀血內阻。治以養陰清熱,活血化瘀之會厭逐瘀湯加味: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赤芍12克,桔梗12克,甘草5克,玄參21克,麥冬15克,柴胡10克,枳殼10克。每日一劑,水煎兩次分服。十五劑後,咽乾聲嘶明顯好轉,經耳鼻喉科檢查聲帶小結已見縮小。方已中病,囑續服十五劑,經間接喉鏡檢查:聲帶小結已消失,回校任教。

方劑組成解釋

桃仁性苦甘、平、無毒。主治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用於經閉、痛經、癓瘕痞塊、跌撲損傷、腸燥便秘、熱病蓄血、風痹、瘧疾、瘀血腫痛、血燥便秘。

紅花性味辛、溫。主治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用於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症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產後瘀阻腹痛、關節疼痛、中風偏竣、斑疹。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桔梗性味苦、辛、平。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用於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瘡瘍膿成不潰、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胞滿脅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閉等症。

生地黃性甘、苦、寒。主治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用於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玄參性味甘、苦、鹹、微寒。主治滋陰、降火、除煩、解毒。治熱病傷陰、舌繹煩渴、發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津傷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癰腫、瘰癧、溫毒發斑、目赤、白喉、瘡毒。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主治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用於外感發熱、半表半裏寒熱往來、瘧疾、肝鬱脅痛乳脹、頭痛頭眩、月經不調、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症。

枳殼性苦、酸、微寒。主治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用於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

赤芍性苦、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會厭逐瘀湯, 出處:《醫林改錯》卷下。 組成:桃仁5錢(炒),紅花5錢,甘草3錢,桔梗3錢,生地4錢,當歸2錢,玄參1錢,柴胡1錢,枳殼2錢,赤芍2錢。 主治:痘5-6天後,飲水即嗆;瘀血凝滯之呃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血府逐瘀湯

相似度 85%

濕熱壅遏湯

相似度 80%

保嬰出痘方

相似度 66%

加味解毒湯

相似度 63%

柴胡破瘀湯

相似度 63%

寬中湯

相似度 62%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