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壅遏湯

SHI RE YONG 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9%
肺經 16%
脾經 15%
胃經 9%
小腸經 5%
膽經 5%
大腸經 2%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小腸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濕熱壅遏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方中多用苦寒之藥以清熱利濕,甘草性甘溫,可緩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傷脾胃。
  2. 調和脾胃:甘草入脾經,能健脾益氣,緩解濕熱之邪對脾胃的損傷,有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甘草的存在,既能保護脾胃,又能提升藥效,使濕熱壅遏湯更好地達到清熱利濕、化濕消腫的目的。

濕熱壅遏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作用。濕熱壅遏,往往伴隨血熱妄行,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緩解熱象,使血脈流通,減少濕熱蘊結。
  2. 滋陰降火: 濕熱壅遏,多因脾虛濕困,或肝火上炎所致。生地黃可滋陰降火,既能滋養脾陰,促進脾胃運化,利濕化熱;又能清瀉肝火,緩解肝火上炎,從根源上解決濕熱蘊結的問題。

濕熱壅遏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之功,可開宣肺氣,利咽喉,對於濕熱壅遏肺氣,導致咽喉腫痛、痰多粘稠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散結消腫: 桔梗能散結消腫,有助於化解濕熱瘀積,消散腫脹,使氣機通暢,進一步促進濕熱的排泄,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總之,桔梗在濕熱壅遏湯中起到宣肺利咽、散結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化濕利氣的功效。

濕熱壅遏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解鬱,升陽散熱: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散熱的功效,能治療肝鬱氣滯、濕熱內蘊所致的胸悶、脅痛、發熱、口苦、煩躁等症狀。濕熱壅遏湯主治濕熱內蘊、氣機阻滯,柴胡能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濕熱得以宣洩。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柴胡與其他藥材如黃芩、梔子、茵陳蒿等配合使用,可以增強清熱利濕、疏肝解鬱的功效,共同作用於濕熱壅遏之病證,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濕熱壅遏湯中加入連翹,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

連翹味苦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濕熱壅遏湯多用於治療濕熱內蘊,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

連翹可以清熱解毒,消除濕熱之邪,同時又能散結消腫,解除咽喉、口腔等部位的腫脹疼痛。因此,連翹是濕熱壅遏湯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助於改善濕熱壅遏所致的各種症狀。

濕熱壅遏湯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赤芍味苦寒,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濕熱壅遏,常伴有血瘀,赤芍可清熱解毒,並化瘀止痛,緩解濕熱所致的發熱、疼痛等症狀。
  2. 疏肝理氣: 赤芍亦具疏肝理氣之效,能疏通肝氣,使肝氣疏暢,有利於濕熱之氣的排出。濕熱壅遏,常導致肝氣鬱結,赤芍可舒肝解鬱,促進氣血運行,使濕熱之邪得以宣洩。

濕熱壅遏湯中加入桃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濕熱壅遏,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而桃仁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腫痛。
  2. 潤腸通便,利水消腫: 桃仁亦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排除濕熱之邪。濕熱壅遏,常伴有水腫,桃仁利水消腫,可以幫助體內水分代謝,減輕水腫症狀。

總而言之,桃仁在濕熱壅遏湯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以及潤腸通便、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濕熱壅遏所引起的諸多症狀。

濕熱壅遏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濕熱壅遏,多因濕熱內蘊,阻滯血行,導致血瘀凝滯,而當歸能清熱涼血,化解濕熱之邪,並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濕熱壅遏之症。
  2. 補血滋陰,調和氣血:當歸亦具有補血滋陰的作用,可滋養心血,調節氣血,改善氣血運行不暢之症。濕熱壅遏,往往伴隨氣血運行不暢,而當歸可補益氣血,使氣血充盈,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促進濕熱之邪排出體外。

濕熱壅遏湯中加入紅花,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濕熱壅遏,常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甚至出現血瘀阻滯,紅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並消散瘀血,從而緩解腫痛症狀。

此外,紅花還有利於驅散濕熱,促進機體恢復。因此,在濕熱壅遏湯中加入紅花,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並輔助驅散濕熱的作用,提高藥效。

濕熱壅遏湯中包含土茯苓,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排膿的功效。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胃經,能清熱利濕,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口苦、口渴、小便赤短、舌苔黃膩等,具有較好的療效。此外,土茯苓還具有解毒排膿的作用,對於濕熱毒邪侵犯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等,亦有治療效果。

因此,濕熱壅遏湯中加入土茯苓,可起到清熱利濕、解毒排膿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濕熱壅遏所致的諸多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濕熱壅遏湯」

中藥方劑「濕熱壅遏湯」,主治功效是:狐惑病(口腔、眼睛、生殖器綜合症)。眼睛發紅發痛,口腔舌頭側面潰瘍,生殖器或陰部也有潰爛。

以下是濕熱壅遏湯的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柴胡: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赤芍: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當歸: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紅花:紅花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 桔梗: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連翹: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 生地黃:生地黃性味甘涼,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養血,清熱滋陰等功效。

  • 桃仁:桃仁性溫味苦,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 土茯苓:土茯苓性味甘淡,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強筋骨、解毒、利水滲濕、祛風除濕、健脾胃、清熱利尿等功效。

結論

濕熱壅遏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濕消腫、止痛止癢等功效。它常被用於治療狐惑病(口腔、眼睛、生殖器綜合症)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甘草梢15克,生地15克,桔梗6克,柴胡6克,連翹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當歸12克,紅花3克,土茯苓30克。
若眼赤不退,加木賊草、刺蒺藜各9克,車前子6克;目赤已退,適逢經至,去土茯苓,連翹,加川芎、益母草;陰部外用牛黃青黛散(人工牛黃、冰片各1.5克,青黛6克,橄欖核30克,煅存性,煅
清熱解毒、活血利濕。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濕熱壅遏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胃部不適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患者應先諮詢醫生,以確保用藥安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濕熱壅遏湯, 出處:《古今名方》引《老中醫經驗選編》。 組成:甘草梢15g,生地15g,桔梗6g,柴胡6g,連翹9g,赤芍9g,桃仁9g,當歸12g,紅花3g,土茯苓30g。 主治:清熱解毒、活血利濕。主治:狐惑病(口、眼、生殖器綜合徵)。眼紅赤疼痛,口腔舌側潰瘍,生殖器或陰部亦有潰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