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寒水石膏方劑中包含寒水石,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瀉火: 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止痛的功效。與石膏搭配,可加強清熱瀉火之力,針對熱盛火旺、發熱煩躁、口渴咽乾、神志不清等症狀,能起到明顯的緩解作用。
- 滋陰潤燥: 寒水石兼具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便祕等症狀。與石膏搭配,不僅能清熱瀉火,更能滋陰潤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寒水石膏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瀉火,消腫止痛:芒硝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可與寒水石膏相輔相成,加強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效力,適用於熱毒熾盛,內熱壅盛所致的各種炎症。
二、引藥下行,通利水道:芒硝具有引藥下行,通利水道的作用,可以將寒水石膏等藥物引導至下焦,並促進水液代謝,利尿消腫,從而達到治療熱毒壅盛,水腫疼痛等症的功效。
寒水石膏方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蕩滌腸胃: 寒水石膏方主治熱證,大黃性寒,能瀉熱通便,清熱瀉火,蕩滌腸胃,與寒水石膏、石膏等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之效。
2. 推動藥力,加速療效: 大黃味苦,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其他藥物更快地吸收和發揮作用,進而加速療效,同時亦可避免藥物滯留腸胃,減輕副作用。
寒水石膏方劑中包含白蘞,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利濕止瀉: 白蘞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功效,可配合寒水石膏中的石膏、知母等藥物,共同達到清熱瀉火、利濕解毒的效果,適用於熱毒壅盛、濕熱內蘊所致的各種熱病。
- 和胃降逆,止嘔止瀉: 白蘞還具有和胃降逆、止嘔止瀉的功效,可以緩解寒水石膏可能帶來的胃寒、腹瀉等副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更利於患者的恢復。
寒水石膏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有兩方面考量:
- 調和寒涼之性: 寒水石膏性寒涼,可清熱瀉火,但過寒易傷脾胃。木香性溫,可溫中和胃,平衡寒涼之性,避免傷脾胃,提高藥效。
- 理氣止痛: 木香具有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寒水石膏清熱瀉火後可能引起的胃脘疼痛、腹痛等症狀,增強療效。
因此,寒水石膏方劑中加入木香,既可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使藥物更趨於平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寒水石膏方中包含附子,看似矛盾,實則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寒水石膏方主治熱盛傷津,證見高熱、煩躁、口渴、汗出、脈數等。附子性熱,可溫陽散寒,看似與寒水石膏的清熱解毒作用相悖。然而,附子在此處並非用於溫陽,而是以其回陽救逆之功,防止石膏寒涼之性過度損傷陽氣,導致寒熱錯雜,加重病情。
因此,附子的加入並非單純的“解毒”,而是爲了平衡寒涼之性,使藥效更加全面,體現了中醫方劑的整體性和辯證性。
寒水石膏方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寒水石膏方以清熱瀉火爲主,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可輔助石膏清熱瀉火,並能解毒消腫,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
- 制約石膏寒涼之性: 石膏性寒,過於寒涼易傷脾胃,而黃連能起到制約石膏的寒涼之性,避免其過寒傷脾胃,使方劑更加平和,兼顧清熱瀉火與保護脾胃。
寒水石膏作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在其組成中包含丁香這種藥材,主要是取其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丁香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能溫中散寒、暖胃止痛、降逆止嘔,適用於胃寒腹痛、嘔吐等症狀。在寒水石膏中加入丁香,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增強整個方劑溫中散寒的作用,特別適合治療因寒邪侵襲導致的各種消化系統疾病。
此外,丁香還具有抗菌消炎的效果,對於因寒涼引起的腸胃炎症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因此,當患者出現寒涼所致的胃腸不適時,使用包含丁香的寒水石膏,不僅可以快速緩解病徵,還能進一步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達到治療的目的。總體來說,丁香在寒水石膏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特點。
寒水石膏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燥濕止血。其中,榆白皮的加入是其特有之處。榆白皮,學名榆樹皮,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的功效。在寒水石膏的組閤中,榆白皮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榆白皮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降低體內熱邪,對於因熱而產生的各類病症,尤其是皮膚病變和熱毒引起的炎症,均有良好輔助療效。其次,榆白皮可利水消腫,對於體內水腫及小便不利的情況有明顯改善,有助於加強寒水石膏的整體療效。再次,榆白皮能夠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提高方劑的協同效果,使整體治療更加全面有效。因此,榆白皮的加入不僅豐富了寒水石膏的藥理作用,還提升了其在臨牀中的適用範圍。
寒水石膏是一種經典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在其組成中,莽草是常見的成分之一。莽草具有清熱涼血的特性,能有效消除體內的熱毒,特別是在熱邪侵犯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皮膚紅腫等。在與寒水石膏搭配時,莽草的作用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提升其對熱症的針對性。
此外,莽草的性味甘寒,不僅能緩和寒水石膏的寒性,同時增強其潤滑和清熱的功效,適合用於濕熱內蘊的病症。這種相輔相成的組合,不僅能加快病症的恢復,還能減少可能的副作用。如同中醫強調的“陰陽平衡”,寒水石膏和莽草的搭配正是為了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總之,莽草在寒水石膏的方劑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促進了整體療效的提升。
寒水石膏方中加入赤小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有清熱利水、消腫排膿之效。寒水石膏方以清熱瀉火、利水消腫為主,赤小豆的加入可以增強利水消腫的效果,幫助體內濕熱的排出。
- 解毒化瘀: 赤小豆亦有解毒化瘀之功,可協助寒水石膏方清熱解毒,並促進瘀血消散,加速病症的恢復。
寒水石膏方劑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寒水石膏主治熱病,以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為主要功效。防己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與寒水石膏的藥性相合,能加強其清熱利水之效,並協同解毒作用。
- 疏散風熱,止痛止癢: 防己亦具疏散風熱之效,可輔助寒水石膏治療風熱感冒所致的發熱、頭痛、咽痛、咳嗽等症狀。同時,防己還可止痛止癢,對於熱毒引起的皮疹、瘙癢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防己的加入可以增強寒水石膏的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作用,並輔助其疏散風熱、止痛止癢,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
寒水石膏方劑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制伏石膏寒性,防止其損傷脾胃:石膏性寒,入肺經,善清熱降火,但寒涼過度易傷脾胃。半夏性溫,入脾經,能燥濕化痰,且具健脾和胃之效。將半夏配伍石膏,可中和石膏的寒性,防止其損傷脾胃,使藥性更平和,適合於熱邪入裡,但兼有脾胃濕困之證。
2. 助石膏清熱解毒,增強療效:半夏雖性溫,但其味辛,能散風寒,並具解毒之功。配伍石膏,可增強石膏清熱解毒之效,且能驅散寒邪,使藥效更顯著。
寒水石膏方劑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與寒水石膏中的石膏、知母等藥物相配合,能更有效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對於熱毒熾盛、煩躁不安、口渴咽痛、舌紅苔黃等症狀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玄參還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與寒水石膏中的生地、麥冬等藥物相配伍,能起到滋陰潤肺、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對於陰虛津傷、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也有不錯的療效。
寒水石膏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緩和藥性: 寒水石膏性寒,苦燥,容易傷脾胃,而甘草性甘,味平,具有調和脾胃、緩和藥性的作用,可減輕寒水石膏對脾胃的損傷。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作用,與寒水石膏配合使用,可以增強清熱解毒、利溼退黃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寒水石膏」,主要成分有:寒水石、芒硝、大黃、白蘞、木香、附子、黃連、丁香、榆白皮、莽草、赤小豆、防己、半夏、玄參、甘草。
寒水石性涼味辛,歸心、肺、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用於熱病壯熱煩渴、咽喉腫痛、瘡癤癰疽、燙傷等症。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芒硝可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白蘞具有清熱解毒、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等藥效。白蘞中的活性成分能促進機體代謝、解毒,修復受損細胞和組織,有助於治療中毒性疾病、化學毒素中毒、病毒感染等。白蘞還可促進細胞再生,修復受損細胞,具有抗氧化作用,保護細胞和組織不受氧化損傷,有助於傷口癒合和皮膚再生。白蘞中的消腫止痛、化瘀散結的有效成分可以促進細胞再生,加速損傷部位的復原。白蘞還具有消腫止痛、斂瘡生肌之效,常與其他中藥同用,可收斂瘡口,促進癒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它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丁香能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脹等症狀。它還能增進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止嘔效果顯著。丁香能溫暖肺部,化痰止咳,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丁香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榆白皮具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痛、化瘀生肌、止血、祛腐生肌、活絡止痛等功效。榆白皮可以治療水腫、腳氣、瘡瘍腫毒、丹毒、溫病初起、熱勢甚盛、如狂亂發斑等症狀。
莽草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之效。莽草清熱解毒之藥效強勁,既可內服,亦可外用。用莽草作藥,具清熱解毒,散風熱,止痛之效,主要用於治療熱病、風熱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喉嚨痛、扁桃腺炎、肺炎、痢疾、熱痢、瘡癤、腫毒等疾病。
赤小豆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
防己味苦、辛,性微溫,歸脾、肺、腎經。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身痛、胸痺腹痛、水腫臌脹、濕熱腳氣、手足攣痛、癬疥瘡腫、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痢疾、咳嗽、痰多、濕風口面歪斜、手足疼痛、散留痰、肺氣咳嗽喘鳴、諸癥屬瘀滯不通、濕熱蘊結等症狀。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玄參中的三萜皁苷、甜菜鹼和多醣等有效成分能清熱解毒,滋陰潤燥,並增強血管張力、降低血管滲透性,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玄參還可以促進肝臟解毒酶的活性,促進代謝和排泄有害物質,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另外它也能增血管張力,防滲漏,減積聚;具抗炎、抗氧化作用,緩炎症、氧化損傷。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2兩,羊蹄根1兩(銼),消石1兩,川大黃1兩,白蘞3分,木香3分,附子3分(去皮臍),黃連1兩(去須),丁香3分,榆白皮3分(銼),莽草3分,赤小豆1分,漢防己1兩,半夏3分,玄參1兩,甘草1兩(生銼)。
上為細散。
每用時以生蜜1合,地黃汁1合,旋成濃膏。攤於生絹上貼之,乾即再換。以腫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寒水石膏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但是寒水石膏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寒水石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二。 組成:寒水石2兩,羊蹄根1兩(銼),消石1兩,川大黃1兩,白蘞3分,木香3分,附子3分(去皮臍),黃連1兩(去須),丁香3分,榆白皮3分(銼),莽草3分,赤小豆1分,漢防己1兩,半夏3分,玄參1兩,甘草1兩(生銼)。 主治:發背癰疽,熱毒猛異攻肌肉,赤色腫痛不可忍,欲成膿及已成膿,並風熱毒在關節,欲結成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